“探针”项目组的成立,在719厂内部掀起了一场无声的风暴。资源被重新调配,精干力量从各个部门抽离,汇聚到由赵磊亲自挂帅的新旗帜下。整个厂区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在核心程序的驱动下,高速运转至一个新的模式。然而,陈北玄所构想的“时空感知场”过于超前,项目刚启动,便陷入了深不见底的技术泥潭。
理论之困:从“衰减”到“感知”的鸿沟
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理论本身。“幽灵面纱”效应的本质是对能量的偏转与吸收,是一种“屏蔽”与“隐藏”的艺术。而陈北玄现在要求的,是利用这种效应去实现“探测”与“显形”,这近乎于要求一块吸音棉同时成为高灵敏度的麦克风。
季岚带领的理论团队日夜不休,试图建立“物体进入受扰动时空场”与“产生可捕获特异性信号”之间的数学模型。进展极其缓慢。
“我们像是在用一团雾去捕捉影子!”一次项目进展会上,一位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忍不住抱怨,他面前的全息屏幕上布满了复杂却僵死的方程,“‘幽灵面纱’效应本身就是一个背景噪声。一个飞行器进入,产生的扰动信号微乎其微,几乎完全淹没在效应自身的波动里。信噪比低到令人绝望!”
陈北玄给出的核心思路——“感知存在本身对时空的挤压”——在哲学层面极具启发性,但落实到物理和数学层面,却如同一座没有桥梁的悬崖。他们缺乏一个关键的“翻译器”,能将那微弱的时空涟漪,转译为清晰可辨的“目标存在”信号。
能源与部署之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即便理论问题能够解决,能源与部署的挑战也同样巨大。能源部门的初步测算结果令人沮丧:若要覆盖一个具有战术价值的区域(例如半径五十公里),维持一个足够灵敏的“活化场”,其能量需求相当于同时为三座百万人口城市供电。
“我们不可能拖着一个小型核电站上前线!”负责能源系统的工程师在汇报时,脸上写满了无奈,“现有的任何移动能源平台,无论是重型车辆还是大型飞行器,都无法满足这种级别的功率输出和持续时间。”
部署方式也同样棘手。是建立固定的大型阵地?还是开发机动部署单元?固定阵地易遭打击,失去战略灵活性;而机动部署,则对平台的承载能力、能源系统和自身生存性提出了近乎变态的要求。
内外交困的压力
就在“探针”项目举步维艰之时,外部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大。
林雪带来了更详细的情报:“‘沙漠之刃’演习的参演装备已经开始向前置基地集结。m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在背景吹风会上公开表示,此次演习将‘展示新一代穿透性制空力量如何改变游戏规则,并验证在复杂对抗环境下,对高度防护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的有效性’。” 这番言论,被视为对共和国防空体系的又一次公然的、带有羞辱性质的挑衅。
与此同时,719厂内部,一种焦躁的情绪也开始滋生。部分从其他项目抽调来的骨干,面对“探针”项目看似无望的突破前景,开始产生动摇和抱怨。
“我们把最好的工程师和资源都投入到一个看不见底的黑洞里,‘麒麟’车族的改进进度已经受到了影响!”
“是啊,‘幽灵面纱-II型’的研发也几乎停滞了。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构想,耽误已经成熟的技术路线,值得吗?”
“陈总这次,是不是太过理想主义了?”
这些议论虽未传到陈北玄耳中,但赵磊和季岚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怀疑。项目的停滞与外部迫在眉睫的威胁,形成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内外夹击之势。
深夜的微光
又是一个深夜,项目核心成员会议室灯火通明,气氛却异常沉闷。白板上的公式被擦了又写,写了又擦,始终无法形成闭环。
陈北玄默默听着众人的争论与汇报,脸上看不出喜怒。直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将目光投向他,等待他的指示,或者……是放弃的命令。
他没有直接回应技术难题,反而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最初发现‘路径b’那个能谱尖峰时,我们是如何确认它与实验关联的吗?”
季岚愣了一下,回答道:“是通过海量数据的反复比对和统计分析,找到了那微乎其微的关联性特征。”
“没错,是‘特征’。”陈北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我们无法直接‘看见’那非局域的能量转移,但我们捕捉到了它留下的、独一无二的‘指纹’。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一定要执着于去‘听清’时空场里每一个细微的‘声音’,而不是去识别闯入者留下的特殊‘指纹’呢?”
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我们不需要这个场能像雷达一样清晰地描绘出目标的形状、速度。我们只需要它成为一个无比敏感的‘触须’,当一个具有特定质量、速度、材质的物体闯入时,它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颤抖’。这种‘颤抖模式’,就是这个目标无法掩盖的‘指纹’!”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放弃构建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之眼’。我们的目标更低,也更实际——打造一个能感知‘异常存在’的‘蜘蛛网’。任何虫子撞上来,无论它是否隐形,网,总会动。”
“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效应本身,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解码能力。”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随即,季岚的眼中猛地爆发出明亮的光彩。困扰团队多日的“信噪比”问题,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他们不需要消除噪声,他们只需要学会在噪声中,识别出那独特的“旋律”。
方向,在这一刻被悄然拨正。虽然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至少,那笼罩在“探针”项目上空的、最浓重的迷雾,被陈北玄这轻轻一指,捅开了一道缝隙。
一丝微光,透过缝隙,照了进来。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喜欢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