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前后的晨光带着融融暖意,林凡在鸟雀的啁啾声中醒来。棚屋缝隙间漏下的光柱里,尘埃如金粉般舞动。
他伸手试了试火塘的余温,添柴时注意到墙角的陶罐表面凝着细密水珠——这是返潮的征兆,意味着真正的春天已经来临。
吊在梁上的竹篮缓缓放下,里面是去年收藏的最后一捧栗米。他加入新发的蕨菜嫩芽和切碎的熏鱼,待粥将成时,又撒入一把烘干磨碎的虾壳粉。这是新琢磨的调味法,虾粉的鲜味能唤醒沉睡一冬的味蕾。用餐时他取出去年酿造的梅子醋,在粥里点了两滴,酸香顿时在棚屋里弥漫开来。
晨间巡视变得轻快。融雪后的土地松软湿润,每步都留下清晰的脚印。东侧篱栅外,返青的草地上出现了一串熟悉的蹄印——是那头老林猪,它熬过了寒冬,显得比去年更加壮硕。林凡在蹄印密集处设了新的机关:用弹性极好的紫竹做成弯弓,箭矢涂上麻痹性的草汁,不求击杀,只求取药。
盐田在春光下泛着细碎的结晶,像撒了层水晶粉末。他用新编的细篾筛轻轻筛取最细腻的盐粒,这些一等盐要单独存放,用于腌制最珍贵的春笋。剩下的粗盐则用来擦拭青铜工具——这是防止生锈的妙法。
鱼塘里一派生机勃勃。那些越冬的鱼苗已经长成手掌大小,正在水草间追逐嬉戏。他撒下用虫蛹和谷粉混合的新饲料,看着鱼群争相啄食。这个鱼塘经过一冬的休养,已然成为营地最可靠的鲜食仓库。
早饭后他决定完善书写工具。取出珍藏的乌贼墨囊,用温水化开,加入少许树胶增加黏稠度。羽毛笔则选用猎获的白鹭飞羽,将羽管削成斜口,试写时出水流畅,远比竹笔顺手。最妙的是在海岸发现的半截玻璃瓶,磨平切口后成了理想的墨水瓶,透明的瓶身还能观察余量。
时近正午,他带着新制的渔具来到溪边。春水初涨,溪流比冬日丰沛了许多。他试用了改良的泡沫浮漂,果然比木浮更灵敏,连最轻微的咬钩都能察觉。一炷香功夫,就钓上三条银光闪闪的鲫鱼,还有只误吞鱼钩的河蟹。
回程路上,他在林间空地发现了大片野韭菜。嫩绿的叶片带着辛辣的香气,他小心地采了半筐,连根部的泥土一同带回——准备移栽到营地的菜圃。还在岩缝间找到几丛地耳,这种菌类遇水即活,是很好的调味品。
午餐他尝试了新菜式。将鲫鱼抹盐腌制,腹中塞满野韭菜,用荷叶包裹后埋入炭火煨烤。河蟹则拆出蟹肉蟹黄,与鸡蛋一同蒸成蟹膏蒸蛋。这顿饭吃得齿颊留香,春天的鲜味在舌尖次第绽放。
下午的工作是处理这批收获。鱼鳞洗净晾干,准备熬制鱼胶。蟹壳烘干碾碎,是很好的钙质补充剂。野韭菜分作三份:嫩叶腌制,老叶晒干,根茎栽种。每样食材都物尽其用,这是他在漫长独处中学会的智慧。
傍晚时分,他开始试验新的粘合剂。将鱼鳞文火慢炖,待胶质溶出后过滤静置。冷却后的鱼胶透明坚韧,比常用的树胶更耐用。他用这种新胶修复了开裂的陶罐,又粘合了松动的工具手柄,效果出奇的好。
晚餐是简单的韭菜盒子。用新磨的荞麦面作皮,野韭菜和熏肉末作馅,在陶板上煎得两面金黄。就着地耳蛋花汤,这顿晚饭朴实却满足。
饭后,他借着油灯的光亮开始记录。新制的羽毛笔在皮面上流畅滑动,乌贼墨水色泽黝黑,遇水不晕。他详细记下春天的发现:韭菜移栽方法、鱼胶熬制技巧、泡沫浮漂的使用心得。书写工具的改进,让记录变得更加精确详实。
第一百九十一天在创造中过去。从最初的炭条刻痕,到如今的羽毛笔墨;从果腹都成问题,到讲究饮食搭配。每个春天都在见证文明的萌芽,每个日子都在靠近更有序的生活。
他添了根松明,看火光照亮新修复的陶罐。明天要去南岸收集海带,还要试验鱼胶的更多用途。生存就是这样,在重复中精进,在积累中升华。当春虫在窗外鸣唱时,他已在期待明天可能带来的新发现。
喜欢孤岛求生:从零纪元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孤岛求生:从零纪元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