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验证了43.7 hz的关键频率,又发现了动物因能量场扰动而出现的异常,林凡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中投入石子,涟漪已开始扩散。他需要更精准,更克制。
晨间巡视,他首先重点关注了动物足迹的区域。棕熊的掌印依旧清晰,徘徊的痕迹更明显,但并未直接冲击他的篱障。那些中小型动物的足迹则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仿佛在恐惧与好奇间挣扎。他加固了相关方向的陷阱,并额外设置了一些虚张声势的警示标志,如悬挂的骨片、特定气味的植物,希望能起到震慑作用。
在盐田,他例行清理时,特别留意那“虹彩盐”。今天的虹彩似乎比昨天更明显了些,在特定角度下,几乎能看到微弱的、如同油膜般的反光。他再次收集了一小撮样本。这缓慢的变化,意味着能量场的影响在持续,即便是微弱的残留,也在悄然改变着物质。
海滩搜寻,他的目光更加锐利。今天他的运气似乎一般,只找到一些常见的塑料和碎木,还有几个生锈的罐头盒(被他小心收好,可作为金属补充)。但他并不气馁,这本就是概率游戏。重要的是保持这个习惯,维持对“外界”输入的可能通道。
回到营地,他没有急于再次启动谐振阵列去直接冲击石室。前人的笔记本警告言犹在耳,“高能量负载”、“基质排异”、“能量潮汐”。他需要一种更温和、更“同步”的方式。
他再次研读那本防水笔记本。里面除了提到43.7 hz这个“基石频率”外,还零星提到了“场脉冲”、“同步谐振”、“低负载信息交换”等概念。其中一个简短的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尝试以低强度基石频率,匹配装置自检脉冲的间隙进行注入,观察到临时稳定性提升,信息反馈清晰度增加+12%。”
匹配脉冲间隙?林凡回想起石室内那低沉、富有韵律的“嗡……嗡……”声,那是“守护者”核心周期性的自检脉冲。如果他能将谐振能量的注入,精确地同步到脉冲的某个特定相位,比如在两次脉冲之间的能量低谷期注入,是否就能像笔记本记录的那样,实现更稳定、负载更低的互动,甚至可能接收到更清晰的“信息反馈”?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这不再是蛮力冲撞,而是试图与装置的“呼吸”节奏同步,进行一种更“友好”的交流。
他决定尝试。但这需要精确的时机把握。他不可能站在石室内,听着脉冲,同时远程敲响铜铃。
他需要制造一个“触发器”。
他利用找到的细小铜丝,来自之前的残骸、竹片、以及一块有弹性的兽筋,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机械延迟装置。原理很简单:用一个竹制卡榫,卡住那根超长传动杆的触发端,卡榫连接着一根被兽筋拉紧的细铜丝,铜丝另一端则系在一个轻巧的、可以随着特定震动而晃动的平衡悬臂上。
他的设想是:将这个平衡悬臂装置秘密放置在石室内,尽可能靠近核心基座,使其能敏感地感知到自检脉冲的震动。当脉冲到达某个他预设的相位,比如由弱转强的瞬间,平衡悬臂会因震动而偏移,拉动铜丝,释放卡榫,从而在外部远程触发传动杆,敲响铜铃阵列。
这装置极其简陋,延迟时间可能不稳定,触发时机也可能不准,但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实现“脉冲同步”注入的最好办法。这是一个将机械感知与远程能量触发结合的尝试。
下午,他带着这个自制的、看起来有些可笑的“同步触发器”再次进入石室。他小心地将平衡悬臂调整到极其灵敏的状态,将其固定在一个能清晰感受到脉冲震动的石缝中,细铜丝穿过通道,连接到他设置在石室外的卡榫机构上。
布置完毕,他退出石室,来到传动杆末端。接下来就是等待和测试。
他耐心地倾听着,感受着。石室内的脉冲声规律而低沉。他尝试预判其节奏。
在预感到下一个脉冲即将由弱转强的瞬间,他内心默数,同时做好了准备。
“嗡……”
脉冲声响起,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弱。
就在它减弱到某个程度,即将滑向谷底并再次升起的前一刹那——
“咔哒。”一声轻微的机括声从石室入口方向传来!卡榫被拉动了!
林凡几乎在同一时间,毫不犹豫地推动了传动杆!
“叮————!”
谐振阵列的清音响起!
这一次,效果截然不同!
没有地底的怒吼,没有强烈的植被异变,至少他感知范围内没有。石室方向传来的,是一种奇特的、仿佛琴弦被拨动后产生的和谐共鸣音!那声音不再充满排斥和警告,反而带着一种……被理解的顺畅感?
他立刻通过传动杆末端的观察孔,他预留的望向石室方向。只见石室内部,幽蓝的光符不再是爆发式地亮起,而是如同被注入活力般,以一种更流畅、更稳定的方式明亮起来,光芒柔和而持续。那个目标光符以及周围短暂亮起的回路图案,这一次存在的时间明显延长了数秒,而且光芒的稳定性远超之前任何一次!他甚至隐约看到,在那回路图案中,有几个更细微的光点闪烁了一下,仿佛某种状态指示!
更重要的是,那低沉的脉冲声,在谐振注入后的几个周期内,似乎变得更加稳定、有力,不再那么虚弱,仿佛得到了一丝恰到好处的补充。
成功了!脉冲同步注入,显着降低了能量排异反应,实现了更稳定、更高效的能量交互,甚至可能触发了更细致的信息反馈!
林凡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没有进行第二次尝试。他知道,这种精妙的平衡需要呵护,过度测试可能再次引发不可控的后果。他小心翼翼地收回了传动杆,并进入石室,取回了那个完成了使命的“同步触发器”。触发器上的平衡悬臂有些微的变形,显示它确实承受了不小的脉冲震动,但整体结构完好。
返回营地,林凡仔细回味着刚才那一刻的和谐共鸣。他找到了一个与“守护者”核心更安全、更有效的互动模式。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像是一种沟通方式的建立。他不再是一个野蛮的闯入者,而是在尝试理解它的语言和节奏。
第一百六十二天,林凡的探索迈入了精细操作的新阶段。通过自制的简陋“同步触发器”,他成功实现了谐振能量与核心自检脉冲的同步注入,显着提升了互动的稳定性与效率,并首次感受到了近乎“和谐”的反馈。
这证明,正确的方法比强大的力量更重要。然而,他也清楚,这只是开始。那短暂亮起的更复杂光点意味着什么?稳定的能量注入能持续多久?是否会引发其他层面的变化?前方的谜团,随着他每一步的深入,反而显得更加浩瀚。
篝火摇曳,他抚摸着那块共振铜锭,它表面的麻刺感似乎也温顺了些许,仿佛也在回应着今日那短暂的和谐。
喜欢孤岛求生:从零纪元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孤岛求生:从零纪元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