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没有窗帘的玻璃窗,洒在苏晴和周伟的新房里。硬装已经全部完成,米色的墙面,浅灰色的地砖,空间敞亮,却还缺了最重要的烟火气。
周伟扶着苏晴在空荡荡的客厅里慢慢走着,小心地避开地上的零星建材。
“沙发就放在这里吧,”苏晴指着靠窗的位置,对着手机那头的林潇南说,“阳光好的时候,可以在这里晒太阳。”
手机屏幕上,林潇南正在托管中心的外间休息,背景里能隐约听到孩子们嬉戏的声音。“这个位置选得好,”她笑着回应,“不过你得选个扶手矮一点的沙发,方便以后起身。”
周伟默默记下这个细节,在手机备忘录里又添上一行。自从苏晴上次见红后,他变得格外谨慎,连挑选家具都要反复确认安全性。
考虑到苏晴需要静养,大部分采购都改成了线上。每天晚饭后,周伟会把平板电脑支在茶几上,和苏晴一起浏览家具网站。
“这张餐桌怎么样?”周伟指着一款圆角设计的实木餐桌。
“边缘会不会太锋利了?”苏晴微微蹙眉,“等宝宝会走路了容易磕碰。”
视频另一头,韩彻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正戴着安全帽在自家毛坯房里检查水电进度。听到他们的对话,他插了一句:“选家具首先要考虑动线,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
三个屏幕,两处工地,一对夫妻,通过电波串联起各自筑巢的日常。
韩彻的新房还处在“开膛破肚”的阶段。墙面刚铲完,水电管道像血管般裸露着。他每天下班后都要过来盯进度,手里拿着林潇南手绘的设计图,一丝不苟地核对每个细节。
“这里要加个插座,”他指着儿童房的一处墙角,“以后孩子的学习桌要放在这里。”
工头老陈打趣他:“韩科长,你这比我们干装修的还专业。”
韩彻淡淡一笑,没有解释。对他而言,这不是装修,是在构筑一个能守护家人安全的堡垒。
与此同时,林潇南在托管中心看着监控屏幕。画面上,阿叙正和小朋友们一起搭积木,小脸红扑扑的。自从把孩子送到托管中心,她终于有了喘息的时间,既能兼顾工作,又能随时通过手机关注孩子的动态。
这天下午,周伟请了半天假,独自来到家居商场。他举着手机,让在家休息的苏晴“亲临”现场。
“这款布艺沙发坐深够,你躺着会舒服些。”他一边用手测试面料,一边通过视频向苏晴汇报。
“颜色会不会太浅了?”苏晴有些犹豫。
“选可拆洗的套子就行。”周伟早就考虑周全。
而在另一个工地,韩彻正在验收防水工程。他往卫生间地面倒了整整两桶水,然后蹲在楼下邻居家天花板上仔细观察了半小时,确认没有任何渗漏才签字。
林潇南发来视频请求时,他正满手泥灰地站在阳台上。
“你呀,”屏幕里的林潇南忍不住笑了,“比监考还认真。”
韩彻抹了把汗:“家就要建得牢固。”
傍晚时分,周伟提着几个沙发靠垫样品从商场出来,韩彻也从工地开车回家。两辆车在小区门口不期而遇。
摇下车窗,两个男人相视一笑。周伟晃了晃手里的样品袋,韩彻指了指后备箱里的建材余料。
“进度如何?”周伟问。
“刚做完水电。”韩彻答。
“我们快好了,就等散味。”
简单的对话里,是两份相同的期待。
周伟回到家,把靠垫样品一一摆在苏晴面前。看着她认真比较花色的侧脸,他觉得这一天的奔波都值得。
韩彻停好车,先去托管中心接阿叙。小家伙看到他,像颗小炮弹似的冲过来,手里举着下午刚画的作品——一栋歪歪扭扭的房子。
“爸爸!家!”阿叙兴奋地指着画。
韩彻抱起儿子,看着画纸上稚嫩的线条,冷硬的眉眼柔和下来。
是啊,家。无论装修进行到哪一步,无论未来还有多少挑战,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最温暖的巢穴。
喜欢韩教官的专属小迷糊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韩教官的专属小迷糊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