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忙活,他们居然真的组装出了一台新的机床。
主轴来自旧铣床,床身是两台报废车床拼接的,变速箱里的齿轮换了一半新的,堪称“万国牌”,但试机的时候,运转得却比不少旧机床还平稳。
消息传到杨厂长耳朵里,他立马带着厂领导班子来技术科视察。
看着运转正常的机床,杨厂长笑得合不拢嘴,拍着陈大力的肩膀说:“大力啊,你可真是咱们厂的宝贝!这台机床要是新买,至少得花好几十万,你这一修,给国家省了多大一笔钱!”
其他领导也纷纷附和,当场决定给技术科发奖金。
不仅给陈大力记了个三等功,还奖励了技术科两百块钱和五十斤粮票。
消息传开,厂里的人都对技术科刮目相看,以前觉得技术科“闲得慌”的人,现在见了陈大力都得客气地喊一声“陈工”。
时间很快到了1959年1月30号,距离春节没剩几天。
这天上午,杨厂长特意把陈大力叫到办公室,脸上带着几分神秘的笑意:“大力,有个任务交给你,你带队去纺织厂一趟,帮他们看看生产设备。”
陈大力愣了一下:“纺织厂?咱们厂的设备还没修完呢,怎么还要去帮别的厂?”
杨厂长笑着解释:“你以为是我主动要去的?自从你修机床的事传出去,其他厂的厂长都快把我门槛踏破了,纷纷来求我让你去支援。尤其是纺织厂,他们好几台纺纱机坏了,没人能修,眼看要影响生产,厂长昨天还特意请我吃饭,就盼着你能去看看。”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说:“再说了,最近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张,多跟兄弟单位搞好关系,以后要是咱们厂缺粮,也好开口借。你这次去,不仅要帮他们修好设备,还要跟纺织厂的领导处好关系,算是为咱们厂铺路。”
陈大力这才明白杨厂长的心思。
这不仅是技术支援,更是人情往来。
他点点头:“行,厂长,我什么时候出发?带几个人去?”
“就明天吧,你挑两个技术好的,陈建国就不错,你们配合得也默契。”
杨厂长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介绍信,递给陈大力,“这是给纺织厂的介绍信,你拿着。对了,他们厂要是留你吃饭,别客气,最近厂里食堂也没什么好东西,你去了正好补补。”
陈大力接过介绍信,心里有些感慨。
杨厂长看似大大咧咧,其实心思细得很,知道现在粮食紧张,还特意提醒他在外面补营养。他笑着说:“谢谢厂长,我保证完成任务,一定帮纺织厂把设备修好。”
回到技术科,陈大力把任务告诉了陈建国和另一个技术员小李。
陈建国一听要去纺织厂,立马兴奋起来:“太好了!我还从没去过纺织厂呢,正好去学学人家的设备!”
小李也跟着点头,能跟着陈大力出去学习,对他来说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陈大力带着陈建国和小李,拿着介绍信往纺织厂赶。
纺织厂离轧钢厂不算远,骑自行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刚到门口,纺织厂的王厂长就亲自出来迎接,握着陈大力的手说:“大力同志,可把你盼来了!我们那几台纺纱机坏了快半个月了,找了好几个师傅都修不好,再修不好,车间都要停工了。”
陈大力笑着说:“王厂长客气了,我们就是来帮忙的,先去看看设备吧。”
跟着王厂长来到生产车间,几台纺纱机静静地停在那里,旁边围着几个纺织厂的技术员,脸上满是愁容。
陈大力走上前,先仔细观察了一下设备的外观,又打开机壳检查内部零件,时不时还让陈建国递工具。
看了大概半个多小时,陈大力心里有了数:“王厂长,问题找到了,主要是传动齿轮磨损严重,还有几个轴承卡死了,换了零件再校准一下,应该就能用了。”
王厂长一听,顿时松了口气:“太好了!大力同志,需要什么零件,你尽管说,我们立马去仓库找!”
陈大力报了需要更换的零件型号,纺织厂的技术员赶紧去仓库调取。
趁着这个功夫,王厂长拉着陈大力闲聊,问起轧钢厂的生产情况,还时不时提到粮食供应,话里话外都透着想跟轧钢厂搞好关系的意思。
陈大力心里有数,顺着王厂长的话茬聊,既不显得刻意,又把杨厂长的意思传达了出去。
零件很快找来了,陈大力带着陈建国和小李开始维修。
他们分工明确,陈大力负责更换齿轮和轴承,陈建国负责校准设备,小李负责记录数据,动作麻利,配合默契。
纺织厂的技术员们围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时不时还提问,陈大力都耐心解答,偶尔还示范几个维修技巧。
到了中午,纺织厂的食堂特意做了红烧肉和白面馒头,王厂长拉着陈大力他们非要一起吃。
饭桌上,王厂长一个劲地给陈大力夹肉,嘴里不停夸赞:“大力同志,你这技术真是没说的,以后我们厂设备有问题,还得请你多来指导。”
陈大力笑着说:“王厂长客气了,都是兄弟单位,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以后咱们常联系,要是我们厂有需要,也得麻烦王厂长多关照。”
王厂长立马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以后轧钢厂要是缺什么,尽管跟我说,只要我们厂有,一定优先给你们!”
下午三点多,几台纺纱机终于修好了。
通电试机时,机器运转得平稳又有力,纺织厂的工人们都欢呼起来。
王厂长高兴得不行,非要给陈大力他们塞礼品。
不仅给了他们每人两斤白面,还送了一块布料,说是让他们给家里人做件新衣服。
陈大力推辞不过,只能收下,心里却明白。
这人情,算是彻底结下了。
带着修好设备的成就感和纺织厂的“心意”,陈大力他们骑着自行车往轧钢厂赶。
路上,陈建国兴奋地说:“陈工,今天真是太值了,不仅修好了设备,还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后要是还有这种任务,咱们还来!”
陈大力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盘算。
有了纺织厂这个关系,以后就算粮食再紧张,他们姐弟三人也多了一层保障。
这趟支援,真是没白去。
喜欢四合院:后院正房我要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四合院:后院正房我要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