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力站在后院自家窗边,听着中院的动静渐渐平息,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嘲讽。
他算是看明白了,傻柱这是彻底被贾家拿捏住了。
今天替盒饭赔钱,明天指不定还要帮着做什么,照这样下去,怕是真要应了贾张氏的话,给贾家当一辈子牛做马。
“这都是自己选的路。”陈大力轻声嘀咕。
傻柱明明有手有脚,每月拿着37块5的工资,日子本该过得滋润,偏偏一头栽进秦怀茹的温柔陷阱里。
喜欢谁不好,非要喜欢有夫之妇?
别说秦怀茹现在有贾东旭这个丈夫,就算是寡妇,那也是出了名的难伺候。
连多尔衮都搞不定的寡妇群体,傻柱一个没经历过事的厨子,还妄想着能讨到好?
他忍不住想起傻柱的父亲何大清。
当年何大清虽然也追寡妇,可人家好歹是生了一儿一女,把孩子拉扯到能自理,才为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去追求个人生活。
再看看傻柱,连婚都没结,就一门心思贴补别人家,这要是何大清还在院里,怕是得拿着扫帚把傻柱打个半死。
老何家就这一个儿子,还想不想传宗接代了?
摇摇头,陈大力不再想院里的糟心事。
傻柱自己愿意当冤大头,旁人再怎么看不过去,也管不了。
自从有系统后,他每月签到。
粮食1000斤。
油100斤。
酒50瓶。
猪肉300斤。
鸡50只。
鸭50只。
糖果50斤。
可看着“1000斤”这个数字,陈大力却皱起了眉头。
他清楚地记得,现在是1958年底,再过不久就要进入1959年,接下来的三年,粮食会越来越紧缺。
1000斤粮食看似不少,可他们姐弟三人要吃三年,根本不够。
更别说他还想给妹妹们补点营养,总不能让她们跟着自己挨饿。
“得赶紧再囤点粮食。”陈大力心里盘算着。
最近去粮店买粮,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不对劲。
以前粮店的粮食虽然也要凭票,但供应还算稳定,可这两个月,不仅粮票紧张,连玉米面、高粱面都时常断货。
再拖下去,怕是连粮票都买不到粮食了。
他走到床边,躺下却没睡着。
穿越到这个年代,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和弟弟妹妹平平安安、吃饱穿暖。
以前在现代社会,他过惯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从来没为粮食发过愁,可到了这里,才知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的分量。
“明天一早就去粮店,把能兑换的粮票都用了。”陈大力打定主意。
除了粮店,他还得去黑市看看。
虽然黑市风险大,价格也高,但能多囤一点是一点。
另外,他还想托厂里认识的师傅,看看能不能买到一些粗粮种子,要是能在后院开辟一小块地种点土豆、红薯,也能多一份保障。
翻了个身,陈大力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满是紧迫感。
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囤积物资。
“对了,还得买点布料和棉花。”
陈大力突然想起,冬天快到了,妹妹们的棉衣都旧了,得给她们做新的。
还有煤球,冬天取暖做饭都需要,也得提前囤够。
他在心里一一列着清单,粮票、布票、煤票、油票,还有钱,都得提前准备好。
不知过了多久,陈大力终于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陈大力天不亮就起了床。
他先给妹妹们做好早饭,留了纸条说自己去厂里有点事,让她们吃完饭别忘了上学。
然后揣着粮票和钱,骑着自行车就往粮店赶。
粮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队伍里的人都背着布袋子,脸上满是焦急。
陈大力赶紧排到队尾,听着前面的人议论。
“听说了吗?下个月粮票又要缩减了!”
“可不是嘛,我昨天去黑市问,玉米面都涨到3毛钱一斤了!”
听到这些话,陈大力心里更急了。
好不容易轮到他,他把手里的粮票都递了过去:“同志,能换的粮食都给我换了,玉米面、高粱面、白面都行。”
粮店的工作人员看了看他的粮票,又看了看他,疑惑地问:“你换这么多粮食?家里人多啊?”
“嗯,家里人多,得多囤点。”
陈大力笑着解释,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刻意。
工作人员没再多问,给他称了50斤玉米面、30斤高粱面,还有10斤白面。
这已经是他的粮票能兑换的最大量了。
陈大力把粮食装到自行车后座,用绳子捆好,又赶紧往黑市赶。
黑市在一个偏僻的小巷里,里面人来人往,都是偷偷买卖物资的。
陈大力找了个相熟的小贩,花高价买了100斤红薯干、50斤土豆,还有20斤豆油。
但看着满满的物资,他心里踏实多了。
回到家时,妹妹们已经上学去了。
陈大力把粮食偷偷收进空间,又检查了一遍清单。
粮食暂时够了,接下来就是布票和煤票。
他伸了个懒腰,心里松了口气,可随即又想起院里的事,忍不住摇了摇头。
陈大力将黑市买回来的红薯干、土豆和豆油仔细收进空间确认万无一失后,才锁上门,骑着自行车往轧钢厂赶。
晨光洒在街道上,寒风卷着落叶掠过车轮,他却丝毫没觉得冷。
到了技术科,陈建国已经早早到了,正拿着图纸对着报废设备清单琢磨。
看到陈大力进来,他赶紧迎上去:“陈工,昨天咱们看的那台报废车床,我又琢磨了一下,要是把三号车间那台旧铣床的主轴拆下来,说不定能配上!”
“我也是这么想的。”
陈大力笑着点头,从包里掏出昨天画的草图,“你看,咱们再把变速箱里的齿轮换两个新的,床身再重新校准一下,应该能凑出一台能用的车床。”
两人一拍即合,立马召集技术科的其他技术员,推着工具车往废料场走。
轧钢厂的废料场堆着几十台报废设备,都是以前修不好、没人管的“破铜烂铁”。
自从陈大力来了技术科,就天天泡在这里,从废料里挑拣能用的零件,琢磨着怎么组装新设备。
一开始,还有人嘲笑他们“白费力气”,觉得这些报废设备根本没救。
可陈大力没理会,带着技术员们一点点拆解、清洗、检测,硬生生从一堆废铁里找出了能用的零件。
喜欢四合院:后院正房我要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四合院:后院正房我要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