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这半个月是所有参展影片的放映期,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迷可以免费观看,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评分——这些评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评审团的决定产生影响。
红毯结束后,就是电影展映环节。
戛纳电影节还有一个“开幕影片”的传统。
今年被选为开幕片的是《蓝莓之夜》,受欢迎程度超出了孙祺的预期。
放映厅外排起了长队,影迷们兴致勃勃地等待入场。
孙祺知道这部电影是王家卫执导的,但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喜欢的人奉为经典,不喜欢的人根本看不进去——孙祺显然属于后者。
他本不想去凑这个热闹,没想到这部片子在法国竟然这么受欢迎,实在让他感到意外。
他让英语流利的小婷帮忙询问了几位观众,这才明白其中原因。
原来这些法国观众真的是冲着王家卫来的——他之前的《花样年华》彻底征服了这群骨子里充满“浪漫”的法国人。
开幕式当晚,龙啯电影人组织了一场酒会,孙祺他们也收到了邀请。
这大概是因为田状主任的面子,毕竟他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到了宴会酒店,白天见过的众多龙啯明星、导演、制片人等纷纷到场。
人群中大家互相寒暄,而王家卫成了全场的焦点。
孙祺没有特意上前交际,只是跟着田状主任转了一圈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安静地站在一旁。
他觉得自己和这些人不在一个圈子。
这次来戛纳,他的心态一直很平和。
《调音师》确实是一部好电影,但能否获奖并非他能决定,因此他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
他把这次戛纳之行当作开阔眼界的机会,顺便感受异国风情,体验当地的人文气息。
……
第二天。
所有参展影片开始全面放映。
戛纳电影市场共有34个放映厅,每天从上午9点到午夜,不断轮播参展作品。
每部电影的排片时间和场次,取决于它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评审团队的初步判断。
备受期待的作品会被优先安排,甚至可能在同一个影厅全天循环播放。
这34个影厅中,有4个专门用于短片展映。
每部短片平均时长约30分钟。
孙祺的《调音师》被安排在电影节第三天放映,这部短片竟然获得了一个下午的专属时段。
对一部短片来说,这是极高的待遇。
与此同时,电影节的交易市场也在同步进行。
作为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戛纳电影节每年的电影交易额高达数亿美元。
傍晚,孙祺无事可做,决定去海边走走,体验沙滩边的酒吧氛围。
他要了一杯啤酒,坐在由天然棕榈树桩做成的凳子上,耳边是轻柔的歌剧声和海浪的拍打声,天边挂着一抹即将消失的晚霞。
海风拂面,让他感到十分舒适。
自从重生后,这可能是孙祺少有的平静时光。
只有此刻,他才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悠闲。
难怪那么多人喜欢旅行,原来真的能让人身心放松。
不久,酒吧的音乐换成了舞曲,人们陆续走进舞池,随着节奏摇摆。
孙祺注意到一对特别的舞伴:两个男人,其中一位坐着轮椅,由另一位推着,却依然在舞池中快乐地跳舞。
他们看起来不像父子,肤色也不同——一个像欧洲人,另一个像是非洲裔。
这个奇特的组合吸引了孙祺的目光,他几乎全程都在看着他们。
一首歌结束,大家回到座位,孙祺才发现那两人坐在他旁边。
轮椅上的男子微笑着向他点头,他的同伴则举杯示意。
孙祺也回以举杯。
之后,两人聊得热络,孙祺便不再关注。
他只是觉得有趣而已。
又坐了一个小时,孙祺起身回酒店。
明天就是《调音师》正式放映的日子,他需要好好准备。
法国戛纳。
此时是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的第三天。
通常,在正式评奖开始前,那些被业内看好的影片大多会在前几天集中放映。
因此,电影节开幕后的前几天,是各大电影公司购片专员最忙碌的时候。
他们要在不同的放映厅之间奔波,迅速评估影片,甚至当场报价,然后争分夺秒地联系片方谈版权购买。
约翰是其中之一,他是迪士尼旗下试金石影业的员工。
此刻他站在卢米埃尔厅门口,烦躁地松了松领带。
“这鬼天气,还有这些法国人。”
原本前一天,他刚以不到十万美元的价格为公司拿下一部南美电影,正准备庆祝,新上司却突然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买下一部法国导演拍摄的艺术片,主题涉及禁忌之恋。
这些法国人一向偏爱这类题材。
这类电影在院线表现有限,属于严格的R级,但如果通过录像带发行,收益相当不错。
毕竟,底层观众除了喜欢李小龙式的龙啯功夫,就爱看这种**的内容。
约翰原本以为交易会很顺利,没想到那位固执的法国导演和他纠缠了一上午,始终没有答应。
天,他已经把价格开到了一百万美元——这已经是他的最高权限。
作为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移民的后裔,约翰天生对法国人有种不屑一顾的态度。
这次不愉快的经历更让他心情恶劣,就连戛纳本应宜人的天气也成了他抱怨的对象。
站在放映厅门口,他点起一支烟,额头却不断渗出汗水。
戛纳的气候并不炎热,甚至很舒适,但性子急躁的约翰还是觉得难以适应。
烟只吸了一半,他就把烟头扔在地上,用鞋尖狠狠踩灭。
“真是受够了,我得进去吹会儿空调冷静一下。”
他喃喃自语,转身走进放映厅。
到了入口处,墙上一张宣传海报引起了他的注意。
海报上是一个戴墨镜的人,看起来像盲人。
“短片?”
“哦,该死,卢米埃尔厅是放短片的。
算了,反正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凉快。”
约翰走进观影厅,里面观众不多。
他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
“天,真舒服。”
终于感受到空调的凉意,他几乎要哼起歌来。
没过多久,电影开始播放。
先是钢琴声,接着是男主角的独白。
画面切换,一位老人安静地靠在沙发上。
“这个人是谁?我没见过,毕竟我是盲人。”
作为专业影片采购人员,约翰很快察觉到影片中的矛盾之处。
如果他是盲人,怎么能看到那个人?难道他在装?
约翰的兴趣被勾了起来。
镜头再次变换,男主角**着身体演奏,身后有一个人影完全遮住了他。
约翰摸着下巴,下意识地用职业眼光分析这部影片。
光影运用得恰到好处,男主角的脸一半明亮一半阴暗,仿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接下来将走向哪里?
不错的悬念设置。
屏幕突然变暗,片名出现。
短短一分钟内,导演巧妙地制造出层层悬念,无数疑问浮现在约翰脑海中,他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电影继续,采用倒叙方式讲述男主角的背景。
故事围绕一个失意的年轻钢琴家展开,他为了生计伪装成盲人调音师,也因此得到了盲人的“特殊待遇”,最终却因此陷入死亡的危机。
这部十几分钟的短片情节并不复杂。
悬疑处理得当,叙事结构紧凑巧妙,加上开放式结局,约翰难以置信一部仅15分钟的短片竟能融合如此多元素,且毫无违和感。
更难得的是,影片中细节处处可见,仅仅看一遍,约翰发现自己仍有诸多疑问未解。
查看节目单后,他发现这个放映厅今天下午所有场次都是这部短片。
看来初审员对这部电影评价很高。
约翰决定等15分钟再看一遍。
在这段时间里,他注意到现场观众虽不多,却没人离开,大家都在小声和同伴讨论剧情,显然还沉浸在影片的氛围中。
而且看起来,他们都不打算走,准备再看一遍。
放映厅门口不断有新观众进来,看到这么多人,他们感到惊讶,没想到一部亚洲短片竟能吸引这么多观众。
想必这部电影一定有特别之处,许多人赶紧找了个座位坐下,等待再次放映。
第二次放映时,观众反应依然热烈,讨论声更加嘈杂,依旧没人离场。
第三次放映时,整个放映厅已经坐满了人。
电影结束,有观众起身带头鼓掌,开始只是零星几声,随后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掌声渐渐连成一片。
约翰也在其中,眼中满是惊喜。
他原本只是随便找个地方吹空调,却意外发现了一部出色的短片。
这时,一个年轻的亚洲人走上台前,向观众深深鞠躬。
这位导演很年轻——不,他还是片中的男主角。
原来他是自导自演。
约翰更加重视了。
虽然这次电影节上,短片并不在试金石影业的采购计划中,但公司业务遍布亚洲。
这样一位年轻又优秀的导演,简直是难得的人才。
前排鞠躬的年轻人正是孙祺。
他此刻心情有些激动。
他事先知道,戛纳有个传统:只要电影完成度高,观众通常会在放映结束后鼓掌,表达对导演的感谢与鼓励。
第一次放映结束后,厅内只有零星的讨论声,观众却没有任何反应。
他当时有些不安:难道自己搞砸了?
尽管《调音师》在前世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短片,但换了导演和演员,面对观众这样的反应,孙祺也不免怀疑自己。
直到第三次放映结束,观众纷纷起立鼓掌,他才明白——原来大家是想多看几遍,去发现影片中隐藏的细节。
“导演,请问男主角最后死了吗?”
一位前排影迷见孙祺出来致谢,迫不及待地提问。
但他似乎忘了孙祺是亚洲人,开口说的是法语。
孙祺完全没听懂。
年轻观众意识到问题,又用英语问了一遍。
这次孙祺大概听懂了。
“呃…那个…”
他正用带着中式口音的英语回答,小婷快步走到前面,及时替他解围。
“感谢这位热心观众。
我们导演说,这部短片是开放式结局,片中做了留白处理,正是希望给大家想象的空间。
如果您非常想追寻答案,不妨多留意影片中的细节,尤其是光影的运用——相信您会找到答案的。”
“天,太神奇了!我注意到,最后镜子中,沙发上的老人和男主角都被昏黄的光线笼罩,这是否意味着他们有着相同的结局——死亡?”
孙祺大致听懂了对方的意思,半猜半猜地理解了他的意思。
这次他没有让小婷翻译,直接笑着回答:
“我很欣赏您的细心,但我不会告诉您答案。
如果您这么认为,那它就是对的。”
孙祺这种略带调皮的回答,并没有让现场影迷感到不满。
相反,全场掌声更加热烈。
观众似乎特别喜欢这种神秘莫测、难以捉摸的感觉。
站在前面的孙祺,感受到观众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从最初的紧张慢慢变得兴奋。
全身一阵酥麻。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
喜欢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