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的普洱,云雾在连绵茶山间缭绕,新抽的茶芽裹着露珠,透着嫩黄。茶农李建国蹲在茶丛里,指尖飞快地掐下芽头,却时不时抬头望向山外,眉头紧锁:“今年春茶长势好,可往年要么收购商压价,要么鲜叶摘下来没及时加工就蔫了,好端端的茶卖不上价。”林舟站在茶山入口,调研笔记上记着普洱春茶的核心困境:鲜叶保鲜难、收购定价不透明、传统加工效率低,还有优质好茶“藏在深山人未识”。
团队的第一步,是破解“鲜叶保鲜”的紧急难题。工程师参考宁德活水运输的技术思路,联合农业专家研发出“鲜叶恒温保鲜箱”——箱体采用隔热材料,内置湿度调节系统,能将温度稳定在8-12c,模拟茶山阴凉环境,让鲜叶采摘后保鲜期从6小时延长到24小时。同时,在茶山脚下搭建“临时鲜叶集散点”,配备快速分拣台和冷藏库,茶农采下的鲜叶可就近送检、分拣,避免长时间运输损耗。李建国第一次用保鲜箱送鲜叶到集散点,打开箱子时,茶芽还带着清晨的水汽,他忍不住感叹:“这箱子比咱茶山上的树荫还管用,鲜叶一点没打蔫!”
紧接着,团队着手解决“收购定价不透明”问题。他们在“山地农产品产销系统”中上线“普洱春茶板块”,开发“鲜叶智能评级”功能——茶农上传鲜叶的照片和采摘时间,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结合当地茶叶协会制定的标准,自动对鲜叶的嫩度、完整度、杂质含量进行初步评级,给出参考收购价。收购商则需在平台上公示收购标准和实时报价,茶农可对比多家报价,自主选择合作方。有次李建国的特级春茶鲜叶,通过平台匹配到了浙江的收购商,报价比往年当地收购商高了20%,“以前收购商说啥价就是啥价,现在对着手机就能看标准、比价格,心里亮堂多了!”
传统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也被团队提上日程。他们为茶农合作社引进“智能杀青机”和“自动揉捻机”,并派技术员上门培训。智能杀青机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茶叶温度和含水量,自动调节火候,避免人工操作时“炒焦”或“夹生”;自动揉捻机则能根据茶叶品种设定揉捻力度和时间,让茶叶条索更均匀。李建国的合作社用上新设备后,每天的加工量从200斤提升到500斤,还节省了3个人工,“以前炒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机器帮着干,茶叶质量还更稳定了!”
为了让普洱春茶“走出深山”,团队还重点打造“云上茶山”品牌推广。他们在平台上开通“茶山直播”频道,邀请李建国等茶农出镜,直播采茶、杀青、制茶的全过程,让消费者直观看到“一杯好茶的诞生”;设计印有“普洱高山春茶”标识的包装,标注茶山海拔、采摘时间和加工批次,消费者扫码可追溯全流程。同时,联合电商平台开展“普洱春茶节”,推出“茶农直供”套餐,短短一周就卖出了5000斤春茶。李建国看着手机上不断增加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咱的茶最多卖到周边市县,现在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买,还说要尝尝‘云上茶山’的味道!”
立夏这天,普洱茶山飘着细雨,临时集散点里鲜叶堆成小山,智能加工车间机器轰鸣,物流车正忙着将包装好的春茶运往全国各地。李建国捧着刚封装好的茶叶,递给林舟:“这是今年的头春茶,你尝尝,多亏你们,咱的茶终于卖远了、卖贵了!”林舟接过茶叶,指尖触到包装上的追溯二维码,心里有了新的想法。
他打开手机地图,下一个标记停在四川凉山的果园——那里的樱桃正挂满枝头,果农们正愁着如何让新鲜樱桃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林舟给团队发消息:“普洱的春茶‘飞’起来了,咱们去凉山,帮果农把樱桃的‘鲜’锁得更久、送得更远!”
喜欢重生之逆流职场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之逆流职场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