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兵仰头灌下几口清水,粗重地喘息片刻,立即单膝跪地行礼:“禀大王,交州八百里加急!交趾太守何仪将军遭交趾属国兵马突袭,身负重伤。此乃详细军报。”说着从贴身的竹筒中取出密封的信件,双手高举过顶。
“什么?何仪重伤?”波彦猛地从座位起身,接过军报迅速展开。随着目光扫过信件内容,他的脸色愈发阴沉,突然一掌拍在紫檀木案几上,震得笔墨纸砚齐齐跳动:“好大的胆子!交趾属国竟敢袭击明国官员,是活腻了!”
他强压怒火,沉声下令:“传令交州,务必倾尽全力救治何仪。待他伤势稳定,大部痊愈,立即护送回阳翟静养。这些年在交州,他与徐盛远离故土,为安定南疆鞠躬尽瘁。此次负伤,正好调回中原休养。”
说到这里,波彦的声音微微低沉,“何仪的家眷在汝南吧?传孤旨意,赐黄金百两,绸缎五十匹,以示抚慰。”
稍作思忖,波彦继续部署,语速快而有力:“即日起,徐盛总督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军事,调黄祖任交趾太守、董昭任九真太守、士壹任日南太守理政。再从宛陵军校结业的将士中遴选部分将领,前往三郡协助徐盛。”他的目光锐利如刀,“给孤吞并交趾属国,增设新郡!既然他们敢袭击大明官员,就要付出代价。对他南方小国用兵,影响不了中原。”
书吏躬身记录时,波彦又补充道:“且慢。交趾属国乃一年三熟之地,若能纳入版图,必能增产粮食,养活更多百姓。不过要特别提醒徐盛与诸将,务必警惕交趾属国的象兵。”
“何仪正是遭象兵突袭,若非亲兵拼死相救,险些命丧象蹄之下。”他顿了顿,走到殿侧悬挂的军事舆图前,“孤记得古籍记载,象惧火光,可多用火攻破之。传令工将营,即刻赶制三千具火弩,十万支火箭,速速运往交州。一旦破了象兵,交趾属国便不足为虑。”
说到此处,波彦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交趾以南:“待平定此地,要持续向南修筑道路。日后凡判流放之刑者,优先发配至此垦荒。假以时日,必能使华夏文明扎根于此,数十年后,当与中原无异。”他的目光深远,仿佛已看到南疆未来的繁荣景象。
“诺,臣等立即为大王拟令。”
波彦又转向周庆吩咐道:“周庆,带这位勇士下去好生休息,八百里加急想必已是人困马乏。传太医为他诊治,赏钱一金,新衣一套。”
“诺!”
“多谢大王!”传令兵感激地行礼告退,脚步虽仍显虚浮,但眼中已有了光彩。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大臣们陆续匆忙赶来。看着他们额间的汗珠与略显凌乱的衣冠,便知都是疾行而至。待最后一位大臣入殿,波彦开门见山,声音凝重:
“急召诸公,是因事关大明国运。太史令,将太史署的推断告知诸位。”
张鲁应声出列,手持一卷帛书:“诸公,近日太史署观测天象,结合各地灾异记载与气候变迁,推断下月徐州极可能发生地龙翻身,江淮之地也将爆发蝗灾。据星象显示,紫微垣暗,太白光耀,此乃大灾之兆,各地上报井水浑浊、牲畜不安者日增,加之今岁江淮湿热异常,远超往年。此二灾若同时发生,恐酿成百年未见之大难……”
随着张鲁的详细说明,殿内渐渐响起窃窃私语。波彦环视众臣,见多数人面露忧色,便道:“诸公对此有何见解?孤意已决,将此二事视作必然,举全国之力应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务必助灾区渡过此劫。”
徐庶率先出列,神色肃穆:“大王圣明!太史署既依天象、灾异、气候三重印证推演出灾情,吾等宁可信其有,不可存侥幸之心。若待灾劫降临再行应对,必将生灵涂炭,国力大损。更恐有心之人趁乱生事,致使灾区局势糜烂。”
“若北方袁绍、曹操得知二地生变,必定伺机南下,破坏大王休养生息之策。”
步骘紧接着奏报,语气急切:“徐尚书所言极是。当依大王决策,全力防灾。否则不知多少百姓将葬身废墟,多少良田颗粒无收。”他手持玉笏深施一礼,“恰逢刑部新修《明律》已成,正待四府核查。今臣无大事在身,臣愿请命赴灾区督管救灾,以刑部之名整肃灾地秩序,严防趁火打劫、囤积居奇之事。”
工部尚书刘晔也快步出列,声音洪亮:“臣亦请命前往徐州!地龙翻身威力骇人,顷刻间便可屋倒山崩,江河改道。灾后重建离不开工事调度,工部前往督管再合适不过。臣请求即刻启程,劝说百姓避灾,并督导各郡加固官仓、疏通水道,以减轻损失。”
“好!”波彦朗声道,“二位爱卿忠勇可嘉。准步骘持节赴江淮,总督灭蝗事宜。刘晔持节赴徐州,总管救灾事务。持节如孤亲临,若有抗命者,可依律严惩!另可每人从阳翟大营提兵一千随行,以备不时之需。”
“臣领旨!定不负大王重托!”二人齐声应道,当即退出大殿准备行程。
波彦目送他们离去,转向其余大臣:“刑部、工部既已奔赴灾区,诸公更须同心协力。灾情所需人力物力,务必优先保障。记住——”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在殿内回荡,“在灾情面前,救灾就是王令!”
他转向户部尚书自己岳丈陶让:“外舅立即清点灾区周围各郡粮仓储备,除维持各地基本需求外,余粮全部调往徐州、江淮备用。同时采购粮食,以防不测。”
又对统帅府道:“命各郡驻军进入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开赴灾区维持秩序、参与救援。特别是徐州周边驻军,要提前演练救灾程序。”
再对工部侍郎吩咐:“速速准备搭建临时住所的材料,至少要能满足五万人所需。同时征集各地医师、药草。”
最后对监察府道:“派出监察御史,严查各地官员在防灾救灾中的表现,有功者赏,有过者罚,绝不姑息。”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朝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波彦走到殿门前,望着阴沉的天空,沉声道:“天灾虽可畏,但人心更可恃。只要君臣一心,百姓协力,再大的灾难也压不垮吾等明国。”
“谨遵王命!必当竭尽全力!”殿内响起整齐而坚定的回音,这声音汇聚成一股力量,仿佛能穿透宫墙,传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议事结束,整个大明朝堂又开始全速运转。一匹匹快马带着紧急诏令驰往各州郡,一艘艘粮船开始在水道上集结,一队队官兵开始整装待发。
而在益州,张飞借酒消愁,“大兄,吾三兄弟还在广汉待多久,窝囊至极,看看波彦、袁绍、曹操都称王了,如今刘璋在成都也坐上了蜀王之位,这天下快没大兄的位置了。”
喜欢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