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飞十岁这年的初秋,清霄宗的晨雾还裹着几分凉意,逸霞院的竹荫下积着薄薄的露水。楚飞刚换上青色练功服,握着木剑正要去演武场,却被云逸真人叫住。真人看着眼前身形挺拔、眼神里带着少年锐气的徒弟,缓缓开口,语气比往日多了几分郑重。
“小飞,从今日起,你去宗门的杂役院待上三个月。”
楚飞握着木剑的手猛地一顿,眼中满是疑惑。杂役院他并非不知——那是清霄宗最靠近山脚的地方,没有云海仙气,只有简陋的木屋与成堆的木柴,住的都是未能引气入体的凡人杂役,或是修为停滞在炼气一层的外门弟子,每日干的都是挑水、劈柴、晒药草的粗活。他不解地抬头:“师父,为何要去杂役院?弟子正想趁这几日灵气充沛,冲击炼气四层的关口。”
云逸真人走上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目光深邃如云海:“修仙之路,先修法,再修心。你天生道骨,修炼速度远超同辈,这是你的机缘,却也容易让你生出‘力量至上’的念头,忘了修行的根本。杂役院虽苦,却能让你看清宗门的根基——清霄宗的仙气缭绕,是无数人用汗水撑起来的;也能磨一磨你的性子,让你明白‘踏实’二字的分量。”他顿了顿,补充道,“莫要觉得委屈,好好体验。这三个月的经历,或许比你闷头练剑三年,更能让你明白‘修行’的真意。”
楚飞虽仍有困惑,却知道师父从不说无的放矢的话,便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弟子明白,定不辜负师父的期许。”
次日天刚亮,楚飞便换上了杂役院统一的粗布衣衫——料子粗糙,边缘还缝着补丁,与他平日穿的灵布练功服截然不同,磨得皮肤微微发痒。他对着师父师娘躬身告别,又摸了摸赵青青的头,哄着她“师兄三个月就回来,给你带杂役院的甜窝头”,才独自背着简单的行囊,沿着山道往山脚走去。
杂役院坐落在山脚下的平地上,几十间土坯木屋整齐排列,屋顶盖着茅草,周围搭着密密麻麻的晒药架,架上晒着各色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草木与烟火混合的气息。院子中央堆着成捆的木柴,几个穿着粗布衣衫的杂役正埋头劈柴,斧头落下的“砰砰”声,在清晨的空气里格外清晰。
楚飞找到杂役院的管事——一个面容黝黑、身材壮实的中年汉子,腰间系着粗布围裙,手上满是老茧,自称王管事。王管事见他是二长老的亲传弟子,却穿着杂役的衣衫来当差,先是愣了愣,随即按规矩行事,递给他一副铁水桶、一把锈迹斑斑的斧头:“楚小友,你初来乍到,先从挑水和劈柴开始吧。东边的水井到伙房有半里地,你每日挑满二十桶水;伙房后的柴房快空了,你再劈十捆柴,记得劈得匀些,方便伙夫烧火。”
楚飞接过工具,应了声“好”,转身便去挑水。可刚一上手,他就犯了难——铁水桶比他想象中重得多,装满水后更是沉甸甸的,扁担压在肩上,勒得生疼。他虽有炼气三层的修为,却从未干过这种粗活,脚步虚浮,走两步水就晃荡出来,溅得裤腿湿透;到了伙房门口,桶里的水已洒了近一半。劈柴时更是笨拙——斧头握不稳,力道控制不准,要么劈歪了砸在地上,震得手麻,要么力道太轻,只在木头上留下一道浅浅的印子。有一次斧头险些脱手,顺着木柴滑下去,吓得旁边劈柴的老杂役连忙躲开,引得几个年轻杂役偷偷窃笑。
“这就是长老的弟子?连劈柴都不会,怕不是来镀金的吧?”
“看着细皮嫩肉的,哪禁得住这种苦,估计不出三天就得哭着回去。”
窃窃私语传入耳中,楚飞的脸颊微微发烫,却没有辩解,也没有转身离开。他把水桶放回井边,默默捡起斧头,站在一旁看老杂役劈柴——看他们如何握斧、如何发力、如何找准木头的纹理。等其他人休息时,他仍留在柴房,一遍遍地练习:先用灵力轻轻包裹斧头,感受力道从手臂传到斧刃的轨迹;挑水时调整扁担的位置,让肩膀受力均匀,慢慢找到平衡的节奏。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粗布衣衫,贴在背上,肩膀被扁担压出了红印,火辣辣地疼,他却咬着牙坚持,每日都比旁人多干半个时辰,直到月亮爬上屋檐才歇工。
日子一天天过去,楚飞的动作渐渐熟练起来。挑水时水桶稳了,从水井到伙房,桶里的水几乎不洒;劈柴时斧头落下又准又狠,“咔嚓”一声就能将粗木劈成整齐的木块,速度甚至超过了干了十几年的老杂役。他手脚勤快,从不偷懒,见谁有困难都主动搭把手:张大叔年纪大了,腰不好,他就抢着帮张大叔挑水;李婶要晒的药草多,他就帮着摊平药草,细心地避开正午的烈日,怕把草药晒焦;小杂役阿牛的木车坏了,他就用灵力将松动的木楔子钉紧,还教阿牛如何用简单的技巧修木车。
一来二去,杂役院的人对这个“长老弟子”彻底改观了。没人再觉得他是来镀金的,反而觉得他踏实、随和,没有半分架子。张大叔会在早饭时多给他塞一个热乎乎的窝头;李婶会偷偷把晒好的甜草根塞给他,说“含在嘴里甜,能解乏”;阿牛会拉着他一起去后山捡柴,给他讲杂役院的趣事——哪家的鸡下了双黄蛋,哪家的孩子学会了数数,说得眉飞色舞。楚飞也渐渐融入了这里,不再觉得粗活苦,反而觉得每日的劳作很充实——看着挑满的水缸、劈好的木柴、晒好的药草,心里竟生出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每日劳作结束后,楚飞会找个僻静的角落修炼——要么是柴房后面的老槐树下,要么是水井旁的石墩上。杂役院的灵气比逸霞院稀薄太多,修炼进度慢了不少,可他却在劳作中摸索出了新的门道:劈柴时,他试着将丹田的灵力与臂力结合,感受力道从丹田流转到手臂、再凝聚于斧刃的过程;挑水时,他借着走路的节奏调整呼吸,让灵气随着步伐缓慢流转,原本有些滞涩的经脉,竟渐渐通畅了些。慢慢的,他竟摸出了“力与气相融”的诀窍——以往练剑时,总觉得灵力与剑招隔着一层,如今却变得格外顺畅,剑招的力道也比以前沉了几分。
赵青青记挂着师兄,偶尔会偷偷跑来看他。她趁着紫霞道人在丹房炼药,悄悄溜出逸霞院,沿着山道往下跑,到了杂役院门口,就躲在老槐树后,远远地看着楚飞劈柴。见他手上磨出了薄茧,脸颊晒得黝黑,小脸上满是心疼,便从怀里掏出师娘给的药膏,小跑着冲过去,拉着他的手:“师兄,你疼不疼?这是师娘炼的愈肤膏,擦上就不疼了。”
楚飞笑着把药膏推回去,伸手揉了揉她的头:“不疼,这点茧子算什么,你看师兄现在劈柴多厉害。”他说着,拿起斧头,对着一根碗口粗的木头挥下去——“咔嚓”一声,木头瞬间被劈成两半,截面整齐,木渣飞溅。赵青青看得眼睛都亮了,小声欢呼:“师兄好厉害!”楚飞又哄了她几句,催着她“快回去,别让师娘担心”,才看着她的小身影消失在山道尽头。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楚飞回到逸霞院时,皮肤晒得黝黑,手上多了层厚厚的薄茧,身形却比以前更结实了,眼神里的少年锐气淡了些,多了几分沉稳与平和。云逸真人看着他,指尖捻着胡须,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你在杂役院学到的,比我想的还多。”
楚飞低头看着手心的茧子,又想起杂役院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杂役——张大叔的腰、李婶的手、阿牛的笑,轻声道:“师父,弟子以前总觉得,清霄宗的安稳是理所当然,觉得杂役的活计不值一提。如今才明白,宗门的仙气缭绕,是无数人用汗水换来的;修炼的‘道’,不仅是追求力量,更是懂得珍惜眼前的安稳,尊重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紫霞道人早已端着一碗灵汤迎上来,笑着递给他:“回来就好,快喝碗汤补补,你看你,都瘦了一圈。”赵青青也凑过来,把一个刚摘的灵蜜桃塞进他手里,小声说:“师兄,你终于回来了,我每天都给你留灵果呢。”
楚飞接过灵汤与桃子,看着眼前温柔的师父师娘,还有黏着自己的小师妹,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这三个月的杂役院生活,不是修炼的中断,而是他修仙之路真正的“入门”——不是法术的入门,而是“心”的入门。从这一刻起,他才真正懂得,何为“修行”,何为“踏实”。
喜欢玉佩觉醒:我靠修仙逆袭成神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玉佩觉醒:我靠修仙逆袭成神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