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 ——!”
盛夏的清溪镇安置区,夜里十点多,大多数人家的灯都灭了,只有林家 101 室的窗户还亮着暖黄的光。林晓梅伏在书桌前,笔尖在数学试卷上飞快游走,草稿纸上画满了辅助线,密密麻麻的公式像串在一起的珍珠,映着台灯的光,格外清晰。
书桌上堆得满满的复习资料,每本都用彩色笔标了重点 —— 红色是难点,蓝色是易错点,黄色是高频考点,是她从高二就开始整理的 “备考秘籍”。桌角放着个搪瓷杯,里面泡着枸杞菊花茶,是赵秀兰刚给她换的,热气袅袅升起,模糊了杯壁上 “三好学生” 的字样。
“晓梅,歇会儿,吃块苹果。” 赵秀兰轻轻推开门,手里端着个白瓷盘,上面放着切好的苹果块,还插着根牙签。她脚步放得很轻,生怕打扰女儿学习,“都学两小时了,眼睛该累了,看看远处,放松放松。”
晓梅抬起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接过苹果咬了一口,脆甜的果肉在嘴里散开,让紧绷的神经松了点:“妈,我再把这道解析几何做完就歇,刚才卡了半天,现在终于有思路了。” 她指着试卷上的题目,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你看,用椭圆的定义结合余弦定理,就能算出焦点距离,之前没想到,还是老师上课讲的方法管用。”
赵秀兰凑过去看了眼,虽然看不懂公式,却笑着点头:“我闺女就是聪明,这么难的题都能做出来。别太累了,你爸刚才还说,明天周末,让你睡个懒觉,上午不用早起学习。”
“不行,明天早上要背英语单词,还有语文古诗文,后天老师要听写。” 晓梅摇摇头,又低下头写起来,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我想考省重点大学的师范专业,分数线高,得比别人多努力点才行。”
赵秀兰没再劝,只是把搪瓷杯往女儿手边推了推:“那记得多喝点茶,润润嗓子。我在客厅看电视,声音调小了,有事喊我。”
关上门,赵秀兰靠在走廊的墙上,轻轻叹了口气 —— 女儿自从上了高三,就没睡过一个懒觉,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夜里十一点半睡,周末也泡在复习资料里,看着就让人心疼。可她知道,晓梅有自己的目标,只能默默支持,每天变着花样做营养餐,炖鸡汤、煮牛奶、切水果,把女儿的生活照顾得妥妥帖帖。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晓梅就起床了。穿上件浅粉色的羽绒服,拿着英语课本,坐在阳台的小凳子上背书。深秋的风有点凉,她裹紧了衣服,嘴里小声念着 “abandon 放弃,abundant 丰富的……”,声音清脆,像清晨的小鸟在唱歌。
楼下的花园里,已经有几个早起的邻居在散步。张婶拎着个菜篮,正跟住在 4 单元的刘阿姨聊天,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飘到林家阳台。
“刘姐,你看林家晓梅,天天这么早起背书,累不累啊?” 张婶的声音带着点阴阳怪气,手里的菜篮晃得厉害,里面的土豆撞在一起,发出 “咚咚” 的响,“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女孩子早晚要嫁人,找个有钱的婆家,比啥都强。你看我侄女,初中毕业就嫁了个开工厂的,现在住别墅,开豪车,比读大学强多了。”
刘阿姨皱了皱眉,不太认同:“张婶,话不能这么说。晓梅成绩好,想考大学当老师,是正经出路,靠自己双手吃饭,比靠婆家踏实。再说人家晓梅愿意学,你管那么多干啥?”
“我这不是替她操心嘛!” 张婶撇了撇嘴,往林家阳台的方向瞟了一眼,故意提高了声音,“你看她天天学到半夜,眼睛都快熬瞎了,说不定还考不上大学,白折腾一场!就算考上了,当老师一个月才多少钱?够买件好衣服吗?”
晓梅背单词的声音顿了顿,手里的课本攥得紧了点。她抬头往楼下看,张婶正对着刘阿姨挤眉弄眼,嘴角挂着不屑的笑。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有点委屈,却没哭 —— 她想起妈妈说的 “别跟张婶计较,她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深吸一口气,继续背单词,声音比之前更响亮了。
赵秀兰在厨房煮牛奶,听见了张婶的话,手里的奶锅差点掉在地上。她刚想出去理论,却被林老太拉住了:“秀兰,别去。晓梅听见了都没反应,你去了反而让她分心。孩子心里有数,张婶的话伤不到她。”
“可她也不能这么说晓梅啊!” 赵秀兰气得脸通红,“晓梅那么努力,她不鼓励就算了,还说风凉话,太过分了!”
“过分也没办法,嘴长在她身上。” 林老太坐在藤椅上,手里捏着针线,正给晓梅缝补羽绒服的袖口,“咱把晓梅照顾好,支持她考大学,比跟张婶吵架管用。等晓梅考上了,她自然就没话说了。”
正说着,晓梅背着书包走进厨房,脸上带着笑,像啥都没听见:“妈,牛奶煮好了吗?我背完单词了,想喝热牛奶。”
赵秀兰赶紧把牛奶倒进杯子,递过去:“刚煮好,小心烫。刚才…… 你听见张婶的话了吧?”
“听见了。” 晓梅喝了口牛奶,暖意在喉咙里散开,“她说她侄女嫁得好,可我觉得,靠自己更踏实。她还说我考不上大学,我偏要考上,让她看看!”
林老太放下针线,摸了摸晓梅的头:“咱晓梅有志气!奶奶相信你,肯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以后她再乱说,你别往心里去,就当是动力,让自己更努力。”
“嗯!” 晓梅点点头,拿起桌上的三明治,“妈,奶奶,我去书房学习了,中午吃饭不用喊我,我做完一套模拟题再吃。”
看着晓梅坚定的背影,赵秀兰心里的气消了不少 —— 女儿长大了,懂事了,知道把别人的冷言冷语变成动力,比啥都强。
接下来的日子,晓梅比之前更努力了。每天早上背书的声音更响亮,晚上做题的时间更长,周末还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笔记记得更详细了。赵秀兰怕她累坏了,每天给她炖鸡汤、煮红枣粥,还变着花样做她爱吃的可乐鸡翅、糖醋排骨,补充营养。
有次模拟考试,晓梅考了班里第三名,比上次进步了两名。李老师在班里表扬她:“晓梅同学最近状态很好,尤其是数学和英语,进步特别大,大家要向她学习,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晓梅拿着成绩单,心里甜滋滋的 —— 她知道,这是对张婶最好的回应,也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回家后,她把成绩单贴在书桌前的墙上,旁边写了行小字:“再努力点,离目标更近一步!”
张婶听说晓梅考了班里第三,心里更不舒服了。有次在小区菜市场遇见赵秀兰,又开始说风凉话:“秀兰,听说晓梅考了第三?不错啊!不过高三竞争激烈,这次好下次不一定好,你可得让她别骄傲。”
赵秀兰笑着回应:“谢谢张婶关心,晓梅知道努力,不用我们操心。倒是你,最近没听说张明的消息吗?听说他在外地打工,过得不太好,你要是想他,不如给他打个电话。”
张婶的脸一下子红了,拎着菜篮匆匆走了 —— 她最不愿意别人提张明,赵秀兰一句话就戳中了她的痛处,再也没心思说风凉话了。
赵秀兰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松了口气 —— 对付张婶这种人,不用跟她吵架,用事实说话,比啥都管用。
转眼到了冬天,离高考越来越近。晓梅的书桌前,又多了几本新的复习资料,墙上的成绩单换了一张又一张,名次越来越靠前。每天晚上,林家的灯都会亮到十一点多,映着晓梅伏案学习的身影,像个小小的灯塔,在寒冷的冬夜里,格外温暖。
林建国从木工铺回来,总会悄悄走进书房,看看女儿的进度,再给她添件厚衣服;林老太会把暖水袋灌好,放在晓梅的脚边,让她学习时不冻脚;建业周末回来,会给晓梅带本新买的作文书,说 “里面的范文写得好,对你有帮助”。
晓梅把家人的支持都记在心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背后有全家人的爱和期待,还有张婶那些不经意的 “刺激”,这些都让她更坚定 —— 一定要考上省重点大学,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不辜负家人,为了让那些不看好她的人,刮目相看。
有次深夜,晓梅做完最后一套模拟题,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洒在雪地上,像铺了层银霜。她伸了个懒腰,拿起桌上的全家福,心里满是踏实。她在日记本上写道:“张婶说我考不上大学,可我觉得,只要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明年夏天,我一定要拿着录取通知书,跟家人一起庆祝!”
日记本合上,台灯的光依旧明亮,映着封面上 “努力就有回报” 的字样,也映着一个女孩为了梦想,踏实奋斗的模样。而楼下的张婶家,早就没了灯光,只有寒风卷着雪花,落在窗户上,发出 “沙沙” 的响,与林家里的温暖和坚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喜欢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