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微风轻轻拂过农庄的板栗树梢,几片泛黄的叶子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般悠然飘落。此时,李皎棠正静静地站在茶室的露台上,手持手机,与屏幕那头的导师详细汇报着自己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
而在她身后不远处,传来阵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是一群前来团建的年轻人,他们手中高举着刚刚采摘下来的软籽石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对着镜头比出胜利的手势。这充满活力的一幕,与两年前农庄开业时的热闹场景相比,虽然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氛围。
如今的农庄已不再是昔日那老式的模样。沿着竹篱笆漫步而入,你会发现多了几间别具一格的观景房。这些房间都配备了宽敞明亮的落地窗,让客人们能够尽情欣赏到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是李皎棠去年用自己的研究生奖学金以及农庄的结余资金共同扩建而成的。
原本的小吃摊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间明亮整洁的小食铺。王婶和姨妈轮流驻守在这里,用心制作着各种美味的小吃。糯米糕和葱油饼更是成为了这里的招牌美食,其香甜可口的味道不仅吸引了农庄的游客,甚至连县城里的人们也会特意驱车前来购买。
后山的板栗园更是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木质栈道。这条栈道蜿蜒穿过板栗林,为游客们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张大爷带领着村里的几位老人组成了一支“向导队”,每天热情地领着客人们穿梭于板栗园中,一同体验采摘板栗、挖掘野菜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张大爷还会兴致勃勃地讲述几句山里的古老故事,让游客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姐!”一声呼喊突然传来,声音清脆而熟悉,仿佛穿越了时空,直直地撞进李皎棠的耳朵里。
李皎棠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影正朝她飞奔而来。那是她的弟弟李皎承,他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仿佛里面装满了知识的重量。校服的拉链被拉得笔直,一丝不苟,展现出他的严谨和认真。额前的碎发也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没有了两年前的稚气,取而代之的是几分属于高三学生的沉稳和成熟。
李皎承手里紧紧捏着一张成绩单,当他跑到李皎棠跟前时,脚步明显轻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蹭得地面“咔咔”作响。
“刚从学校晚自习回来吗?”李皎棠微笑着问,顺手挂掉了正在通话的电话,然后伸出手,帮李皎承把有些歪斜的书包肩带整理好。
李皎承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成绩单递给李皎棠,他的指尖微微发红,似乎有些紧张。“这是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我比上次进步了二十名呢!”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自豪。
李皎棠接过成绩单,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错啊,弟弟,继续保持这个势头,考重点大学肯定没问题。”她鼓励道。
然而,李皎承并没有满足于此,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我想报效祖国。”他的眼神坚定而明亮,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责任感。
李皎棠听了,心中涌起一股感动。她知道弟弟一直都有这样的志向,只是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如此直白地表达出来。
“我明白你的想法,弟弟。”李皎棠温柔地说,“你有这样的抱负是很好的。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哦。”
李皎承用力地点了点头,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我还没完全吃透,等周末你有空的时候,能不能再给我讲一遍呀?”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恳求,让人无法拒绝。
李皎棠看着成绩单上的分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行啊,周末我把研究生的课调开,在家好好给你讲讲。”她心里很清楚,弟弟一直怀揣着一个军人梦,对于学习自然也是格外上心。
正当姐弟俩交谈时,李妈从食铺里走了出来,她的手上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银耳羹。李妈小心翼翼地将碗递到李皎承的面前,温柔地说道:“快趁热喝了吧,这是刚炖好的,放了冰糖,可甜了,喝了能补补脑子。你姐今天回来,我特意让厨房多炖了一碗呢。”
时间过得很快,傍晚时分,客人渐渐少了起来。这时,李爸从板栗园回到了家里,他的手上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李爸走进客厅,将账本轻轻地放在茶几上,然后满意地说道:“这个月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多了三成呢!而且啊,县城旅游局的人上午还给我打电话,说要把咱们农庄列成‘乡村旅游示范户’,下个月就来挂牌啦!”
李爸说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抬起头,目光落在了李皎棠的身上,眼中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当初你说要一边读研究生一边管农庄,我还担心你会忙不过来呢。现在看来,是我多虑啦!”
李皎棠拿起账本翻了两页,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有客人的消费明细,有食材的采购支出,还有给村里帮工老人的工资——这些都是李爸每天晚上熬夜记的,字迹算不上好看,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其实多亏了大家,”她合上账本,“李叔把安保系统维护得好好的,张大爷的向导队让客人都觉得贴心,还有王婶她们把食铺管得井井有条,我才能安心在学校上课。”
晚饭时,桌上摆着食铺剩下的糯米糕、刚炖好的鸡汤,还有李皎承爱吃的凉拌黄瓜。李皎承扒了两口饭,忽然说:“等我高考完,就来农庄帮忙,暑假游客多,我可以给客人带路,还能帮着卖门票,赚的钱给姐买研究生的参考书。”
李妈满脸笑容地夹起一块鲜嫩多汁的鸡肉,轻轻地放在他的碗中,温柔地说道:“孩子啊,你就别想着赚钱啦,你只要专心致志地考好大学就行。你姐姐读研究生需要花费不少钱呢,不过咱们家的农庄现在还能支撑得起。”
一旁的李爸也连忙附和道:“是啊,你姐姐当年毅然决然地回到村里搞这个农庄,不就是希望咱们一家人的生活能过得好一些嘛,这样你也可以安安心心地读书呀。”
李皎棠凝视着弟弟那副认真专注的模样,思绪不禁飘回到两年前。那时的弟弟还是个青涩的初中生,整天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她身后。有一天,弟弟突然追上她,手里举着一个皱巴巴的薯片袋,满心欢喜地塞到她手里,嘴里还嘟囔着:“姐姐,这是我最喜欢吃的薯片,给你留的哦。”
回想起那一幕,李皎棠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这两年,她经历了从大学实习到研究生在读的成长历程,而农庄也从无人问津的小地方,逐渐发展成为县城里小有名气的产业。与此同时,弟弟也从一个懵懂的初中生,成长为一个即将面临高考的少年。而爸妈的眼角,虽然多了几道浅浅的细纹,但他们的笑容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踏实和满足。
所有的这些改变,都默默地隐藏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忙碌与坚持不懈之中。
饭后,李皎承回房间刷题,李皎棠坐在客厅里,对着电脑修改毕业论文。李妈在旁边缝补客人落在农庄的外套,李爸则翻着旅游局发的“示范户”申报资料,时不时问李皎棠几个问题。客厅的灯暖黄依旧,窗外的虫鸣比两年前更热闹些,远处农庄的灯串亮着,像一串挂在夜色里的星星。
李皎棠敲完最后一段文字,抬头看向身边的爸妈,忽然觉得,所谓的好日子,就是这样——你在为未来努力时,有人陪着你;你在奔赴远方时,身后有家可依。农庄的热闹还在继续,她的研究生生涯即将开启,弟弟的高考也近在眼前,一家人踩着时光的脚步,朝着各自的目标往前走,却始终紧紧靠在一起,把日子过得比从前更亮、更暖。
喜欢书里真有黄金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书里真有黄金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