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透过宿舍窗户,我就被系统的提示音唤醒。视网膜上弹出熟悉的蓝色光幕,“超空间破烂感应” 功能自动激活,一个闪烁的蓝色光点在地图上格外醒目 —— 不同于之前找到的零件,这个光点亮度更高,且标注着 “高价值潜在目标”,位置显示在垃圾处理区最深处的 “废弃化工区”。
“系统,废弃化工区是什么地方?我之前怎么没听说过?” 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心里满是疑惑。之前在垃圾场翻找多次,从未涉足过这个区域,甚至没在学院的地图上见过标注。
“废弃化工区是学院早期用于星舰燃料研发的区域,因十年前发生过化学泄漏事故,导致区域内残留大量腐蚀性液体与高压管道,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仅允许专业人员进入清理,普通学生很少知晓。” 系统的机械音解释道,“该区域因长期封闭,堆积了大量事故后废弃的实验设备与星舰配件,且极少有人涉足,大概率存在高价值废品 —— 当前探测到的蓝色光点,初步判定为‘防护类设备’,完好度可能较高。”
防护类设备?我心里一动 —— 垃圾场和废弃化工区环境复杂,要是能找到完好的防护服,以后再进入高危区域就能多一份保障。而且防护类设备尤其是带有特殊功能的型号,在黑市上价格不低,说不定比之前的钛合金更值钱。
简单收拾好工具(除了常用的螺丝刀、钳子,还特意带上了从黑市买来的防滑绳和耐腐蚀手套),我背着空背包,再次来到垃圾处理区。按照系统导航的路线,从垃圾山侧面一条被藤蔓覆盖的狭窄通道钻进去,走了大约二十分钟,眼前的景象突然变了 —— 地面上布满了深绿色的粘稠液体,散发着刺鼻的酸味,腐蚀得金属地面坑坑洼洼;头顶是纵横交错的黑色管道,部分管道表面锈迹斑斑,还在滴着淡黄色的液体,管道上的压力表指针停留在 “危险” 区域,显然内部还残留着高压气体。
“警告!检测到区域内存在腐蚀性液体(ph 值 1.2,接触皮肤会造成灼伤)与高压管道(内部压力 0.8mpa,存在爆裂风险),宿主需谨慎行动,避免直接接触液体与管道!” 系统的警示音响起,视网膜上弹出红色的 “危险区域” 框,将腐蚀性液体池和高压管道标注出来,同时生成了一条绕开危险区域的临时路径。
我小心翼翼地踩着系统标注的 “安全点位”(多是凸起的金属支架或未被腐蚀的石板),慢慢靠近蓝色光点的位置 —— 目标位于一处直径约五米的腐蚀性液体池中央,那里有一个半淹没在液体中的金属平台,蓝色光点就在平台上闪烁,隐约能看到一个半球形的物体,被藤蔓缠绕着。
“目标物品:环境防护服头盔(型号:F-700 高级款),当前状态:半淹没于腐蚀性液体中,表面覆盖藤蔓,初步检测完好度 70%,带有高级显示功能(可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夜视、目标锁定),属于高价值防护设备,黑市估价 1500 星币以上。” 系统的扫描结果让我心里一喜,F-700 型号的防护服头盔我在理论课上见过图片,是联邦军工生产的高级款,配备的显示功能甚至能用于星舰外部维修,没想到居然能在废弃化工区找到!
可喜悦很快被现实浇灭 —— 液体池宽五米,周围没有任何桥梁或通道,平台距离岸边至少四米远,而且液体腐蚀性极强,普通的木板或金属杆扔进去,瞬间就会被腐蚀得冒着气泡,根本无法搭建临时通道。更麻烦的是,平台上方刚好有一根高压管道,管道上的阀门已经生锈,随时可能泄漏气体,要是在靠近时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系统,有没有办法靠近平台?我手里的工具好像不够用。” 我蹲在岸边,看着池中的平台,心里有些焦急。防护服头盔近在眼前,却因为无法跨越的液体池,只能望而兴叹。
“检测到宿主背包内有防滑绳(长度 10 米)与金属挂钩(承重 50 公斤),可利用岸边的固定装置搭建‘临时索道’,跨越液体池到达平台。”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视网膜上弹出索道搭建示意图:将金属挂钩固定在岸边一棵粗壮的金属管道(经检测可承重 100 公斤)上,另一端抛到平台的金属支架上,利用防滑绳形成索道,宿主通过双手抓绳滑行的方式到达平台。
“滑行过去?” 我看着示意图,心里有些发怵 —— 虽然防滑绳长度足够,但滑行过程中需要保持平衡,一旦失手掉进腐蚀性液体池,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平台上方的高压管道就在滑行路径下方,要是中途碰到管道,不仅会受伤,还可能触发管道泄漏。
“宿主无需担心,系统已计算出最佳滑行角度(与水平方向呈 30°)与速度(1.5m\/s),可完美避开高压管道,且防滑绳承重足够支撑宿主体重(当前宿主体重 62 公斤)。” 系统的机械音带着安抚的意味,“此外,宿主可将背包卸下,减轻滑行重量,到达平台后再通过绳子将背包拉过去,进一步降低风险。”
我深吸一口气,决定冒险尝试 ——F-700 头盔的价值太高,而且对后续进入高危区域至关重要,不能轻易放弃。我按照系统的指导,先将背包里的工具倒出来,只留下防滑绳、金属挂钩和一把多功能刀,然后走到岸边的金属管道旁,检查管道的稳固性 —— 管道直径约 30 厘米,表面虽然有锈迹,但敲击时发出沉闷的声响,显然内部结构完好,能够承重。
我将金属挂钩牢牢固定在管道上,用力拉了拉,确认不会松动后,拿起防滑绳的另一端,瞄准平台上的金属支架(系统标注的 “最佳固定点”),猛地甩了过去。防滑绳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金属挂钩准确地勾住了支架,“咔嗒” 一声锁死。我用力拉了拉绳子,确认两端都固定牢固,才放心地将背包系在绳子上,慢慢拉到平台边缘(避免掉进液体里)。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滑行环节。我戴上耐腐蚀手套,双手紧紧抓住防滑绳,双脚蹬在岸边的金属支架上,深吸一口气,按照系统提示的角度和速度,慢慢松开双脚 —— 身体瞬间顺着绳子滑了出去,耳边传来 “呼呼” 的风声,下方是冒着气泡的腐蚀性液体,上方是冰冷的高压管道,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双手因为用力而青筋凸起,眼睛死死盯着平台,不敢有丝毫分心。
滑行到一半时,突然一阵风吹来,身体不由自主地晃动了一下,肩膀差点碰到上方的高压管道。我吓得浑身僵硬,连忙按照系统的紧急提示,调整双手的力度,将身体向外侧倾斜,避开管道。几秒钟后,双脚终于踏上了平台,我踉跄着向前走了两步,才稳住身体,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成功了!” 我激动地挥了挥拳头,虽然过程惊险,但至少安全到达了平台。我先将背包拉上来,然后走到平台中央,拨开缠绕在头盔上的藤蔓 —— 那是一个银灰色的头盔,表面光滑,虽然沾了些腐蚀性液体,但没有明显的划痕或破损,头盔侧面的显示屏还泛着微弱的绿光,显然还能正常使用。
我小心翼翼地将头盔从液体中抱出来,用随身携带的干净抹布擦去表面的液体和灰尘。头盔的材质是特制的耐腐蚀合金,液体擦拭干净后,表面立刻恢复了银灰色的光泽,看不出任何被腐蚀的痕迹。我尝试着按下头盔侧面的开机键,显示屏瞬间亮起,弹出一行文字:“环境数据监测中…… 当前区域:腐蚀性液体池,ph 值 1.2,氧气浓度 20.1%,高压管道风险等级:中。”
“真的能用!” 我兴奋地差点跳起来,显示屏不仅能正常显示环境数据,还能切换 “夜视模式”“目标锁定模式”—— 切换到目标锁定模式时,显示屏上自动标注出周围的危险区域(高压管道、腐蚀性液体),甚至能显示出岸边的金属管道位置,功能比我想象中还要强大。
“检测到环境防护服头盔(F-700)完好度 85%(仅表面轻微磨损,核心功能正常),可正常使用,宿主可将其收入背包,注意避免与腐蚀性液体再次接触。”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连忙将头盔放进背包里,用防水布包裹好,生怕被液体损坏。
接下来就是返回岸边。有了之前的滑行经验,返回时顺利了很多,我按照系统的提示,慢慢滑回岸边,双脚落地的那一刻,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我捡起地上的工具,重新装进背包,看着背包里的 F-700 头盔,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 这是我第一次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中获取零件,不仅克服了腐蚀性液体和高压管道的威胁,还成功拿到了价值不菲的高级设备,这种通过自己努力达成目标的感觉,比任何时候都要踏实。
按照系统的导航路线,我小心翼翼地退出废弃化工区,回到垃圾处理区的主干道。路上,我忍不住再次打开头盔的显示屏,切换到 “目标锁定模式”—— 显示屏上自动扫描周围的环境,标注出几个蓝色光点(都是有价值的废品),甚至能显示出每个光点的大致距离和物品类型,比系统的 “超空间破烂感应” 还要直观。
“有了这个头盔,以后找废品就更方便了,而且在高危区域也能更安全。” 我心里美滋滋的,之前还担心下周的考核资金不够,现在有了星尘合金( 星币)和 F-700 头盔(1500 星币),不仅能租用高级模拟舱,还能买一些专业的星舰维修工具,甚至能请黑市的技术人员帮忙改造零件,提升模拟战的操控水平。
回到宿舍后,我第一时间将 F-700 头盔拿出来,用系统解锁的 “废品修复” 功能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淡蓝色的修复光线笼罩住头盔,显示屏上的划痕逐渐消失,内部的线路也被优化,完好度从 85% 提升到了 95%,连之前微弱的绿光都变得更加明亮。
“修复完成!环境防护服头盔(F-700)核心功能全部正常,新增‘系统联动’功能(可与本系统共享环境数据,提升扫描精度),当前价值提升至 1800 星币。”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戴上头盔,显示屏瞬间与系统面板联动,视网膜上的光幕与头盔显示的数据重叠,形成了更全面的 “环境 - 废品” 双扫描界面,连远处垃圾场的蓝色光点都能清晰显示,甚至标注出了最佳获取路线。
我摘下头盔,看着书桌上整齐摆放的 “战利品”—— 星尘合金、F-700 头盔、曲速引擎次级线圈、修复好的供氧模块,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从最初的 “学业预警” 到现在的 “收获满满”,从被嘲笑的 “废柴” 到能在危险区域独立获取高价值零件,这短短几天的变化,比我过去三年在学院的成长还要多。
我打开个人终端,预约了明天的高级模拟舱(一小时 100 星币,预约了四小时),然后开始规划接下来的训练计划:上午在高级模拟舱练习星舰操控(重点是导航和规避动作),下午去黑市卖掉部分钛合金(留下少量用于后续改造),晚上研究曲速引擎次级线圈的改造方案(系统提示该线圈可通过改造提升能量传导效率,适用于小型模拟舰)。
虽然下周的考核依旧充满挑战,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和恐惧。我知道,只要我继续利用系统的能力,不断从 “垃圾” 中寻找价值,不断克服遇到的困难,就一定能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留在星舰学院,朝着我的星海梦想一步步前进。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手里握着 F-700 头盔,头盔的显示屏偶尔闪烁一下,映出我坚定的眼神。梦里,我仿佛戴着这顶头盔,驾驶着由废弃零件改造而成的星舰,在浩瀚的星海中穿梭,避开了小行星带,躲过了海盗的追击,最终抵达了老船长所说的 “希望之星”。
这一次,我的梦想不再遥远。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