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休典礼的喧嚣与荣光已然散去。第二天清晨,阳光依旧准时透过书房的落地窗,在熟悉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顾言澈和苏念晴几乎同时醒来,生物钟依然保持着数十年的节奏。不同的是,今天他们没有急匆匆地洗漱、早餐,然后赶去实验室或教室。一种奇特的、混合着轻微失重感的宁静笼罩着他们。
像往常一样,他们端着咖啡,走进了书房。这个房间,见证了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堆积如山的文献,激烈碰撞的讨论,以及一篇篇奠定他们学术地位的论文的诞生。此刻,书房依旧,但氛围已然改变。书桌上,摆放的不再是亟待审阅的稿件或基金申请,而是荣休典礼上收到的纪念相册和贺卡。电脑屏幕暗着,没有未读邮件的红色数字提示。
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书桌一角——那里放着一沓最后的打印稿,是他们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的最后一篇研究论文的修订稿,编辑要求本周内返回。旁边,立着那块巨大的白板,上面还残留着几个月前讨论另一个项目时写下的公式和思路草图,有些字迹已经略显模糊。
一种强烈的、几乎是本能般的冲动,促使他们走向书桌和白板。这像是过去三十多年职业生涯形成的一种仪式感,一种与内心对话的方式。
顾言澈拿起那沓论文手稿,逐字逐句地审阅起来。苏念晴也凑过来,两人头靠着头,就像过去千百次那样。然而,这一次,他们的心态已然不同。没有迫在眉夕的截止日期压力,没有需要应对的审稿人刁钻问题,也没有了对影响因子的焦虑。他们纯粹是出于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对合作者负责的态度,进行着最后一次精益求精的打磨。
“这里,这个结论的表述,是否可以更谦逊一点?留出更多未来探索的空间。”苏念晴指着一段文字说。
“嗯,有道理。科学永远是在路上。”顾言澈点头,拿起笔,小心地修改着。“这个参考文献的格式,似乎和期刊要求有点出入,我再核对一下。”
他们的对话平静而专注,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的最后润色。这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给这段漫长的合作画上一个完美、严谨的句号。
修改完毕,顾言澈仔细地将稿件整理好,放入信封,准备寄出。这看似平常的动作,却仿佛具有某种象征意义——这是他们作为活跃在科研一线首席研究员的“最后一役”。
然后,他们的目光转向了那块白板。苏念晴拿起板擦,轻轻将上面残留的旧字迹擦去。白色的板面变得空旷,像一片等待开垦的雪原。过去,这块白板总是被公式、实验设计、待办事项填得满满当当,象征着无尽的任务和挑战。
现在,面对这片空白,顾言澈沉吟片刻,从笔槽里拿起一支蓝色的白板笔。他没有写下任何研究计划或项目标题,而是缓缓地、郑重地写下了几个词:
旅行 | 阅读 | 陪伴 | 健康 | 好奇
苏念晴看着这几个词,眼中泛起温柔的笑意。她接过笔,用红色的笔,在旁边添加了:
花园 | 音乐 | 老朋友 | 新技能
接着,顾言澈又添上:“重读经典 | 慢下来 | 仰望星空”
喜欢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