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盛世隐忧,田亩争纷
大炎元启七年,盛世的荣光如日中天。中原腹地麦浪翻滚,江南水乡渔舟唱晚,通商口岸帆樯林立,就连偏远的西域城邦,也因丝绸之路的繁盛而商贾云集。皇城之内,宇文擎与林微并肩理政,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科举取士让朝堂人才济济,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然而,繁华之下,一场无声的危机正悄然蔓延——土地兼并。
随着商业繁荣与科举兴盛,一批新贵崛起:富商通过贸易积累巨额财富,转而购置田产;科举出身的官员外放后,利用职权兼并土地;甚至部分藩属国的贵族,也通过朝贡贸易换取资金,在中原购置庄园。他们凭借财力与权势,以低价强买、抵押巧取等方式,疯狂吞并自耕农的土地。
短短几年,许多自耕农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江南苏州府,七成良田落入当地富商与官员之手;河南开封府,流民聚集在城外,靠乞讨度日;更有甚者,因无力偿还债务,卖儿鬻女,惨不忍睹。
这一日,数十名衣衫褴褛的流民,冒着被治罪的风险,跪在皇宫外的金水桥前,手持状纸,放声痛哭:“陛下!皇后娘娘!为民做主啊!富商强占我等田地,官府置之不理,我等实在活不下去了!”
哭声凄厉,引来了大批百姓围观。值守的禁军想要驱散,却被林微派来的内侍拦住。林微得知消息后,立刻与宇文擎赶往宫门。
看到跪在地上的流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破旧,林微心中一痛。她亲自上前,扶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人家,起来说话。你们的冤屈,朕与皇后定会为你们做主。”
老者颤抖着递上状纸,老泪纵横:“陛下,皇后娘娘,小人是苏州府的农户。去年,当地富商张万三,以我儿子欠他赌债为由,强占了我家十亩良田。我去官府告状,张万三却买通了知府,反说我诬告。如今,我一家老小,只能靠乞讨为生,求陛下为我等伸冤啊!”
其他流民也纷纷哭诉,有的田地被官员强买,有的因天灾借了高利贷,无力偿还而失去土地。他们的遭遇,大同小异,字字泣血。
宇文擎看着状纸,脸色沉凝:“岂有此理!朕早已下旨,严禁强占民田、巧取豪夺,这些人竟敢公然违抗圣旨!”
林微神色凝重:“陛下,土地是百姓的根本。若任由土地兼并发展,大量自耕农沦为流民,不仅会影响国家赋税,还可能引发动乱,动摇国本。这盛世,绝不能毁在土地兼并上。”
她顿了顿,继续道:“这些流民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想要解决土地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制定严格的法令,限制土地兼并,同时保障自耕农的权益。”
宇文擎道:“皇后所言极是。朕即刻下令,成立专门的‘均田使’,前往各地清查土地,打击强占民田的行为。同时,让户部制定新的土地法令,限制个人占有土地的数量。”
“陛下英明。”林微补充道,“但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那些兼并土地的新贵,大多是朝堂官员或富商,势力庞大。若强行收回土地,可能会引发反弹。我们应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严厉打击强占、巧取等非法兼并行为,没收其非法所得的土地,归还给原主或分给流民;另一方面,对合法购置的土地,若超出限额,可采取‘赎买’政策,由国家出钱赎回,再分给无地农民。同时,完善赋税制度,对占有大量土地的富豪,征收更高的赋税,以遏制兼并之风。”
宇文擎点了点头:“好!就依皇后之计。朕任命你为总领均田事宜的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土地清查与法令制定。苏瑾负责筹集赎买土地的资金,户部、刑部全力配合。”
“臣遵旨。”林微躬身领命。
然而,林微没想到,土地清查的工作,刚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阻力。那些兼并土地的新贵,纷纷动用关系,贿赂均田使,隐瞒土地数量;有的甚至雇佣打手,威胁、殴打清查官员;更有甚者,联合上书朝堂,以“违背祖制”“损害国家财政”为由,反对土地法令的制定。
“陛下,皇后娘娘,限制土地占有数量,违背了‘民富则国强’的道理。”户部侍郎李坤,出身江南富商之家,自家就占有数千亩良田,他出列道,“富商购置土地,是为了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若强行限制,只会打击富商的积极性,影响国家的粮食供应。”
“臣附议!”御史大夫王墨道,“官员购置土地,是为了退休后有个依靠。若没收或赎买,会让官员心寒,影响朝政稳定。”
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林微知道,这些人都是土地兼并的既得利益者,想要让他们放弃利益,绝非易事。
她从容应对:“李侍郎所言差矣。富商购置土地,若用于发展农业,自然是好事。但如今,许多富商购置土地后,并非耕种,而是囤积居奇,抬高地价,导致自耕农失去土地,流民增多。这不仅没有增加粮食产量,反而动摇了国本。”
她顿了顿,语气加重:“至于官员购置土地,朝廷已有俸禄和退休保障。若官员利用职权,强占民田,中饱私囊,这绝非‘退休依靠’,而是贪赃枉法!朕与皇后推行土地新政,并非要剥夺合法的财产,而是要打击非法兼并,保障百姓的根本利益。若有人执意反对,阻碍新政推行,便是与天下百姓为敌,与大炎为敌,朕绝不姑息!”
林微的话,掷地有声,让反对的官员们哑口无言。宇文擎也表态道:“皇后所言极是。土地新政,事关国本,必须推行到底!若有官员胆敢阻挠,或贪赃枉法,一律严惩不贷!”
在林微和宇文擎的强硬态度下,反对的声音渐渐平息。均田使们也挺直了腰杆,严格清查土地。林微还派遣了大量的暗探,监督清查工作,一旦发现贿赂、隐瞒等行为,立刻严惩。
经过三个月的清查,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终于摸清。全国范围内,超过三成的良田,集中在不到一成的人手中。林微根据清查结果,制定了《均田令》:规定官员一品最多占有土地百亩,二品八十亩,依次递减;富商最多占有土地五百亩;超出部分,若为非法所得,一律没收,归还给原主或分给流民;若为合法所得,由国家按市场价赎买。同时,完善赋税制度,对占有土地超过三百亩的,征收“累进税”,土地越多,税率越高。
《均田令》颁布后,得到了广大自耕农和流民的支持。但那些超出限额的新贵,却依旧不甘心。江南富商张万三,就是其中之一。他占有良田三千亩,其中一半是非法强占所得。均田使要求他归还非法所得的土地,并赎买超出限额的部分,他却拒不配合,还联合当地的地主,发动佃农,抵制《均田令》。
消息传到京城,林微大怒:“张万三竟敢公然违抗圣旨,抵制新政!朕倒要看看,他有多大的胆子!”
她立刻下令,派遣禁军前往苏州府,捉拿张万三,强制执行《均田令》。同时,她亲自前往苏州府,安抚百姓,监督新政的推行。
第二节 江南风雨,洪波骤起
林微抵达苏州府时,当地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张万三联合地主,煽动佃农,声称“《均田令》是要剥夺百姓的财产”,“朝廷要将土地收归国有,让百姓无田可种”。许多佃农被蛊惑,聚集在张万三的庄园外,与前来执行命令的禁军对峙。
林微并没有立刻动用武力,而是亲自前往庄园外,向佃农们解释《均田令》的内容:“乡亲们,《均田令》并非要剥夺大家的财产,而是要打击非法兼并土地的行为。张万三强占的土地,本就是你们或你们祖辈的田地。如今,朝廷要将这些土地归还给你们,让你们重新成为自耕农,不再受地主的剥削。对于合法购置的土地,朝廷也会按市场价赎买,然后分给无地的流民。这是为了让大家都有田可种,都能安居乐业啊!”
佃农们半信半疑。一位中年佃农道:“皇后娘娘,您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真的能重新拥有土地?”
林微笑道:“当然是真的。朕以皇后的名义起誓,只要是被非法强占的土地,一定会归还给原主。而且,朝廷还会为你们提供种子、农具,帮助你们耕种。从今往后,你们不再是佃农,而是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只需向国家缴纳少量赋税,其余的收获,都归你们自己所有。”
为了让佃农们相信,林微当场下令,将张万三非法强占的一千五百亩土地,全部归还给原主,并发放种子和农具。同时,她下令,将张万三捉拿归案,交由刑部审讯。
佃农们看到自己真的重新拥有了土地,拿到了种子和农具,心中大喜。他们纷纷跪倒在地,向林微磕头谢恩:“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那些被蛊惑的佃农,也纷纷醒悟,散去回家。张万三的庄园,被禁军查封,他的家产,被没收一部分,用于赎买土地和救济百姓。
解决了张万三的问题后,苏州府的新政推行变得十分顺利。其他地主和富商,看到朝廷的决心和力度,再也不敢违抗,纷纷配合清查,归还或赎买超出限额的土地。
然而,就在林微在苏州府推行新政,即将取得成效的时候,江南地区突然遭遇了罕见的洪涝灾害。
入夏以来,江南地区阴雨连绵,持续了一个多月。长江、淮河等河流的水位,急剧上涨,超出了警戒线。终于,在一场暴雨之后,长江大堤决口,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的农田和村庄。
苏州府、扬州府、江宁府等江南重镇,都被洪水围困。房屋倒塌,农田被淹,百姓们流离失所,只能逃到高处避难。洪水之中,到处都是漂浮的尸体和杂物,瘟疫的隐患,也悄然滋生。
消息传到苏州府的临时行宫,林微大惊失色。她立刻停止了土地新政的推行,全力投入到抗洪救灾中。
“传旨!”林微沉声道,“立刻组织禁军和当地官员,前往决口处,抢修大堤;开设粥棚,救济受灾百姓;派遣御医,前往灾区,防治瘟疫;同时,急报京城,请求陛下调派援军和粮草,支援抗洪救灾。”
“是,皇后娘娘!”下属们领命而去。
林微亲自前往抗洪一线。她身着蓑衣,脚穿草鞋,站在大堤上,看着汹涌的洪水,心中十分焦急。大堤决口处,洪水咆哮着,如同猛兽一般,冲毁了周围的一切。禁军和百姓们,正在奋力抢修大堤,他们肩扛沙袋,跳入洪水中,用身体阻挡洪水,但洪水太过凶猛,抢修工作进展缓慢。
“皇后娘娘,洪水太大了,这样下去,大堤根本修不好!”禁军统领焦急地说道。
林微看着汹涌的洪水,心中思索着对策。她想起了现代的抗洪经验,修建分洪区、加固堤坝、疏浚河道。但现在,时间紧迫,分洪区来不及修建,只能先加固堤坝,堵住决口。
她下令道:“立刻征集所有可用的木材、石块、沙袋,投入决口处;同时,组织百姓,在大堤内侧,修建一道临时的防洪墙,减缓洪水的冲击力;另外,派遣船只,疏散被困在洪水中的百姓,转移到高处。”
将士们和百姓们,听从林微的命令,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冒着暴雨和洪水,奋力抢修大堤,疏散百姓。林微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与百姓们一起,肩扛沙袋,传递石块。她的衣服被雨水湿透,沾满了泥浆,但她毫不在意,依旧奋力地工作着。
百姓们看到皇后娘娘如此亲民,与他们同甘共苦,心中深受感动。他们更加卖力地工作,口中高喊着:“为了皇后娘娘!为了家园!加油!”
然而,洪水的威力,远超想象。就在大堤即将修好的时候,又一场暴雨袭来,洪水再次上涨,刚刚修好的大堤,又出现了新的决口。
“不好!大堤又决口了!”士兵们大喊道。
林微心中一沉。她知道,仅凭现有的人力和物资,想要堵住决口,已经不可能了。她必须想办法,寻找更多的援军和物资。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宇文擎率领十万大军,带着大量的粮草、药品和抢修物资,赶到了抗洪一线。
“微儿!我来了!”宇文擎看到林微,心中十分心疼。他跳下马来,快步走到林微身边,为她披上一件干爽的披风。
“陛下!”林微看到宇文擎,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你来得正好!洪水太大,大堤多次决口,我们急需支援!”
宇文擎点了点头:“放心吧!朕带来了十万大军和足够的物资。我们一定能堵住决口,战胜洪水!”
他立刻下令,大军分为三路:一路负责抢修大堤,堵住决口;一路负责疏散百姓,转移到安全地带;一路负责运送粮草和药品,保障灾区的供应。
有了宇文擎的援军和物资,抗洪救灾的形势,终于有了转机。将士们和百姓们,在宇文擎和林微的带领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他们日夜不停地抢修大堤,疏散百姓,防治瘟疫。
林微则根据现代的水利知识,指导将士们,采用“分层筑堤”的方法,先修建一道低矮的临时堤坝,减缓洪水的流速,然后再逐步加高、加固。同时,她还下令,疏浚河道,打通洪水的排泄通道,减轻大堤的压力。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战,洪水终于被控制住了。决口被堵住,大堤得到了加固,被困的百姓也全部被疏散到了安全地带。瘟疫的隐患,也在御医的努力下,得到了有效遏制。
然而,洪水过后,江南地区一片狼藉。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百姓们失去了家园和财产,生活陷入了困境。林微和宇文擎知道,抗洪救灾只是第一步,灾后重建和民生恢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节 以工代赈,水利兴邦
洪水退去后,江南地区满目疮痍。大片的农田被泥沙覆盖,无法耕种;许多村庄被洪水冲毁,百姓们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棚屋中;瘟疫的威胁,依然存在。如何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成为了林微和宇文擎面临的最大难题。
“陛下,皇后娘娘,江南地区的农田,有三成以上被泥沙覆盖,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才能清理完毕。而且,许多百姓失去了房屋和财产,生活困苦,急需救济。”户部尚书禀报说。
宇文擎道:“朕已经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但江南地区受灾严重,仅靠救济,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必须想办法,让百姓们能够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林微道:“陛下所言极是。单纯的救济,只能解一时之困。想要让百姓们真正摆脱困境,必须让他们有活可干,有收入来源。臣建议,推行‘以工代赈’的政策:由国家出资,组织百姓们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如清理农田、修建房屋、抢修水利等,然后按照工作量,支付给百姓们工钱和粮食。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快灾后重建的进度,又可以让百姓们获得收入,维持生活。”
“以工代赈?”宇文擎道,“这是个好主意!既解决了灾后重建的人力问题,又解决了百姓的生活问题。但国家需要拿出大量的资金和粮食,我们的国库,能够支撑吗?”
林微笑道:“陛下放心。苏瑾已经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再加上没收的张万三等贪官污吏的家产,足够支撑‘以工代赈’的政策。而且,我们还可以号召江南地区的富商,捐款捐物,支援灾后重建。对于捐款数额较大的富商,朝廷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如授予荣誉爵位、减免部分赋税等。”
宇文擎点了点头:“好!就依皇后之计。朕下令,在江南地区全面推行‘以工代赈’政策。由你全权负责,组织百姓们参与灾后重建。朕则返回京城,统筹全国的资源,支援江南的恢复工作。”
“臣遵旨。”林微躬身领命。
“以工代赈”政策推行后,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响应。受灾的百姓们,纷纷报名参加灾后重建工作。他们清理农田中的泥沙,修建被冲毁的房屋,抢修被损坏的水利设施。朝廷按照他们的工作量,每天支付给他们一定的工钱和粮食,让他们能够维持生活。
在林微的组织下,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为了加快进度,林微还引入了一些现代的工具和技术。比如,她让工匠们仿制了现代的铁锹、锄头、推车等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她还指导百姓们,采用“堆肥法”,改良被泥沙覆盖的农田,让农田能够尽快恢复耕种。
同时,林微还十分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江南地区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排水不畅。林微决定,借着灾后重建的机会,对江南的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整修和升级。
她下令,组织百姓们,疏浚长江、淮河等主要河流的河道,清除河道中的淤泥和杂物,拓宽河道,提高河流的排水能力。同时,她还指导百姓们,修建了一批新的水库和堤坝,用于蓄水和防洪。这些水库和堤坝,采用了现代的水利设计理念,结构更加坚固,防洪能力更强。
为了让水利设施的修建更加科学合理,林微还派遣了大量的官员和工匠,对江南地区的水文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勘察。他们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绘制水文地图,为水利设施的修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水利设施的修建过程中,林微还遇到了一个难题:江南地区的部分河道,两岸是坚硬的岩石,疏浚难度很大。百姓们用铁锹、锄头挖掘,进展十分缓慢。
林微想起了现代的爆破技术。她让工匠们,根据她提供的配方,制作了简易的炸药。这种炸药,以硝石、硫磺、木炭为原料,威力虽然不如现代的炸药,但足以炸开坚硬的岩石。
在使用炸药时,林微十分小心。她让工匠们,在岩石上凿出孔洞,将炸药放入孔洞中,然后点燃引线,引爆炸药。炸药爆炸后,坚硬的岩石被炸开,河道的疏浚工作,终于得以顺利进行。
百姓们看到炸药的威力,都十分惊讶。他们纷纷称赞林微,说她有“神术”,能够“劈开山石”。林微则笑着解释说,这不是什么“神术”,而是“上古传下的开山之法”。
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江南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被泥沙覆盖的农田,全部清理完毕,并进行了改良,重新种上了庄稼;被冲毁的房屋,也全部重建完毕,百姓们搬进了新的家园;水利设施得到了全面的整修和升级,防洪能力大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以工代赈”政策,让百姓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收入,摆脱了贫困。他们不仅重建了家园,还学到了新的劳动技能,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和充实。
江南地区的百姓们,对林微和宇文擎感恩戴德。他们纷纷为林微和宇文擎立生祠,供奉香火,称赞他们是“为民做主的好皇帝、好皇后”。
然而,林微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她知道,江南地区的水利设施,虽然得到了整修和升级,但全国范围内,还有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存在着洪水隐患。她决定,将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经验,推广到全国,对全国的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整修和升级。
她向宇文擎上书,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水利兴邦”政策:由国家出资,组织百姓们,整修和新建水利设施,如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加固堤坝、开挖水渠等。同时,建立水文监测体系,在全国各地设立水文监测站,实时监测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及时发布洪水预警,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宇文擎采纳了林微的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水利兴邦”政策。林微则亲自制定了水利建设的规划和标准,派遣官员和工匠,前往各地,指导水利设施的修建。
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林微还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她下令,禁止在河流两岸砍伐树木、开垦荒地,防止水土流失;鼓励百姓们,在河流两岸种植树木,加固河岸,改善生态环境。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的水利设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河流疏浚,水库林立,堤坝坚固,水渠纵横。水文监测体系也初步建立,防灾减灾的能力大大提高。大炎的农业生产,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和安定。
第四节 田归其主,民生安康
在推行水利建设的同时,林微也没有忘记土地新政的推行。江南地区的洪涝灾害,让许多地主和富商认识到,土地并非永恒的财富,只有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因此,他们对土地新政的抵触情绪,也渐渐消失,开始积极配合新政的推行。
林微抓住这个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均田令》。她派遣均田使,前往各地,清查土地,没收非法兼并的土地,赎买超出限额的合法土地。然后,将这些土地,一部分归还给原主,一部分分给无地的流民和受灾的百姓。
为了保障土地新政的顺利推行,林微还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她派遣暗探,前往各地,监督均田使的工作,防止他们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同时,她还鼓励百姓们,举报非法兼并土地的行为。对于举报属实的百姓,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林微的努力下,土地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国范围内,超过两千万亩的土地,被重新分配给了无地的流民和受灾的百姓。这些百姓,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成为了自耕农。他们辛勤耕种,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河南开封府的流民张三,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一名佃农,被地主剥削,生活困苦。洪水灾害中,他的房屋被冲毁,只能四处乞讨。土地新政推行后,他分到了十亩良田。他辛勤耕种,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他用收获的粮食,偿还了债务,还盖起了新的房屋,娶了妻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若不是皇后娘娘的土地新政,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张三逢人便说,对林微充满了感激之情。
土地新政的推行,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也增加了国家的赋税。自耕农的数量大幅增加,他们积极耕种,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国家的粮食储备也变得十分充足。同时,累进税制的推行,也让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随着国家财政的充实,林微和宇文擎,又推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他们减免了自耕农的部分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他们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官学和医馆,为百姓提供免费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他们还建立了养老制度,对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发放一定的养老金,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这些惠民政策的推行,让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定和幸福。大炎的社会,也变得更加和谐稳定。犯罪率大幅下降,百姓们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林微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她知道,想要让大炎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她开始关注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想要通过发展商业和手工业,进一步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她下令,放宽对商业和手工业的限制,鼓励百姓们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同时,她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减免商业税、提供贷款等,支持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在林微的支持下,大炎的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江南的丝绸、瓷器,北方的铁器、煤炭,西域的玉石、香料,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商业的繁荣,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各地的手工作坊,纷纷涌现,生产出了大量的优质产品。百姓们的收入,也因此大幅增加。
苏瑾的商业帝国,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他的商铺,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他不仅从事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贸易,还投资兴办了手工作坊和矿山,成为了大炎的首富。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捐款捐物,支援国家的建设和救灾工作。
“皇后娘娘推行的新政,不仅让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也让我们商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我们理应支持朝廷的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苏瑾说。
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炎的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繁荣。京城、苏州、扬州、广州等城市,人口密集,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各地的文人墨客,纷纷聚集在城市中,吟诗作赋,绘画书法,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第五节 盛世巩固,帝后同心
大炎元启十年,经过林微和宇文擎的不懈努力,大炎的盛世,达到了新的高度。土地兼并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百姓们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安居乐业;水利设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防灾减灾的能力大大提高,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洪涝灾害;商业和手工业蓬勃发展,百姓们的收入大幅增加,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才辈出,朝堂清明。
这一年,大炎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足够全国百姓食用三年;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大幅增加,国库充盈;军队的装备,得到了全面的改良,战斗力极强;外交方面,周边的国家,纷纷向大炎臣服,成为大炎的藩属国,大炎的威望,传遍了整个世界。
这一日,宇文擎和林微,并肩站在皇城之巅,俯瞰着万里江山。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大炎的江山,一片祥和。
“微儿,我们做到了。”宇文擎轻声道,握住了林微的手,“我们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战胜了洪涝灾害,发展了商业和手工业,让百姓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炎的盛世,终于巩固了。”
林微笑道:“是啊。这一切,来之不易。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付出了太多的牺牲。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成功了。”
她顿了顿,继续道:“但我们不能骄傲自满。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地改革创新,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让大炎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这太平盛世。”
宇文擎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们要继续推行新政,加强国家建设,让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要加强国防,维护边境的安宁,让大炎的江山,永远稳固;我们要促进文化交流,让大炎的文明,影响更多的国家和民族。”
他看着林微,眼中充满了爱意:“微儿,谢谢你。这一路走来,若不是你,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你用你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化解危机,一次次带领大炎走向胜利。你是我最好的妻子,最好的战友,最好的知己。未来的日子,我还要和你一起,守护这万里江山,守护这天下百姓,直到永远。”
林微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她紧紧地握住了宇文擎的手:“陛下,我也谢谢你。能与你并肩作战,共同开创盛世,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未来的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会陪伴在你身边,与你一起,克服一切,让大炎的盛世,永固长存。”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皇城之下,是万里繁华;皇城之上,是两位帝王,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盛世华章。
就在这时,内侍传来消息:“陛下,皇后娘娘,西域都护府急报,大食国联合西域的一些小国,再次率领大军,入侵我大炎的西域边境!”
宇文擎和林微的神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们知道,新的挑战,又即将来临。但他们并不畏惧,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国力,有忠诚的将士,有支持他们的百姓,更有彼此的陪伴和信任。
“传旨!”宇文擎沉声道,“调西北大军,前往西域,抵御大食国的入侵。朕与皇后,将亲自前往西域,指挥作战!”
“臣遵旨!”内侍领命而去。
林微看着宇文擎,眼中充满了坚定:“陛下,这一次,我们一定会再次战胜敌人,守护好我们的江山,守护好我们的盛世。”
宇文擎点了点头:“当然。大食国的入侵,不过是螳臂当车。我们一定能将他们彻底击溃,让他们知道,大炎的盛世,不容侵犯!”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他们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一切,让大炎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让大炎的光芒,永远照亮整个世界。
第六节 西域再战,盛世永固
宇文擎和林微率领十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往西域。此时,大食国的大军,已经占领了西域的两座城邦,正在向西域都护府的治所龟兹城进军。大食国的军队,这次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骑兵和“神火罐”,还联合了西域的一些小国,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万,声势浩大。
西域都护府的守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兵力悬殊,龟兹城已经岌岌可危。宇文擎和林微抵达龟兹城时,大食国的军队,正在猛烈攻城。城楼上的守军,伤亡惨重,城墙也已经被攻破了一个缺口。
“陛下!皇后娘娘!你们可来了!”西域都护府的将军,看到宇文擎和林微,心中大喜,连忙上前迎接。
“将军辛苦了!”宇文擎道,“立刻组织军队,坚守城池。朕与皇后,将亲自指挥作战,击退大食国的军队!”
“是,陛下!”将军领命而去。
宇文擎和林微,立刻登上城楼,观察敌情。大食国的军队,果然十分凶悍,他们的骑兵,挥舞着弯刀,向城墙的缺口冲来;步兵则推着云梯,试图爬上城墙;“神火罐”被不断地投向城楼,燃起熊熊大火。
“微儿,你看,大食国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的阵型混乱,而且过于依赖‘神火罐’。”宇文擎道,“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先击溃他们的骑兵,再夺取他们的‘神火罐’,然后发起反击。”
林微笑道:“陛下所言极是。大食国的‘神火罐’,虽然威力不小,但也有弱点。它们的燃烧时间有限,而且容易被扑灭。我们可以让将士们,携带大量的沙土和水,用于扑灭‘神火’。同时,我们的‘神火弹’,威力远超大食国的‘神火罐’,可以用来打击他们的密集阵型。”
她顿了顿,继续道:“另外,大食国联合的西域小国,并非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只是被他们胁迫。我们可以派人,联络这些小国的首领,晓以利害,让他们临阵倒戈,夹击大食国的军队。”
宇文擎点了点头:“好!就依皇后之计。朕率领大军,正面迎击大食国的军队;你负责联络西域小国,策反他们;苏瑾负责筹集粮草和物资,保障军队的供应。”
“臣遵旨。”林微和苏瑾同时领命。
宇文擎立刻下令,大军分为三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从正面攻击大食国的军队;一路由副将率领,从侧翼迂回,攻击大食国的后方;一路由禁军统领率领,坚守城池,防止大食国的军队攻城。
战斗打响后,宇文擎率领的大军,如同猛虎下山,向大食国的军队冲去。大炎的军队,装备精良,将士们个个英勇善战,很快就与大食国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林微则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小国的军营,联络他们的首领。使者们向小国的首领,阐述了大食国的野心和残暴,以及大炎的强大实力和友好政策。他们告诉小国的首领,大食国之所以联合他们,不过是想利用他们,一旦战胜大炎,他们就会被大食国吞并。而大炎,一直以来,都与西域小国和睦相处,尊重他们的习俗和利益。若他们临阵倒戈,夹击大食国的军队,大炎将保证他们的独立和安全,并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西域小国的首领们,本就对大食国的胁迫十分不满,再加上使者们的劝说,心中纷纷动摇。他们经过商议,决定临阵倒戈,夹击大食国的军队。
就在大食国的军队,与宇文擎的大军激战正酣的时候,西域小国的军队,突然从侧翼发起攻击。大食国的军队,腹背受敌,顿时陷入了混乱。
林微见状,立刻下令,发射“神火弹”。“神火弹”被点燃后,纷纷投向大食国的军队。“轰隆”一声巨响,“神火弹”爆炸,火焰冲天而起,将大食国的军队包围。大食国的军队,被火焰烧伤,阵型更加混乱。
宇文擎率领大军,趁机发起猛攻。大炎的将士们,奋勇杀敌,大食国的军队,节节败退,伤亡惨重。
经过三日的激战,大食国的军队,被彻底击溃。三十万大军,死伤过半,剩下的残兵败将,纷纷向大食国逃窜。宇文擎率领大军,乘胜追击,收复了被大食国占领的西域城邦,还攻占了大食国的部分领土。
大食国经此一役,国力大损,再也无力入侵大炎。他们不得不派遣使者,前往大炎,向宇文擎和林微求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赔偿大炎的损失,割让部分领土,并且保证永远不再侵犯大炎的边境。
西域边境的危机,终于被彻底解除。大炎的威望,在西域达到了顶峰。周边的西域小国,纷纷派遣使者,前往京城,向宇文擎和林微表示臣服,愿意成为大炎的藩属国,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宇文擎和林微,并没有恃强凌弱,而是采取了“怀柔政策”,对西域的小国,加以安抚和扶持。他们减免了小国的贡品,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和文化,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交流与融合。
回到京城后,宇文擎和林微,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称赞他们是“文武双全的好皇帝、好皇后”。
经过这次西域之战,大炎的盛世,更加巩固。国内,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外,边防稳固,外交顺利,周边国家纷纷臣服,大炎的影响力,传遍了整个世界。
宇文擎和林微知道,他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要继续推行新政,加强国家建设,让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要加强国防,维护边境的安宁,让大炎的江山,永远稳固;他们要促进文化交流,让大炎的文明,影响更多的国家和民族。
他们相信,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让大炎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让大炎的光芒,永远照亮整个世界。而他们的传奇,也将永远被载入史册,被后人传颂,成为千古佳话。
喜欢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