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局长那边还在协调最高权限,周墨这边也没闲着。
第二天一早,他拎着水果篮就到了医疗中心。
推开病房的门,里面的场景让他愣了一下。
这哪里是病房,简直就是一间临时办公室
李世民坐得笔直,面前的桌板上放着一个平板电脑,他正皱着眉,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
另一边,赵匡胤更是夸张,他戴着一副耳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投影。
屏幕上播放的是一部关于现代征兵制度和军官培养体系的纪录片,激昂的背景音乐配上解说员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充满了现代感。
“周先生来了。”赵匡胤摘下耳机,屏幕被他按了暂停。
他指了指屏幕上的画面,那是一群军校学员正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场景。
“我看了半宿,此法甚好。”赵匡胤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将领由国家培养,忠于职守而非个人。军饷由国家统发,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可最大程度杜绝拥兵自重。”
周墨听得一愣一愣的。
好家伙,赵大官家已经开始研究怎么从根子上解决宋朝的军事问题了。
杯酒释兵权只是收了兵权,可没解决制度问题,现在他这是想直接把现代军队的组织架构搬回去了。
“这个……操作起来难度不小吧?”周墨小心翼翼地问。
“再难,也比江山旁落,子孙受辱要好。”赵匡胤的回答斩钉截铁。
他被靖康之耻刺激得不轻,现在想的都是怎么从制度上彻底扭转大宋的命运。
“周墨,你来得正好!”
另一边的李世民放下了平板,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朕这心里,七上八下的,总觉得不踏实。朝中虽有辅机玄龄他们看着,但朕不在,终究是心中难安。”
他看着周墨,“你再把承乾叫过来一次,朕要亲自问问他朝中的情况。”
周墨看着他那焦虑的样子,知道再给他看看怕是真要待不住了。
“行,没问题。”
周墨闭上眼,集中精神,玉环微微发热。
片刻之后,李承乾凭空出现在病房里。
“父皇!您这几日感觉如何?”李承乾的声音带着关切。
“无妨,一点小伤。”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他起来,“说说,朕不在的这些时日,朝中可有异动?大臣们都在做什么?”
李承乾站起身,恭敬地回答,“回父皇,朝中一切安好。房相和杜相他们每日处理政务,并未有何异常。只是……”
“只是什么?”李世民的眼神立刻警觉起来。
“只是孩儿见舅父与几位宰辅,时常在散朝后聚于书房,似有愁容。孩儿曾去问安,舅父只说国事繁重,让孩儿好生读书,不必多问。”
李承乾说得小心翼翼,在他看来这或许只是臣子们的正常状态。
但这话听在李世民耳朵里,却完全是另一番味道。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几个人是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他们的能力和心性,李世民一清二楚。
让他们都露出愁容,还瞒着太子,说明事情绝对不小!
“不行!朕要回去!”
李世民“噌”地一下就想站起来,结果牵动了伤口,疼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哎哎哎!我的爷,您可千万别乱动!”周墨赶紧冲上去按住他。
“可是朝中……”
“朝中天塌不下来!”周墨打断他,“有房玄龄杜如晦在,能出多大事?他们没告诉太子,那就说明还没到必须让你回去的时候。”
周墨看他还是不甘心,“再说了,过两天我就要带人去挑好东西了,你就不想看看?”
“好东西?”李世民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
“对啊,”周墨神秘一笑,“我跟张局申请了,咱们去国内最好的军马场,给你们挑选最优良的战马!还有高产的牛、羊、猪!这些东西运回去,你的骑兵战力能翻几番,百姓也能吃上肉。”
听到“最优良的战马”,李世民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看了一眼李承乾,立刻开始嘱咐,“承乾,你听着。挑选战马,首重耐力与肩高。”
“届时周先生会让你一同前往,你要仔细看,用心学。尤其是那种叫伊犁马的,还有那种叫顿河马的,体格高大,冲击力强,正适合我大唐的玄甲军!”
“是,父皇,孩儿记下了。”李承乾连忙应下。
父子俩这边热火朝天地讨论着选马的标准,一旁的赵匡胤脸色却越来越沉。
李世民有太子可以吩咐,可以代他去执行任务。
可他呢?
他现在连个能托付的太子都没有!
接着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赵光义,赵匡胤的心口一下子被堵住。
立太子,必须尽快立太子!
周墨也察觉到了赵匡胤的情绪变化,“赵大官家你也别急,你虽然去不了,但到时候我给你开视频直播!让你在病房里遥控指挥!”
“大不了赵光义选什么,我给你也留一份,保证一模一样!等你好利索了,再亲自带回去!”
赵匡胤听了,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
“有劳周先生了。”
李世民又拉着李承乾,把自己在现代学到的那些关于经济、农业、教育的理念,挑着能听懂的,用最快的速度灌输给他。
“……记住,格物院之事,乃国之根本,万不可懈怠。世家门阀若有阻挠,记录在案,待朕回去,再一一清算!”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李世民开口,“行了行了,小周你先送他回去吧,免得观音婢担心。”
送走了还在消化海量信息的李承乾,周墨又去找医生问了二人的情况,嘱咐一番之后才放心离开。
回到了小院老宅,刚进门,就看到朱允炆正坐在院子里,将一叠厚厚的、装订整齐的A4纸递给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
“各位老师,学生不才,将这些时日所学所思,总结成了这份《永乐初年大明潜在危机与发展方向之浅析》,请各位老师指点。”
周墨凑过去一看,只见那封面下,是工整的目录,分了“军事篇:论靖难遗留之武勋集团与北疆防务”、“经济篇:论宝船下西洋之财政消耗与市舶司改革”、“民生篇:论南北经济失衡与迁都之利弊”等数个章节。
里面不仅有文字论述,甚至还有用尺子画出来的简单数据图表。
这哪里是什么读书笔记,这简直是一篇高质量的国情分析报告!
几位历史教授看得是连连点头,赞不绝口。
“了不起,了不起啊!允……朱允同学,你这篇东西,若是发表出去,足以在国内史学界引起震动!”
朱允炆脸上露出一丝腼腆的笑,随即,他转向周墨,“周哥,我想好了。”
“我想出去走走。”
周墨直接就看懂了他的意思,心里也是一阵欣慰。
“好!”周墨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想去哪?我给你安排!全国各地,随便挑!”
“就从这里开始,一路向南吧。”朱允炆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周墨立刻行动起来,给朱允炆订了一趟南下的高铁。
第二天,在高铁站。
周墨看着背着双肩包,穿着一身休闲装,汇入人群的朱允炆,心中百感交集。
“多看看,多拍点照片!”他冲着朱允炆的背影喊道。
朱允炆回头,对他用力地挥了挥手,脸上是灿烂的笑容。
列车开动,带走了这位来自六百年前的皇帝。
周墨站在原地,直到看不见列车的影子。
回到空荡荡的小院,他忽然觉得心里也空落落的。
最先陪伴自己的朱允炆走了,这座老宅子,又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闲下来就胡思乱想,找点事干吧。
他掏出手机,直接拨通了张局长的电话。
“喂,张局吗?”
电话那头传来张局长的声音:“周墨啊,什么事?”
“我的事您办得怎么样了?”周墨催促道,“明天能不能走!”
张局长在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是被周墨这股急切的劲头给逗笑了。
“你小子,急什么?!”
“急啊!怎么不急?青史留名啊张局长,你现在这个年纪正是拼搏的时候!”
“行了行了,都给你安排好了。”
“后天早上八点,会有人去接你们,安保已经安排好了。”
“我为你协调了一列高铁,直达目的地。”
“哪里?”周墨的心跳开始加速。
电话那头,张局长说道:
“新疆,伊犁昭苏军马场!我们国家最好的马都在那里!”
喜欢祖宗们,时代变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祖宗们,时代变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