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散尽,熟悉的龙涎香气味涌入鼻腔。
李世民发现自己已然站立在甘露殿的中央,周围的一切宏伟而庄严。
可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这空旷的大殿,不如周墨那个堆满杂物的小院来得踏实。
没有片刻耽搁。
“来人!”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急切。
一名内侍官连忙小跑进来,躬身候命。
“立刻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入殿议事!就现在!”
内侍官心中一凛,陛下连夜召见四位核心重臣,必有天大的事情发生。
他不敢怠慢,立刻领命而去。
半个时辰后,甘露殿内灯火通明。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四人分坐两侧,神情肃穆。
他们都察觉到,皇帝这次归来,整个人的气度发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变化。
依旧是那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似乎多了一份洞穿千古的深邃。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来,是要商议一件关乎我大唐百年,乃至千年国运的大事。”
李世民开门见山,没有丝毫寒暄。
他将周墨所讲的“小学—中学—大学”三段式教育体系,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全盘托出
“朕将格物院分为三等,第一等,为启蒙之学,凡我大唐六岁以上孩童,无论贵贱,皆可入学,主学三千常用简体字与拼音,以及基础的加减乘除之法。”
房玄龄等人听得心头剧震。
全民教育?连最底层的贫民之子也要教?
这……这手笔太大了!
李世民没有理会他们的惊愕,继续说。
“第二等,为分科之学。启蒙学成,优异者可升入此等。”
分设算学、物理、化学、舆地等科。
算学探究数字之奥秘,物理探究天地万物运行之理,化学探究物质变化之本,舆地则描绘我大唐乃至世界之全貌。”
“物理”、“化学”这些全新的词汇,让四位当世人杰都感到了茫然。
“第三等,为精研之学。此等只取天赋异禀之才,深研一门,如农学、医学、工学、算学。
朕要他们,为我大唐,培育出亩产千斤的种子,锻造出日产万斤的精钢,建造出能横渡四海的巨轮!”
话音落下,甘露殿内一片死寂。
房玄龄等人面面相觑,他们感觉自己仿佛在听天书。
皇帝陛下描绘的,是一个他们从未想象过的世界。
“陛下,”长孙无忌最先反应过来,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此格物院,与国子监……如何并处?”
“并行不悖!”李世民一挥手,语气斩钉截铁.
“国子监依旧教化礼乐,培养治世之臣。
而格物院,则为我大唐,培养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的实干之才!
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长安城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巨浪。
第二天,雪片般的奏疏就堆满了李世民的案头。
以国子监祭酒、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为首的儒臣们,反应最为激烈。
他们联名上疏,言辞恳切,痛心疾首。
“臣等闻,陛下欲立格物院,专授奇技淫巧,此乃舍本逐末,乱我教化,毁我礼乐之举!
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今广开民智,恐人心思变,动摇国本啊!”
早朝之上,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孔颖达身着祭酒朝服,手持笏板,慨然出列。
“陛下!臣请问,算学、物理、化学,此等匠人之术,如何能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之言相提并论?
我大唐以孝治天下,以儒立国,岂能让此等末学与本学并列,混淆视听!”
他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将儒家教化的重要性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少文臣纷纷点头附和,一时间,整个朝堂都充斥着对“格物院”的质疑。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直到孔颖达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孔爱卿,你说的都对,圣人教人知礼,朕不反对。”
他话锋一转,变得无比锐利。
“但朕问你!贞观二年,关中大旱,蝗灾蔽日,百姓易子而食。”
“是圣人之言能果腹,还是优良的选种之法能救万民?”
孔颖达一愣,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朕再问你!黄河泛滥,大堤决口,万千黎民流离失所。”
“是四书五经能堵住决口,还是精准的水利测算之法能安天下?”
“朕三问你!突厥铁骑兵临渭水,长安震动。”
“是靠满朝的之乎者也退敌,还是靠锋利的兵刃、坚固的铠甲,以及能让三军吃饱的后勤来保家卫国?”
一连三问,如三记重锤,狠狠敲在所有儒臣的心上。
李世民站起身,俯视着满朝文武,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威严。
“你们所说的礼乐教化,是治世之学,朕承认!”
“但它不能让百姓吃饱穿暖,不能让国家抵御外侮!朕要的,是一个既知礼仪,又能实干的大唐!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盛世!”
“朕今日宣布!格物院,即日成立!”
“凡格物院学子,成绩优异者,未来可与国子监学子一同参加科举!”
“朕将另设格物科,专考算学、物理、农学、工学!凡中第者,可直接入工部、司农寺、将作监为官,授以实权!”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那些原本还在犹豫的官员,瞬间明白了。
这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学堂,这是多了一条通往权力中枢的康庄大道!
孔颖达等人面色惨白,他们被李世民这套组合拳打得哑口无言。
他们鄙视奇技淫巧,但他们无法忽视科举入仕这四个字背后巨大的诱惑力。
李世民以雷霆万钧之势,强行通过了决议。
格物院,在无数争议声中,光明正大的正式挂牌成立。
房玄龄亲自挂帅担任名誉院长,又从宗室和寒门之中,精心选拔了三十名最为聪慧的少年入学。
一时间,长安城内,简体字、拼音和“一二三四”的阿拉伯数字,开始在这些天之骄子的口中流传。
一个月后。
工部正在城外修建一座横跨浐河的新石桥。
工程进行到最关键的拱顶合龙阶段,却出了大问题。
无论工匠们如何测算,最后一块拱心石都无法完美嵌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微小的误差,足以让整座桥的承重力大打折扣,甚至有垮塌的风险。
几十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围着图纸,愁眉不展,急得满头大汗,却束手无策。
就在工部侍郎准备上报工程延期之时,一名路过的官员走了上来。
他看着二十多岁,名叫李淳风。
“大人,学生……或许可以一试。”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李淳风找来一根木棍和一截绳子,在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嘴里念念有词。
“勾三,股四,弦五……根据勾股定理,只要知道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就能算出斜边的精确长度。”
“同理,我们只要测算出拱高和跨度,就能用函数……算出最精确的弧度……”
他用最简单的工具,进行了一系列众人看不懂的计算,最后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
“按照这个尺寸打磨拱心石,分毫不差。”
工匠们将信将疑地照做了。
当那块新打磨的拱心石被吊起,缓缓落下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咔。”
一声轻响,拱心石完美地嵌入了缺口,严丝合缝,宛如天成!
负责工程的工部侍郎当场石化,那些老工匠们更是围着李淳风,如同在看一个怪物。
消息传回太极宫,满朝皆惊!
李世民在朝堂上,当众将那份写着计算公式的草纸传阅给所有大臣,随即龙颜大悦。
“好!好一个格物院!好一个勾股定理!”
“赏!赐李淳风“格物能臣”之号!赏金百两!其所用之法,立刻编入工学教材,全国推行!”
格物院一战成名,声威大振!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世家大族,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想尽办法要把自家子弟送进去。
深夜,甘露殿。
李世民独自坐在书案前,面前摊开的,不是奏疏,而是那台来自后世的世界地图。
他看着地图上那片名为“大唐”的疆域,又看了看旁边广袤的“欧罗巴”和“亚美利加”。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周先生,朕的大唐,绝不会止步于此。”
他喃喃自语,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上那片蔚蓝色的海洋。
喜欢祖宗们,时代变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祖宗们,时代变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