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39 章:双力赴援聚辽东?速枪破敌定叛乱
正德十八年(1524 年)?十月三十
午时·辽东营口,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海面上,五艘双动力战船缓缓驶入港口 —— 风帆收起,蒸汽机渐渐停止运转,烟囱冒出的白烟慢慢消散,船身稳稳停靠在码头。林峰与魏无羡率先走下战船,目光扫过岸边列队迎接的士兵,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林将军、魏将军!” 陆砚青与秦明快步上前,四人双手相握,眼中满是重逢的喜悦。陆砚青笑着道:“你们可算来了!昨日在黑风口山谷伏击了塔克世,虽击退敌军,却也消耗了不少弹药,你们带来的带弹夹步枪与物资,真是雪中送炭!” 林峰点头,指着身后的战船道:“这双动力战船果然靠谱,昨日加速航行,比预计还早到了半个时辰。船上除了两万援军,还有五千支带弹夹步枪、十万发子弹与三万石粮食,足够支撑咱们发起总攻。”
众人边走边谈,向辽东城方向走去。沿途,边军士兵好奇地围着双动力战船,不时伸手触摸船身的铁板与蒸汽机烟囱,眼中满是惊叹。一名年轻士兵拉着雄狮营士兵的衣袖,小声问道:“兄弟,这战船真能靠蒸汽机跑?比咱们的马还快吗?” 雄狮营士兵笑着点头,从怀中掏出一枚弹夹:“不仅船快,咱们这带弹夹步枪更快,等会儿总攻,让你看看它的厉害!” 营地内,武器与物资卸载的声响、士兵们的交谈声交织,原本因叛乱紧绷的氛围,被援军到来的信心取代。
未时·辽东城楼,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桌上的辽东地图。林峰、魏无羡、陆砚青与秦明围坐在一起,手中拿着茶杯,却无暇饮用,目光紧紧盯着地图上塔克世的营地位置。
“根据藏锋队的侦查,塔克世经昨日伏击后,剩余部众约三千人,退守在三十里外的红柳坡营地,” 秦明指着地图上的红柳坡,“那里背靠草原,前有一条小河,塔克世用民用火铳布置了防线,却因粮草短缺,士气低落,不少被胁迫的牧民已有投降之意。” 陆砚青补充道:“红柳坡东侧有一处山谷,是塔克世的粮草库,由五百人看守,用的也是民用火铳,防守薄弱。”
林峰沉思片刻,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我建议分两路进攻 —— 一路由魏将军率苍狼营与五千边军,乘坐三艘双动力战船,从海上迂回至红柳坡后方,切断塔克世的退路;二路由我与陆总兵率雄狮营、藏锋队及一万边军,从正面进攻,先用带弹夹步枪压制敌军防线,再派藏锋队突袭粮草库,断其补给。等粮草库被袭,塔克世必定军心大乱,届时两路夹击,定能一举平定叛乱。”
魏无羡点头赞同:“双动力战船能载着骑兵快速登陆,从后方突袭出其不意。只是海上航行需注意风向,我会让水师提前观测,确保准时抵达。” 秦明则道:“藏锋队熟悉红柳坡地形,可带五十名士兵,用带弹夹步枪悄悄摸进粮草库,点火后发出信号,配合正面进攻。” 计划既定,四人起身抱拳:“齐心协力,平定叛乱!” 城楼外,士兵们已开始整理武器,带弹夹步枪的装填声、战马的嘶鸣声此起彼伏,一场决定辽东安危的总攻,即将拉开序幕。
申时·红柳坡山谷,寒风卷着枯草,吹过塔克世的粮草库。五百名守军手持民用火铳,松散地站在营地周围,不时搓着双手取暖 —— 他们大多是被胁迫的牧民,心中满是恐惧,根本无心防守。
“都打起精神来!要是粮草被抢,首领饶不了咱们!” 一名守军小头目挥舞着弯刀,却难掩语气中的慌乱。可话音刚落,远处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他刚要举着火铳查看,就被一声枪响击中手臂,火铳掉在地上,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
“是藏锋队!”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守军瞬间陷入混乱。秦明带着五十名藏锋队士兵,身着深色劲装,手持带弹夹步枪,从山谷两侧的树林中冲出 —— 他们动作敏捷,如猎豹般穿梭在守军之间,带弹夹步枪的 “砰砰” 声持续不断,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有一名守军应声倒地。一名守军刚想举火铳反击,藏锋队士兵已冲到他面前,短刀一挥,火铳落地,守军被反手制服。
“别抵抗了!大明援军已到,投降不杀!” 秦明高声喊道,声音穿透混乱的战场。守军本就无心作战,听到 “援军” 二字,纷纷扔下民用火铳,跪地投降。藏锋队士兵快速控制粮草库,将煤油洒在堆积如山的粮草上,点燃火把扔了过去 ——“轰” 的一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照亮了红柳坡的天空。秦明让人发出信号弹,红色的信号在空中炸开,如一团火焰,向正面进攻的明军传递着 “粮草库已破” 的消息。
红柳坡营地,塔克世正坐在帐篷内,看着手中的民用火铳 —— 枪身上的锈迹被他反复擦拭,却仍掩盖不住陈旧。他心中满是焦躁,手指不停敲击桌面 —— 昨日伏击失利,损失了近两千人,如今粮草短缺,部众怨声载道,不少人私下议论着投降,他知道,大明援军一到,自己绝无胜算。
突然,帐篷外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夹杂着密集的枪声。塔克世猛地起身,冲出帐篷,却看到营地东侧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 那是粮草库的方向!“不好!粮草库被袭!” 塔克世嘶吼着,拔出腰间的弯刀,快步登上营地中央的高台,对混乱的部众喊道:“所有人拿起火铳,守住防线!谁要是后退,我斩了他!”
可守军早已人心涣散,面对蜂拥而至的明军,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林峰与陆砚青率队发起进攻 —— 雄狮营士兵手持带弹夹步枪,排成三列整齐的队列,第一列射击完毕,迅速蹲下换弹,第二列立刻补上,密集的枪声如暴雨般落在敌军防线。一名叛军举着民用火铳刚想射击,子弹还没装填完毕,就被带弹夹步枪击中胸口,重重摔倒在地。
边军士兵则手持非弹夹步枪,配合雄狮营推进,遇到冲上来的叛军,便拔出弯刀近身搏杀。老张握着步枪,一枪击中一名叛军的肩膀,随后冲上去,一脚将其踹倒,夺过他手中的民用火铳,扔在地上:“还敢叛乱!” 藏锋队士兵则穿插在阵中,用带弹夹步枪精准射击敌军头目,一名叛军小头目刚想组织抵抗,就被秦明一枪击中眉心,叛军彻底失去指挥,陷入溃散。
“塔克世,投降吧!你已无路可退!” 陆砚青骑着马,手持长枪,高声喊道,声音传遍整个战场。塔克世看着溃散的部众、燃烧的粮草库,又看向明军手中泛着冷光的带弹夹步枪,知道大势已去,却仍不死心 —— 他猛地跳下马,挥舞着弯刀冲向陆砚青,口中嘶吼:“我塔克世就算战死,也不投降!”
就在他即将冲到陆砚青面前时,秦明从侧面疾驰而来,手中带弹夹步枪对准塔克世的腿部,“砰” 的一声枪响,塔克世惨叫一声,跪倒在地,弯刀掉在地上。两名边军士兵立刻冲上前,将他按在地上,用绳索捆住。残余的叛军见首领被擒,再也无心抵抗,纷纷扔下民用火铳,跪地投降。红柳坡营地内,喊杀声渐渐平息,只剩下燃烧的粮草库发出的 “噼啪” 声与士兵们胜利的欢呼声。
酉时·红柳坡营地,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战场上。林峰与陆砚青站在营地中央,塔克世被两名士兵押跪在地上,身上的铠甲沾满尘土与血迹,头发凌乱,却仍不服气地抬起头,瞪着眼前的明军将领。
陆砚青走到塔克世面前,眼神冰冷,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塔克世!你可知罪?当年你父亲觉昌安与我大明约定,率部族协助守边,大明赐你民用火铳,给你部族粮草,待你不薄!如今你却煽动叛乱,劫掠边境村落,焚毁驿站,杀害无辜百姓,你对得起你父亲的约定吗?对得起大明对你的信任吗?”
塔克世冷笑一声,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士兵死死按住:“约定?信任?大明有了蒸汽机战船、带弹夹步枪,早就不把我们女真部族放在眼里!我不过是想为部族争一条活路!” “活路?” 陆砚青怒极反笑,一脚踹在塔克世面前的土地上,“你所谓的活路,就是让部族子弟拿着老旧的民用火铳,去送死?就是让无辜牧民跟着你叛乱,家破人亡?你父亲若泉下有知,定会为你这背叛约定的逆子感到羞耻!”
塔克世被怼得哑口无言,却仍嘴硬:“我就算被擒,也不会向你们低头!” 陆砚青不再看他,对身旁的亲兵道:“将他关入囚车,严加看管,待后续押解回京受审!” 随后,他转向周围的叛军与牧民,高声道:“传令下去 —— 所有被胁迫的牧民,愿意回家的,发放三天口粮与二两银子;愿意加入边军的,登记造册,日后配发带弹夹步枪,与咱们一同守边!塔克世的核心亲信,交由锦衣卫处置,其余人从轻发落!”
士兵们齐声应和,开始有序地安抚牧民、登记俘虏。一名年轻牧民捧着发放的口粮,跪在地上向陆砚青磕头:“多谢总兵大人不杀之恩!塔克世胁迫我们叛乱,我们早就想投降了!以后我们一定跟着大明好好生活,再也不参与叛乱!” 陆砚青扶起他,温和道:“起来吧!大明向来善待归附的部族,以后有双动力战船运物资,有带弹夹步枪守边,你们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牧民眼中满是感激,不停点头。
陆砚青则走到边军士兵中间,将一把崭新的带弹夹步枪递给老张:“老张,这把枪给你!你守边多年,劳苦功高,以后就用它守护辽东的安宁!” 老张接过步枪,激动得双手颤抖,他熟练地装上弹夹,对准远处的树干扣动扳机 ——“砰砰” 几声,子弹精准命中树干,周围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张看着手中的步枪,又看向远处停靠的双动力战船,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亥时·辽东城楼,灯火通明。陆砚青坐在桌前,拿起无线电话筒,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 他要向京城的弟弟陆砚昭,汇报辽东叛乱平定的消息。“喂?是砚昭吗?我是砚青!” 电话接通后,陆砚青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喜悦。
“大哥!叛乱平定了?” 无线电另一端传来陆砚昭熟悉的声音,带着急切的关切。陆砚青点头,语气坚定:“平定了!塔克世已被擒获,叛军三千余人,除战死五百余人,其余均投降。红柳坡营地已被我军控制,粮草库虽被焚毁,但援军带来的三万石粮食足够支撑后续需求。边民情绪稳定,不少牧民愿意加入边军,守边力量进一步加强。”
随后,陆砚青又补充道:“只是塔克世虽被擒,但其部族仍有不少人留在辽东草原,这些人多是被胁迫参与叛乱,却也对大明心存芥蒂。我担心若将他们留在原地,日后恐再生事端,你看该如何处置?”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陆砚昭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深思熟虑:“大哥,我深知女真族人性格 —— 他们崇尚武力,若留在辽东,虽暂时归附,却难保证长久安定。我建议将该部族迁移至东瀛 —— 东瀛如今四分五裂,让他们在那里开辟地盘,既能解决辽东的隐患,又能借他们的力量,扼杀东瀛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你先安抚好部族民众,我明日与内阁商议,拟定具体迁移方案,再通知你执行。”
陆砚青眼前一亮,连忙应道:“好!这个办法好!既解决了后患,又能牵制东瀛,我这就安排人安抚部族民众,等待朝廷的迁移指令。” 挂下无线电,陆砚青走到城楼外,看着辽东城的灯火与远处停靠的双动力战船,心中感慨万千 —— 从叛乱爆发到平定,从担忧后患到找到解决办法,这场胜利,不仅靠大明的工业实力与军事优势,更靠君臣同心、深思远虑。夜色中,辽东城的灯火如星辰般闪烁,照亮了辽东和平的未来,也预示着大明更广阔的布局。
喜欢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