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的捷报传到汉中时,诸葛亮特意派人送来书信,赞庞统“步步为营,棋高一着”,并允诺再调两千兵马驰援。可庞统看着信,却只是淡淡一笑,将其递给杨仪:“丞相的心意我领了,但眼下长安未破,增兵只会加重粮道负担,暂且不必了。”
帐内诸将不解,张翼忍不住问道:“军师,司马懿已在霸上布下防线,郭淮率军两万驻守,又调夏侯玄从雍州来援,我军现有兵力不足一万五,若不增兵,如何破长安?”
庞统走到沙盘前,木杆指向霸上与长安之间的“渭水渡口”:“郭淮驻守霸上,看似是阻挡我军,实则是为了保护长安的粮道——他的粮草,全靠渭水漕运从长安运来。我们若想破局,不在增兵,而在断其粮、乱其心。”
他顿了顿,看向杨仪:“你还记得之前俘获的曹军将领中,有个叫秦朗的?他是曹操的养子,与夏侯玄素有嫌隙,你去狱中见他,就说我愿放他回去,但要他带一句话给夏侯玄。”
杨仪眼睛一亮:“军师是想……用离间计?”
“正是。”庞统点头,“你告诉秦朗,就说郭淮私下向我军献降,愿为内应,条件是破长安后,保他为雍州刺史。再让他‘无意间’透露,郭淮已截获夏侯玄的粮队,私吞了半数粮草。”
杨仪领命而去。次日,秦朗便带着“密信”,乔装成流民,逃往雍州方向。
与此同时,魏延率五千步兵,在渭水西岸列阵,与霸上的郭淮军隔河对峙。每日清晨,汉军便在河边演练阵法,擂鼓呐喊,装作要强渡渭水的样子;到了傍晚,又故意让士兵们在营中谈论“郭淮使者昨夜来降”的消息,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对岸的曹军斥候听到。
郭淮本就对夏侯玄的援军迟迟不到心存不满,听闻汉军的传言,更是又气又急,却又无法辩解——他确实派人去催促夏侯玄,可对方以“粮草未齐”为由,迟迟不肯发兵。
三日后,夏侯玄终于率军一万,抵达长安城外。可他刚扎下营,就收到了秦朗带来的“密信”。信中详细描述了郭淮与汉军“勾结”的细节,还附了一枚伪造的郭淮军令牌。夏侯玄本就与郭淮不和,见状顿时怒火中烧,当即下令停止前进,派人去质问郭淮。
郭淮接到质问信,气得浑身发抖,当即亲率五百骑兵,赶往夏侯玄的营中辩解。两人在帐中争吵不休,从粮道之争到兵权之夺,最后竟拔剑相向,多亏副将们拉住,才没闹出人命。
消息传到司马懿耳中时,他正在长安城内巡查城防。听闻郭淮与夏侯玄内讧,他猛地停下脚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不好!是庞统的离间计!”
他当即派人去调解两人,可为时已晚——夏侯玄已下令,将自己的粮队牢牢控制在手中,绝不借给郭淮一粒粮食;而郭淮则赌气般,将霸上的守军撤回一半,只留一万兵马驻守。
庞统坐在武功县的中军帐中,听着探子的回报,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郭淮撤兵,霸上的防线就弱了。传我将令:马岱率两千骑兵,今夜从渭水上游的浅滩偷渡,绕到霸上后方;魏延率五千步兵,明日清晨从正面强渡渭水,发起猛攻。”
当夜,马岱率军悄悄来到渭水上游。此处水流较浅,且芦苇丛生,正好隐蔽。他率军下马,牵着马匹,缓缓渡过渭水,悄无声息地绕到了霸上的后方。
次日清晨,魏延率领步兵,推着浮桥,在渭水西岸发起了猛攻。郭淮的守军本就因粮草不足而军心浮动,此刻见汉军来势汹汹,顿时慌了神。郭淮亲自上阵督战,可刚杀退一波汉军,就听到后方传来喊杀声——马岱的骑兵到了!
“腹背受敌!”郭淮心中一凉,他知道大势已去,只能下令撤军。可汉军哪里肯放,魏延率军从正面追击,马岱率军从后方截杀,曹军死伤惨重,两万兵马最后只剩下不到五千人,狼狈逃往长安。
霸上一破,长安便暴露在汉军的兵锋之下。当魏延与马岱率军抵达长安城外时,司马懿亲自登上城楼,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汉军旗帜,心中第一次生出了无力感。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副将:“庞统此人,比诸葛亮更难对付。他不仅善用谋略,更懂人心……这长安,怕是守不住了。”
而此时的汉军大营中,庞统正站在沙盘前,看着长安的城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拿下长安,只是时间问题。但他也明白,司马懿绝不会轻易放弃,一场更大的恶战,还在后面等着他们。
帐外的风,带着渭水的湿气,吹得“汉”字大旗猎猎作响。北伐之路,终于走到了最关键的节点,胜利的曙光,已在前方悄然浮现。
喜欢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