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城外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田埂上已冒出点点新绿。庞统踏着晨露,站在城郊的田垄间,看着羌汉百姓一同翻耕土地,农匠正教羌人使用曲辕犁,泥土的清香混着笑声飘在风里,他紧绷了许久的眉头终于舒展。
“军师,您这几日总往田里跑,郝将军还在营中等着您查勘新造的投石机呢。”亲兵轻声提醒。庞统点头,目光却仍落在田埂上——一个羌人少年正跟着汉家老农学播种,手里的谷种撒得歪歪扭扭,老农却耐心地帮他扶正手腕。
“粮草是北伐的根基,如今羌汉百姓能同心耕作,比多造十架投石机更重要。”庞统转身,“走,去军营。”
中军大营内,郝昭正围着一架新造的投石机打转,见庞统进来,立刻上前:“军师您看,这投石机比之前的轻了三成,两人就能抬动,射程却能到百丈开外,还能抛射火油弹。”说着,他让人搬来石块,拉动机括,石块呼啸着飞出,落在营外的空地上,砸出一个深坑。
庞统走上前,手指轻抚过投石机的木架:“做得好。但需再改进——给轮轴裹上麻布浸油,减少磨损;火油弹的外壳改用陶制,落地即碎,火油才能散得更广。”他顿了顿,“另外,让工匠多造些拒马和陷马坑的铁刺,曹真虽败,曹魏在关中仍有重兵,下次对战,怕是要打硬仗。”
郝昭一一记下,刚要退下,赵云带着两名军校进来,神色凝重:“军师,方才收到探报,曹叡派司马懿接替曹真,驻守长安,还从冀州调了两万兵马过来,司马懿已经开始整修潼关和陈仓道了。”
帐内的气氛瞬间沉了下来。庞统走到舆图前,指尖落在长安西侧的陈仓:“司马懿老谋深算,他整修陈仓道,是怕咱们从散关出兵;守潼关,则是防咱们东进洛阳。此人比曹真难对付得多。”
“那咱们开春后还按原计划攻长安吗?”赵云问道。庞统摇头:“长安如今有司马懿驻守,兵力充足,硬攻必损兵折将。不如先取陈仓——陈仓是关中通往凉州的要道,拿下陈仓,既能断司马懿西援之路,又能保障咱们的粮道安全。”
他指着舆图,开始部署:
1. 赵云率一万骑兵,先去陈仓以西的散关驻扎,迷惑司马懿,让他以为咱们要从散关强攻;
2. 郝昭率五千步兵,携带新造的投石机和火油弹,秘密前往陈仓南侧的云雾山,那里有一条小路可绕到陈仓城下,待时机成熟,便从背后突袭;
3. 滇吾率两万羌兵,驻守武威至陈仓的粮道,防止曹魏骑兵袭扰;
4. 我亲率一万五千步兵,正面逼近陈仓,牵制城中守军,待郝昭得手,便内外夹击。
部署完毕,众将即刻领命而去。庞统却没歇着,他又让人请来羌汉各部落的首领,商议粮草征收之事。羌人首领们得知要攻陈仓,都主动提出多缴粮草,滇吾更是拍着胸脯保证:“军师放心,我羌人部落的存粮,够蜀军吃半年!”
庞统却摆手:“不可。百姓们刚安稳下来,不能多征。蜀军的粮草,咱们自己想办法——让士兵们在营中空地开垦荒地,种上粟米;再派人与西域诸国通商,用蜀锦换粮食和马匹。”
接下来的一个月,武威内外一片忙碌。军营里,士兵们白天操练阵法,晚上跟着工匠学修器械;田地里,羌汉百姓春耕不辍,田垄间的新绿一天天蔓延;西域的商队也陆续赶来,城中的集市渐渐热闹起来,蜀锦、盐巴、西域的葡萄和骏马堆在摊位上,汉话、羌语、西域语混在一起,竟有种难得的太平景象。
这日傍晚,庞统处理完公务,独自走到城楼上。夕阳西下,将武威城染成金红色,远处的祁连山覆着白雪,近处的百姓扛着农具回家,孩子们在巷口追逐打闹。他想起在隆中时,诸葛亮曾与他畅谈天下,说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时只觉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却在凉州看到了希望的微光。
“军师。”身后传来赵云的声音,他递过一封书信,“这是从汉中发来的,丞相问咱们何时能东进。”庞统接过书信,指尖在“兴复汉室”四字上停留片刻,轻声道:“告诉丞相,待陈仓拿下,咱们便与他南北呼应,直取长安。”
风从城楼外吹来,带着春的暖意。庞统望着东方,眼中满是坚定——司马懿虽强,陈仓虽险,但只要羌汉同心,将士用命,北伐之路纵有千难万险,他也必将走下去,直到汉室的旗帜重新插在洛阳城头。
喜欢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