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寒风裹着雪粒子,在城堡外打着旋儿,却穿不透木工坊厚实的木墙。坊内燃着一个小型壁炉,松木柴烧得噼啪作响,暖融融的热气裹着木屑的清香,漫在每一个角落。张轩站在坊中央的木案旁,案上摆着几块刚炼好的熟铁——是前几日特意选的质地均匀的铁块,边缘还带着锻打后的微红,旁边堆着打磨好的硬木(橡木与胡桃木),是木长老从山林里挑的老料,纹理细密,不易变形。
木长老领着五六个木工围在案边,眼神里满是期待。这些日子,部落用铁工具翻地、伐木,效率翻了好几倍,可木工们手里的家伙,还是石凿、青铜锯,遇到硬木就犯难——之前想给城堡六楼的套房做几个大衣柜,青铜锯锯不动胡桃木,最后还是靠张轩用长钳夹着铁块慢慢磨,费了大半天才成。
“之前的工具太钝,做不了精细活,今日咱们就做一套木工铁具,再教你们榫卯工艺,以后做家具、建房子,都能用得上。”张轩拿起一块熟铁,用手指敲了敲,铁声清脆,“铁比青铜硬,做出来的工具锋利耐用,能对付最硬的木头。”
木长老连忙点头:“神尊想得周全!有了好工具,咱们就能给夫人们做更精致的衣柜、桌椅,新城的木房也能做得更结实!”旁边的木工们也跟着附和,手里的石锤都攥紧了,显然早已盼着新工具。
张轩没急着动手,先在木案上用炭笔勾出工具的图样:锛、凿、斧、锯、刨、墨斗、曲尺、木锉,一共八样,每样都标了尺寸。“这些是木工的基础工具,先做出来,以后再补其他的。”他指着图样,逐一解释,“锛用来削平木头表面,凿子开榫眼,锯子断木,刨子刨光,墨斗和曲尺用来划线,木锉修边角。”
说完,他先从“刨子”开始——这是木工最常用的工具,也是最考验手艺的。他挑了一块长约两尺的橡木,用之前做好的铁斧(上一章锻打的)将木头削成扁平的长条,再用青铜凿在木头中间挖了一个凹槽,凹槽的一侧要倾斜,用来装刨刀。
接着,他拿起一块窄长的熟铁,放进锻打炉里加热。待铁条烧得通红,他用长钳夹出来,放在铁砧上,右手握小锤,左手扶钳,一点点将铁条的一端敲薄、磨利——这是刨刀的刃部,必须薄而锋利,还要有一定的弧度,这样刨木头时才顺畅。“刨刀的角度很重要,太陡了刨不动,太缓了容易崩口,要卡在三十度左右。”他边敲边说,小锤落下的位置分毫不差,铁条在他手里渐渐变成了一把窄长的刨刀。
待刨刀冷却,他用磨石蘸水打磨刃部,磨石转动,溅起细小的水花,刨刀的刃口渐渐泛出冷冽的光,能隐约映出人影。接着,他将刨刀嵌进橡木凹槽里,又用一块小木块(楔子)从侧面敲进去,将刨刀牢牢固定住——楔子一紧,刨刀的角度正好卡在三十度,不多不少。最后,他在刨子的两端装了木柄,方便握持,一把完整的铁刨子就成了。
“你们试试,用它刨这块胡桃木。”张轩将刨子递给旁边一个年轻的木工(名叫木禾,是木长老的徒弟)。木禾接过刨子,有些紧张地按住胡桃木,将刨子贴在木头表面,往前一推——“嗤”的一声,薄薄的木花从刨刀下卷出来,木头表面瞬间变得平整光滑,连之前的刀痕都消失了。
“真快!比石刨子好用十倍!”木禾惊喜地喊道,又推了几下,胡桃木的表面已光可鉴人。其他木工围过来,争着要试,坊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嗤嗤”声,木花堆在案边,像一堆细碎的雪花。
接下来,张轩又陆续制作其他工具:
- 木锛:选一块厚重的熟铁,锻打成扁平的锛头,刃部磨得锋利,再将锛头装在弯曲的木柄上——木柄要符合人手握持的弧度,挥起来省力。木锛做好后,木长老试着用它削一块粗木,一锛下去,就能削掉一大块木头,比之前的石锛快多了,还不用反复打磨。
- 凿子:做了大小五把,小的用来开细榫眼,大的用来凿深槽。凿头用细长的熟铁锻打,一端磨成尖刃,另一端敲成方形(用来承受锤击),再装上短木柄。张轩拿起小凿子,在木头上轻轻一敲,就凿出一个细小的圆孔,边缘整齐,没有崩裂。
- 墨斗:用硬木做了一个方形的木盒,盒内装着浸了墨汁(用炭灰和松脂调的)的棉线,盒外装了一个线轴,线轴一端绑着一个小铁锥(用来固定线头)。“划线时,把铁锥钉在木头一端,拉出线,按住中间,轻轻一弹,就能出一条笔直的线。”张轩示范着,手指一弹,墨线落在木头上,一条黑亮的直线赫然出现,比用尺子画的还直。
- 曲尺:用两块硬木做尺身,一块长一尺,一块长八寸,在交接处凿出榫眼,用木楔固定,角度正好是直角。曲尺的内侧刻了简单的刻度(用炭笔标了“寸”“分”),用来量尺寸、找直角,比之前用的石尺精准多了。
一套工具做下来,已近中午。木工坊的案上摆满了锃亮的铁具,墨斗的木盒泛着光,曲尺的直角端正,刨子、凿子的刃部闪着冷光,连木长老都忍不住感叹:“有了这些工具,咱们部落的木工活,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吃过午饭,张轩继续在木工坊教榫卯工艺。他先从最基础的“直榫”开始,选了两块大小相同的胡桃木方料,放在木案上。“榫卯是不用钉子,靠木头的凹凸咬合,把两块木头拼在一起,比钉子钉的还结实,还不会生锈。”他说着,拿起墨斗和曲尺,在第一块木方的一端划线——先用量尺量出一寸的长度,用曲尺画出直角,再将这一寸的部分分成三等分,中间留一份,两边各去掉一份,画出榫头的形状。
“划线要准,差一分,拼的时候就合不上。”张轩边画边说,炭笔在木头上划过,留下清晰的线条,“榫头的宽度和厚度,要比榫眼小一点点,这样才能严丝合缝,还能留些空间上胶(用松脂和兽皮胶调的)。”
画好线,他拿起小凿子和木锤,开始凿榫头。小凿子沿着线条,轻轻敲下,木屑一点点脱落,他的手腕稳得很,凿子始终沿着线条走,不偏不倚。没一会儿,一个方正的榫头就凿好了——榫头的两端略圆,中间平整,边缘没有一丝毛刺。
接着,他在第二块木方的一端,用同样的方法画出榫眼的形状(比榫头小一分),再用大凿子凿榫眼。大凿子下去,力道要控制好,不能凿透木头,也不能凿浅了。张轩每凿几下,就用榫头试一下,看看大小是否合适,“榫眼太深,榫头插进去会松动;太浅,又插不进去,要刚好能让榫头完全插进去,还能感觉到阻力。”
试了三次,榫眼终于凿好。张轩将榫头对准榫眼,轻轻一推——“咔嗒”一声,两块木头严丝合缝地拼在了一起,用手晃了晃,纹丝不动。他又用木锤轻轻敲了敲,让榫头插得更紧,然后在接缝处抹上胶,“等胶干了,这两块木头就像长在一起一样,怎么掰都掰不开。”
木长老凑过来,用手使劲掰了掰拼接处,木头纹丝不动,他惊讶地说:“真结实!不用钉子,竟比钉子还牢!以后做衣柜、桌子,用这个方法,再也不怕钉子松了!”
接下来,张轩又教了“燕尾榫”——这种榫卯比直榫复杂,榫头像燕子的尾巴,榫眼是对应的形状,咬合更紧密,适合做抽屉、箱子(防止拉开时脱落)。他先在木方上画出燕尾榫的形状,一边宽,一边窄,再用锯子将多余的部分锯掉,然后凿出榫眼。示范时,他特意放慢动作,讲解每一步的要点:“燕尾榫的角度要准,一般是四十五度,这样咬合面最大,最结实;锯的时候,要顺着木纹锯,别把木头锯裂了。”
木禾试着做燕尾榫,第一次锯的时候,角度偏了,榫头插不进榫眼。张轩走过去,握着他的手,调整锯子的角度:“看,锯子要对着线的内侧,别超过线,慢慢锯,别急。”木禾跟着学,第二次锯的时候,角度就准多了,虽然榫头还有些粗糙,但已经能插进榫眼里了。
“刚开始做,不熟练很正常,多练几次就好了。”张轩拍了拍木禾的肩膀,“做榫卯,最要耐心,差一分一毫都不行,得静下心来,慢慢琢磨。”
整个下午,木工坊里都回荡着凿子、锯子的声响。张轩穿梭在木工们中间,时不时停下来指导:“这个榫头太宽了,再凿掉一点”“锯子要扶稳,别歪了”“胶抹薄点,多了会流出来,影响美观”。木工们学得很认真,有的记不住步骤,就用炭笔在木头上画下来;有的凿坏了木方,就换一块重新来,没人抱怨——他们知道,学会这门手艺,以后就能做更精细的活,给部落、给神尊和夫人们做更好的家具。
傍晚时分,木工们已经能熟练做出直榫,有的还能尝试燕尾榫。张轩决定让大家一起做一件实用的家具——给城堡五楼的茶室做一张木桌(之前的茶桌是简单的木板拼的,不够精致)。
众人分工合作:木长老负责用铁锯将胡桃木锯成桌面的大小(三尺见方,三寸厚);木禾和另一个木工用铁刨子将桌面刨平、刨光,让表面光滑如镜;其他木工则做桌腿和桌撑(用直榫和燕尾榫拼接)。
张轩负责指导细节:桌面的边缘要磨成圆角(用木锉慢慢锉),防止磕到;桌腿要做成方形(两寸见方,三尺高),底部要钉一块小木板(防止陷进地里);桌撑要连接四条桌腿,用燕尾榫固定,让桌子更稳固。
大家忙到天黑,一张完整的胡桃木茶桌终于做好了。桌面光滑透亮,能映出人影;桌腿笔直,与桌面的榫卯连接处严丝合缝,看不到一丝缝隙;桌撑牢牢固定着桌腿,用手晃桌子,纹丝不动。木长老摸着桌面,感慨道:“这桌子,比咱们之前做的任何一张都精致、都结实!用个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坏!”
张轩让人把茶桌搬到五楼的茶室。茶室里的壁炉燃着木柴,暖光洒在胡桃木桌上,桌子的纹理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禾和青羽正好来茶室煮茶,看到新茶桌,都眼前一亮。
“这桌子真好看!比之前的木桌精致多了!”青羽伸手摸了摸桌面,光滑得没有一点毛刺,“是用新做的铁工具和榫卯工艺做的吗?”
“嗯,木长老他们做的,以后再给你们的套房做几个大衣柜,用燕尾榫做抽屉,放衣物更方便。”张轩笑着说,拿起茶壶,倒了一杯茶放在桌上,“以后咱们就在这张桌上喝茶、下棋,舒服得很。”
禾端起茶杯,轻声道:“有了好工具和手艺,咱们的日子越来越舒心了,多亏了你。”张轩握住她的手,看向窗外——城堡外的雪已经停了,月光洒在雪地上,亮得晃眼,远处的部落里,偶尔传来族人的笑声,显然还在为新工具和榫卯工艺兴奋。
第二日,木工们用新工具和榫卯工艺做的家具,陆续送到了城堡的各个房间:六楼妻妾们的套房里,多了带抽屉的衣柜(用燕尾榫做的抽屉,拉起来顺滑,不会掉);五楼的棋室里,换了一张新的棋桌(桌面平整,棋盘是用凿子刻的,线条清晰);甚至连侍者们的房间,都多了几张小木凳(用直榫拼接,结实耐用)。
消息很快传遍了部落,族人们纷纷跑到木工坊,想看看新工具和榫卯工艺。木长老索性在坊外摆了几张做好的小木凳和小木箱,让族人试坐、试拉抽屉。族人坐在木凳上,晃了晃,凳子稳得很;拉开木箱的抽屉,顺滑得没有一点卡顿,都忍不住惊叹:“这木凳比之前的石凳舒服多了!还这么结实!”“这抽屉怎么拉都不掉,太神奇了!”
有族人问木长老:“这些都是用神尊教的手艺做的吗?”木长老点头,指着坊内的铁工具:“都是神尊做的铁工具,教的榫卯工艺,没有神尊,咱们做不出这么好的东西!”
族人听了,都朝着城堡的方向,恭敬地弯腰行礼。有几个年纪大的族人,甚至跪了下来,嘴里念叨着:“神尊不仅给咱们带来了铁器,还带来了这么好的手艺,是咱们的福气啊!”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族人,只要路过木工坊或城堡,都会下意识地行礼,有的甚至会特意绕到木工坊,看看新做的家具,再朝着城堡拜一拜。木长老看着这一幕,对张轩说:“神尊,族人们对您的敬畏,比之前更深了,连带着对夫人们,也格外恭敬,见了面都会问好。”
张轩坐在茶室的新桌旁,看着窗外的族人,轻声道:“手艺是用来改善生活的,族人能过得舒心,比什么都重要。以后让木工们多教些徒弟,把工具和榫卯工艺传下去,让部落的手艺越来越精,日子越来越好。”
木长老连忙应下,心里早已盘算着,要在部落里选些心灵手巧的年轻人,跟着木工们学手艺,把张轩教的东西,一代代传下去。
入夜后,城堡里暖融融的。七楼的大套房里,张轩和妻妾们围坐在新做的木桌旁,桌上摆着果盘和热茶。木桌的桌面光滑,映着壁炉里跳动的火光,连果盘里的野果,都显得格外鲜亮。
阿瑶摸着木桌的边缘,笑着说:“这桌子做得真精致,边角磨得圆圆的,不怕磕到,以后咱们在这儿吃饭、聊天,都方便。”鹿溪则看着桌腿的榫卯连接处:“不用钉子,竟这么结实,以后咱们的套房里,也做几张这样的桌子,放草药、放陶具,都好。”
青羽靠在张轩身边,手里拿着一个用榫卯做的小木盒(木禾特意送给她的,用燕尾榫做的抽屉,里面放着她捡的小石头),小声说:“神尊,以后还能教木工们做些小玩意儿吗?比如小兔子、小篮子,放在房间里,好看。”
张轩揉了揉她的头发,笑着点头:“当然可以,以后让木工们多做些小物件,给你们的房间添些生气。”
壁炉里的木柴烧得正旺,暖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着满室的温馨。窗外的雪又下了起来,轻轻落在城堡的玻璃窗上,很快融化,留下一道道水痕。城堡里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笑声,和远处冶炼区隐约的炉火声,交织成一首安稳的冬夜曲。
张轩看着身边的妻妾,看着桌上精致的木桌,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一套木工工具、一门榫卯工艺,不仅能改善部落的生活,更能让族人的心紧紧聚在一起。以后,随着部落的壮大,还会有更多的新工具、新手艺,而这座城堡,这片部落,会在这些巧思与精工里,变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强大。
夜色渐深,茶桌上的热茶还冒着热气,木盒里的小石头闪着淡淡的光,城堡里的每一件器物,都映着岁月的安稳,也藏着对未来的期许。
喜欢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