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织坐在厨房案板前,手里揉着面团,眼神却时不时望向院门口。
她知道,这一阵子风头刚过,暗流却从未平息。
自上次张氏在咸菜节上被揭穿,当众出丑后,她便一直深居简出,表面上装作安分守己,可春织心里清楚得很——像张氏这种人,是不会甘心的。
果然,没过多久,王婆子派人捎来口信,说有顾客吃了林家送去的腌萝卜后肚子不适,正在铺子里闹得不可开交。
春织眉头一皱,心头一紧。
她亲手腌制的每一批菜都严格把控,绝不可能出问题。
但她没有慌乱,反倒沉下心来,迅速理清思路。
“先别急。”她对王婆子派来的伙计王小六说道,“你们那边还有那坛萝卜的残渣吗?我想亲自看看。”
王小六点头:“有,王婆婆特意留了下来,怕误伤了你。”
“好,我跟你走一趟。”
到了杂货铺,只见门口已围了几个人,一个满脸怒气的中年男子正揪住王婆子衣角不放:“你说这萝卜是青溪村最出名的腌菜,结果我家老母吃了就拉肚子!今天你不赔钱,我就砸了你这铺子!”
春织上前一步,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人,又看向王婆子:“婆婆,烦请您把那坛萝卜取出来。”
王婆子点点头,转身从后屋抱出一个半空的腌菜坛子。
春织蹲下身,仔细观察坛内残留物。
她用指尖轻轻捻起一块萝卜,凑近鼻尖嗅了嗅,又借着阳光看了看颜色变化。
“确实是有些变味了。”她低声道,但语气不急不躁,“不过其他坛子都没事,这事蹊跷。”
她转向王小六:“那天送菜时,谁负责押车?有没有人中途打开仓库?”
王小六低头想了想,脸色忽然变了:“那天……那天是大少奶奶亲自来了一趟,说是帮我们整理货物,还进去看了仓库……”
话音未落,围观人群哗然一片。
有人低声议论:“张氏?她怎么又来了?上次不是已经栽了么?”
也有人摇头叹息:“这女人心眼太小,容不得人啊。”
春织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向王婆子:“婆婆,我恳请您允许我去林家查验所有库存腌菜,若有问题,我绝不推诿;若无问题,也请让大伙儿明白真相。”
王婆子看着眼前这个年纪不大却沉稳如山的小姑娘,心中既感动又敬佩:“好,我陪你回去。”
于是两人带了几个村里识字的人一同来到林家。
春织当即请吴老汉出面主持公道,并请众人检查家中所有腌菜坛子。
查验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最终的结果摆在所有人面前——除了那坛送往镇上的萝卜外,其余全部完好无损。
吴老汉站在院子中央,高声宣布:“经查实,除一坛萝卜外,其余皆无异样。此事疑点颇多,需查明源头。”
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春织身上:“春织,你说吧,你怎么看?”
春织缓步走上前,目光一一扫过围观人群,最后定格在角落里的张氏身上。
张氏垂着眼帘,似乎想装作毫不知情,但指节泛白,显然内心并不平静。
春织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我林家腌菜一向以干净卫生为重,每一道工序都有人把关。今日之事,若非人为,何至于此?我虽为养女,但这些年辛辛苦苦支撑一家生计,不敢有一丝懈怠。今日若因此被人陷害,不仅是对我个人的羞辱,更是对王婆子、对整个青溪村信誉的打击。”
她顿了顿,继续道:“我相信大家都是明事理的人,是非黑白,自有公论。”
人群中一阵低语,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显然是对张氏起了疑心。
但碍于她是长媳,没人敢直接指责。
吴老汉微微颔首,朗声道:“此事已查明,责任尚待厘清。今日本意是查明真相,避免误会扩大。希望大家今后做事都能问心问德,莫要辜负乡邻信任。”
他说罢,挥挥手示意众人散去。
人群慢慢散了,唯有春织仍站在原地,望着张氏的背影。
她知道,这一战还未结束。
而此时,屋内传来一声微弱的咳嗽。
“织娘……”
声音虚弱却坚定。
春织猛然回头,只见屋内的门帘被缓缓拉开,一个瘦削的身影,在丫鬟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是养母林氏。
她面色苍白,双眼却亮得出奇,紧紧盯着春织,嘴唇颤抖,仿佛有千言万语要说。
春织快步上前扶住她,声音哽咽:“娘,您怎么起来了?身子还没好全……”
林氏轻轻握住她的手,眼中泛起泪光,嘴唇动了动,只说出一句话:
“织娘……是我林家的恩人,谁若容不得你……”养母林氏那句“织娘是我林家的恩人,谁若容不得她,便是容不得我!”如惊雷般炸响在众人耳边,院中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张氏脸色煞白,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她嘴唇颤抖,想开口求情,却被林氏冷冷的目光逼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目光里不再是往日病弱无力的主母,而是一个母亲护犊子时燃烧的怒火。
“你不必说了。”林氏声音虽虚弱,却掷地有声,“你三番五次算计织娘,一次比一次狠,若不是织娘心细如发、处事周全,林家早毁在你手里!”
此言一出,围观人群中又是一阵窃语。
他们都知道张氏素来善妒,对春织多有排挤,但没想到竟已至此地步。
吴老汉轻叹一声,上前劝道:“林家大娘子,此事既已查明,还请节哀保重身子。”
林氏点点头,却没有收回责备之意。
她缓缓转向张氏,语气冷得像冬日屋檐下的冰棱:
“从今往后,你若再敢动我家厨房一根手指头,休怪我不念亲情,定将你逐出林门。”
这一句话,如同钉子一般钉进了张氏的心口。
她浑身发抖,额头贴着冰冷的石板地,连一句辩解都说不出口。
春织站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
她原以为这场风波不过是张氏惯常的小动作,没料到会牵扯出如此深的恶意。
更没想到,一向卧床不起的养母竟会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她撑腰。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养母虽病体孱弱,但她始终是林家真正的主心骨。
只是这些年,她把希望和担子都默默交给了春织。
林氏被丫鬟扶回屋内后,王婆子走上前来,轻轻拍了拍春织的手背:“好孩子,你今日做得漂亮。你放心,那坛萝卜的事,我会亲自去镇上跟那家人说清楚,绝不能坏了你的名声。”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道:“我还在考虑,要不要把你这腌菜往外地送一送。城里几家酒楼,前些日子就问我有没有新货呢。”
春织闻言,心头一震。
她原以为能在村里立足已是不易,如今竟有人愿意将她的手艺推向更远的地方?
她连忙拱手谢过:“多谢婆婆厚爱,春织必不负所托。”
王婆子笑着点头:“好姑娘,有出息。”
话音刚落,门口又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三姑带着几个邻里姐妹走了进来,个个手上拎着篮子、抱着包袱。
“织娘!”李三姑爽朗一笑,“我们听说你这边要补腌菜,特地赶来帮忙。这些坛子洗好了,你们尽管用!”
春织眼眶一热。
她看着厨房外渐渐热闹起来的院子,听着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的声音,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沉了许多,却也踏实了许多。
这场风波,不过是个开始。
但只要有她在,林家就不会倒。
而她的路,才刚刚起步。
喜欢寒门巧妇理家记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寒门巧妇理家记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