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望之教授住在省城大学附近的一条僻静胡同里。青砖墙,黑漆门,门楣上方的瓦当都长了细细的草。推开虚掩的木门,是个不大的院子,墙角种着几丛晚菊,开得正当时,给这秋日午后添了些暖意。院里是三间旧式北房,窗明几净。
晓燕跟着苏教授和魏科长走进来,心里头那点局促,被这院子的清幽冲淡了些。她悄悄打量着,堂屋兼做书房,四壁都是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塞满了密密麻麻的书册,空气里浮动着旧纸张和墨汁特有的沉静气味。一张宽大的老榆木书桌上,摊着稿纸和翻开的厚书,还有个搪瓷缸子,上面印着鲜红的“先进工作者”字样。
“随便坐,小林同志,地方窄憋,别介意。”苏教授招呼着,自己先在一把磨得发亮的藤椅上坐下,又指了指旁边两张同样旧式的木椅子。魏科长似乎对这里很熟稔,自顾自地倒了三杯白开水。
“苏老就爱清静,”魏科长把水杯放在晓燕面前的矮几上,语气比在局里时随意了不少,“我们偶尔过来,听他讲讲经,受受教育。”
苏教授摆摆手,笑道:“莫听他的,我一个退休的老朽,能讲什么经?不过是多看几本闲书,多发几句牢骚。”他转向晓燕,目光温和而专注,“小林同志,交流会上的话,我没听够。你再说说,你们那点心,具体怎么个改进法?那‘南北货栈’,又给你们看了些什么新章程?”
他的问话,不像魏科长那样带着审视和机锋,而是纯粹的、学者式的探究。晓燕心里放松了些,便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拿出那几样用油纸包好的点心和那本笔记本。
“苏教授,魏科长,您二位尝尝,这是俺们现在做的杏仁酥和芙蓉糕。”她小心地打开油纸包,露出里面金黄酥脆的点心。“俺们琢磨着,传统做法油糖重,吃着香,可如今日子好了,有人嫌腻,也怕不康健。俺们就试着减了点油,糖也换了些饴糖,火候上也做了调整,您看这酥层,是不是更分明了?入口化渣,还不糊嘴。”
苏教授拈起一块杏仁酥,凑近了仔细看,又掰开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品着,不住点头。“嗯,是不同,酥而不散,甜而不腻,保留了本味,又清爽了些。好,这个改进好。”他又拿起那本笔记本,翻看着里面用铅笔画的歪歪扭扭的炉灶改造图、记录的每次配料调整的数据,眼里露出赞赏。“不容易,真不容易。这就是实打实的学问,实践的学问。”
晓燕见他真心夸赞,胆子也大了些,又把“南北货栈”带来的那份合同草案里,关于“标准化生产流程”、“成本核算方法”、“市场反馈机制”等几条,拣自己看懂了的,磕磕绊绊地说了个大概。
“……俺以前就觉得,把点心做好就行了。可看了人家的章程,才明白,这里头还有这么多道道。啥料用多少,啥时候用,都得有个准谱,不能光凭老师傅的手感。卖出去多少,赚了多少,花了多少,也得一笔笔算清楚,不然就是糊涂账。还有,人家说了,卖了货不算完,还得问问买的人,觉得咋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下回才能改……”
苏教授听得极其认真,不时插话问几个细节。魏科长在一旁喝着水,眼神在晓燕和苏教授之间逡巡,不知在想些什么。
“说得对啊!”苏教授听完,轻轻一拍膝盖,显得有些激动,“小林同志,你悟到的这些,正是我们现在很多国营大厂欠缺的!只顾埋头生产,不同市场需要,不讲经济效益,不管消费者感受。这是要吃大亏的!”他转向魏科长,“德明,你听听,这才是活生生的改革实践!比那些空喊口号、照本宣科的,强了不知多少!”
魏德明科长笑了笑,没接这个话头,反而问道:“苏老,您见多识广。依您看,像‘林记’这样的小厂,跟‘南北货栈’这种南方公司合作,利弊究竟如何?会不会真像老赵说的,有被人吞掉的危险?”
苏教授沉吟了片刻,手指轻轻敲着藤椅的扶手。“风险,自然是有的。资本逐利,天性如此。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他看向晓燕,目光深邃,“关键在于,自身要强。你的手艺,你的牌子,你的这股子钻劲儿,是你的根本。合作,是借人家的力,走快些,走远些。但不能把根本丢了,不能让人家牵了你的牛鼻子。”
他顿了顿,又道:“再者说,这合作,也未必要一条道走到黑。可以先从小处着手,定好规矩,划清界限。比如,可以先让他们代理销售,品牌、生产还是你的。或者,只引进他们某一部分的管理方法,机器设备。步子稳当点,边走边看。”
这话说到了晓燕心坎里。她连连点头:“苏教授,您说的在理!俺也是这么想的,心里头没底,不敢一下子全扑上去。”
“谨慎些好。”苏教授赞许道,随即又叹了口气,“如今这形势,说变就变。政策是放开了,可底下办事的人,心思各不相同。有的真想干事,有的只顾乌纱帽,还有的,说不定就想着怎么从中捞一把。”他说这话时,似有意似无意地瞥了魏科长一眼。
魏科长端着水杯的手顿了顿,面上笑容不变:“苏老这话说的,我们也是按政策办事,尽力为企业服务嘛。”
晓燕听着这两人话里有话的机锋,心里明白,苏教授这是在点她,也是在点魏科长。这省城的水,底下暗流汹涌。
又在苏教授家坐了片刻,喝了会子茶,说了些闲话,主要是苏教授问,晓燕答,问县里的风土人情,问点心的各种讲究。晓燕渐渐放开了,说到兴起处,脸上也见了笑容。魏科长偶尔插一两句,多半是听着。
眼看日头西沉,晓燕起身告辞。苏教授一直送到院门口,临了,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薄薄的、纸张泛黄的小册子,递给晓燕。
“这是我以前闲着没事,整理的几篇关于传统糕点源流和工艺的小文章,印得粗糙,你拿去看看,或许有点用处。”
晓燕双手接过,只觉得那册子沉甸甸的。“谢谢苏教授!”
“有空常来坐,”苏教授温和地说,“跟你聊聊,比我看那些死板的报告有意思得多。”
离开苏家胡同,晓燕走在华灯初上的省城街道上,心情复杂。苏教授的肯定和指点,像一阵暖风,吹散了些许这些日子积压在心头的阴霾。可魏科长那捉摸不定的态度,还有苏教授话里隐含的警示,又让她不敢有丝毫松懈。
她捏紧了手里那本小册子,知道前路还长,考验还多。但至少今天,她觉得自己像是摸到了一点在省城这潭深水里游泳的门道。正想着,拐过街角,却看见一个有些眼熟的身影,站在“林记”铺子不远处,正跟一个穿着干部服的人低声说着什么。那是……柴永贵?
晓燕心里一紧,下意识地闪身躲到了墙角的阴影里。这省城的夜晚,似乎比白天更不平静。新的故事线,在这朦胧的夜色里,悄然蔓延开来。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