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冤得雪,像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冲刷掉了蒙在林晓燕身上的污秽和委屈。家属院的风向一夜之间彻底转变。
之前避之唯恐不及的邻居们,如今见了面,脸上都堆着歉意的、甚至带点讨好的笑容。吴大妈送来自家腌的咸菜,王大妈硬塞给她一篮子鸡蛋,连之前说得最难听的几个长舌妇,也讪讪地夸她“能干”、“有骨气”。
孙秀英彻底哑火,好几天没敢在大庭广众下大声说话,看晓燕的眼神复杂得要命,既有不甘,又隐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她算是看明白了,这个继女不仅自己硬气,背后还有个闷不吭声却能捅破天的陈默撑腰。
林卫国倒是显得轻松了不少,唉声叹气少了,偶尔还会问一句“铺子啥时候再开张”。
娟子最高兴,像只快乐的小麻雀,围着晓燕转悠:“晓燕姐!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是清白的!咱们什么时候重新开始呀?”
重新开始。晓燕看着恢复清白的“林记”招牌,心里却有了不一样的念头。这次无妄之灾,虽然痛苦,却也像一记重锤,敲醒了她。个体经营,光靠口碑和老实是不够的,太脆弱,经不起一点风浪。她需要更稳固的根基,更需要未雨绸缪,拓宽路子。
农机厂的赔偿款不多,但足够她弥补损失和支付娟子这段日子的工钱后,还略有盈余。这笔钱,她不想只是存起来,她想让它变成更多的可能。
这天下午,晓燕特意包了一笼屉肉包子,香气四溢。她捡了品相最好的几个,用碗装着,端去了陈默屋里。
陈默正在擦拭他的工具,看到晓燕进来,停下了动作。
“陈大哥,吃饭了吗?尝尝我做的包子。”晓燕把碗递过去,语气里带着真诚的感激,“上次的事,真的……真的太谢谢你了。”
陈默接过碗,没说什么客气话,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点了点头:“嗯。好吃。”
简单两个字的评价,让晓燕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她看着陈默屋里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陈设,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陈大哥,我……我有点新的想法,想跟你聊聊,听听你的意见。”
陈默抬眼看着她,示意她说下去。
“这次的事,让我觉得不能光守着点心铺这一条路。”晓燕组织着语言,“我想……能不能做点别的?比如,需要稳定原料来源的,或者……跟吃有关,但不太一样的。”
陈默安静地听着,继续吃包子,没有打断她。
“我昨天去副食店,看到买鱼的人排长队,供应紧张,而且都不太新鲜了。我就想……”晓燕顿了顿,鼓起勇气说出了那个盘旋在她脑子里好几天的念头,“咱们县城周边不是有好几个荒废的鱼塘吗?就在红旗公社那边。我打听了一下,说是以前集体养的,后来没人管,就荒了。你说……我要是去承包一个下来,自己养鱼,怎么样?”
这个想法很大胆。养鱼?这对一直跟面粉糖油打交道的晓燕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陈默吃包子的动作停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他看向晓燕,眼神里带着审视:“养鱼?很辛苦。要看天,要防病,要懂技术。而且,销路呢?”
他的问题一针见血,都是最实际的困难。
晓燕显然也思考过这些,她立刻回答:“辛苦我不怕!技术我可以学,可以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农,或者看书!销路……我想好了,如果养成了,可以固定给县里的副食店、甚至像农机厂这样的食堂供应,肯定比他们从外地拉来的新鲜!而且……”
她的眼睛亮了起来,带着一种憧憬:“而且,如果鱼塘搞好了,我还可以在塘边搭个小棚子,卖现炸的鱼块、鱼丸子!甚至……甚至可以搞个简单的‘农家乐’,让城里人来钓鱼,钓上来了我帮他们加工!现在政策越来越松,肯定有人愿意来!”
这个“农家乐”的点子,是她从省城交流会听来的新鲜词里得到的灵感,虽然还很模糊,但却代表了一种更开阔的思路。
陈默看着眼前这个姑娘,她刚刚经历了一场足以击垮很多人的风波,此刻脸上还带着些许疲惫,但那双眼睛里却燃烧着更加旺盛的火焰,充满了对未来的规划和渴望。她不仅想着自救,还想着如何飞得更高。
他沉默了片刻,就在晓燕以为他要否定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时,他却开口问:“看中哪个塘了?”
晓燕一愣,随即大喜,连忙说:“红旗公社往东,靠近小河汊的那个!面积不大不小,旁边还有水源,就是荒得厉害,清塘估计得花不少功夫。”
陈默点了点头,几口吃完手里的包子,站起身:“走吧。”
“啊?去哪?”晓燕没反应过来。
“去看塘。”陈默言简意赅,已经拿起了卡车钥匙。
晓燕的心一下子被巨大的惊喜和感动填满。她没想到陈默不仅没有泼冷水,还要立刻带她去实地考察!
两人开着卡车,一路颠簸到了红旗公社。找到那个荒废的鱼塘时,只见塘面大半被水葫芦覆盖,塘埂破损,周围杂草丛生,一副破败景象。但仔细看,水质似乎还不算太差,与远处的小河汊有活水连通。
陈默跳下车,沿着塘埂走了一圈,又蹲下身看了看水质和泥土,甚至还掰了根树枝探了探水深。
“塘底淤泥肯定厚,得清。”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埂要加固,进水口和排水口都得修。水葫芦要捞干净。”
他说的是困难,但语气却很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件具体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单。
“嗯!我知道!”晓燕用力点头,看着这片荒芜的水面,仿佛已经看到了它未来碧波荡漾、鱼跃人欢的景象。
“钱够吗?”陈默问了个最实际的问题。
“赔偿款加上我之前的积蓄,启动应该够。就是后期买鱼苗、饲料,可能……”晓燕实话实说,有些不好意思。
“不够,说话。”陈默道,目光投向远处,“运输队有时有顺路的便宜饲料货源,可以捎带。”
晓燕鼻子又是一酸。他总是这样,话不多,却总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出最实在的支持。
“还有,”陈默补充道,“红旗公社的书记,以前跑车时帮过他一点忙。承包手续,可以去问问。”
连最难的政策环节,他都已经替她想到了!
夕阳洒在荒芜的鱼塘上,也给并肩站着的两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晓燕看着陈默坚毅的侧脸,又看了看眼前这片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的荒地,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
点心铺是她的根基,不能丢。但这个鱼塘,或许就是她撬动更大未来的支点。
“陈大哥,”她轻声说,语气无比坚定,“我想试试。”
陈默转过头,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嗯了一声。
“好。”
一个字,重若千钧。
新的蓝图,在这片荒废的鱼塘边,在这份无声却坚定的支持下,缓缓铺开。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林晓燕的红火日子,注定不会只局限于一方灶台了。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