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绿化局会议室的长条桌上,一张巨大的全省地图被平铺展开,上面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标注着已落地“植物友好”模式的城市、待试点区域和重点攻坚地带。林小满指尖划过地图上的绿色标记,这些标记在过去半年里从最初的一个点,慢慢扩散成一片小区域,而今天,她要和团队、省绿化局的工作人员一起,把这些绿色彻底铺满整张地图——新目标已经明确:三年内,让“植物友好型”城市覆盖全省。
“目前我们的模式已经在六座城市验证成功,涵盖了城区、乡村、工业园、景区四种场景,这为全省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省绿化局王局长的声音沉稳有力,他指着地图上的空白区域,“接下来的难点在于偏远山区县城和老旧工业城市,这些地方要么土壤贫瘠、气候恶劣,要么污染遗留问题严重,绿化基础薄弱,需要针对性制定方案。”
林小满点点头,翻开手里的调研手册,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各地的植物反馈和环境数据。“偏远山区的核心问题是品种适配和养护资源不足,老旧工业城市则是土壤和空气治理,我们可以分两步走:先在每个地级市设立一个核心试点,再以试点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县。”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不能一刀切,要突出本土特色。比如南部山区适合种油茶、山核桃,既能绿化又能带动经济;北部工业城市可以重点推广构树、臭椿等耐污染品种,搭配生态缓冲带净化环境。”
团队成员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刘宇推了推眼镜,打开平板电脑,调出提前做的全省植物适配数据库:“我已经梳理了全省120种本土植物的生长习性,结合各地的土壤、气候数据,建立了品种匹配系统,输入区域信息就能自动推荐适配植物,避免盲目种植。”
陈阳拿出一份培训计划:“我们可以建立三级培训体系,省级培训市级技术骨干,市级培训区县工作人员,区县再培训社区和学校的志愿者,确保每个区域都有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
张胖子拍着胸脯,拿出一份育苗基地扩建规划:“我已经在全省规划了四个大型育苗基地,分别对应不同气候带,专门培育耐污染、耐贫瘠、耐寒热的本土品种,保证各地的幼苗供应,而且成本比外购低40%,还能提供上门配送和种植指导。”
李婷则展示了她的宣传推广方案:“我们可以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分场景讲解植物养护知识,还可以发起‘全省绿植挑战赛’,鼓励各地分享植物保护故事,让‘植物友好’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也没闲着,琪琪作为代表,捧着一本厚厚的倡议书站起来:“我们想发起‘绿植手拉手’活动,和全省每个学校的小朋友结对子,分享养护经验,一起成立绿植团,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植物守护者!” 她怀里的多肉叶片挺得笔直,像是在为她加油。
王局长看着大家详实的计划,满意地点点头:“这个思路很全面!省绿化局会全力支持你们,协调各地政府部门配合,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还会将‘植物友好’纳入城市绿化考核指标,确保方案落地。”
会议结束后,全省推广计划正式启动,林小满团队再次兵分多路,奔赴不同区域推进工作。林小满亲自带队前往条件最艰苦的西部山区县——云溪县。这里山高路远,土壤贫瘠,之前的绿化尝试几乎全以失败告终,县绿化局的赵局长见到林小满眼时,语气里满是无奈:“我们这里种过杨树、柳树,都长得歪歪扭扭,村民们都说山里种不出像样的树,干脆放弃算了。”
林小满跟着赵局长走进山区村落,路边稀稀拉拉的几棵杨树叶子发黄,枝干歪歪斜斜,像是随时会被风吹倒。她伸手触碰树干,耳边传来杨树无力的抱怨:“这里的风太大了,土壤又薄,我的根扎不深,每次刮风都吓得我直发抖,根本长不直……” 脚下的野草也跟着叹气:“这里的土没营养,能活下去就不错了,哪还能长得茂盛。”
村里的老支书听说来了绿化专家,特意带着林小满去看村里唯一一棵老核桃树。这棵核桃树长在村口的土坡上,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每年还能结不少核桃。林小满凑近老核桃树,立刻听到它沉稳的声音:“这里的风是大,土壤是薄,但我们山里的树就得靠自己扎根。那些外来的树太娇气,哪能扛得住山里的环境。”
老核桃树的话点醒了林小满。她对赵局长和老支书说:“云溪县的问题不是不能种树,而是选错了品种。外来树种适应不了山区的风大和贫瘠土壤,而本地的核桃、花椒、山枣都是‘硬骨头’,既能扎根,还能给村民带来收益。”
她当场制定了“经济绿化结合”方案:在村落主干道种植核桃和花椒树,既能挡风固土,果实还能增加村民收入;在山坡上种植山枣和苜蓿,防止水土流失;在村民庭院推广盆栽金银花,既能观赏又能入药。
张胖子很快从就近的育苗基地调来了一批核桃和花椒幼苗,还带来了土壤改良用的有机肥。陈阳则教村民们挖坑、培土的技巧,强调要顺着山势种植,利用地形挡风,避免树木被吹歪。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和村里的小学生一起,给每棵树苗做了专属的养护牌,写上种植日期和养护要点。
村民们一开始还半信半疑,可看到树苗种下去半个月后就冒出了新芽,态度彻底转变了。每天清晨,都有村民扛着锄头去给树苗松土、浇水,老支书更是把核桃树当成了宝贝,每天都去树下转悠。林小满再次来到村里时,听到核桃树苗们欢快的声音:“这里的阳光正好,村民们很用心,我们要快点长大,结出核桃报答他们!” 老支书笑着说:“现在村里的老人孩子都爱护这些树,连打牌都挪到了树苗旁边,顺便照看它们。”
与此同时,刘宇和陈阳正在北部老旧工业城市——临钢市推进土壤修复和绿化工作。临钢市因钢铁产业兴起,长期的工业生产导致周边土壤重金属超标,地表几乎寸草不生。市绿化局的孙局长带着他们来到一片废弃厂区,地面呈现出不正常的灰褐色,连杂草都不见踪影。“我们试过换土种植,可成本太高,换了一次又一次,植物还是活不了。”
刘宇拿出土壤检测仪,数据显示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远超标准值。林小满通过视频连线,听到了这片土地下微弱的“哀嚎”,像是无数植物的残根在诉说痛苦。她远程指导:“单纯换土不现实,我们可以用‘植物修复+土壤改良’的组合方案。种植蜈蚣草、东南景天这些能吸附重金属的植物,先净化土壤,再搭配构树、臭椿等耐污染树种,逐步改善生态。”
陈阳立刻从育苗基地调来了一批蜈蚣草和东南景天幼苗,教工人将幼苗密集种植在污染严重区域。张胖子则送来特制的土壤改良剂,混合着活性炭和有机肥,能有效降低重金属活性。为了加快修复进度,他们还搭建了简易的大棚,控制温度和湿度,促进植物生长。
三个月后,废弃厂区的地面终于冒出了成片的绿色。蜈蚣草长得郁郁葱葱,吸附了大量重金属;构树的幼苗也扎下了根,叶片在阳光下泛着翠绿。孙局长激动地拍了视频发给林小满:“没想到真的能种活!现在周边的居民都说,厂区终于有了生气,再也不是灰蒙蒙的样子了!” 林小满仿佛听到构树们兴奋的声音:“我们能感觉到土壤在变好,再给我们点时间,我们能把这里变成绿洲!”
李婷则带着宣传团队,在全省发起了“绿植守护日记”活动。她鼓励各地的绿植团成员、志愿者记录自己和植物的故事,拍成短视频或写成文字,在全省平台上展示。活动一经推出,就收到了上万条投稿——有山区孩子记录核桃树的生长,有工业园区工人拍摄构树吸附粉尘的过程,还有老人分享和古树的故事。
其中一条来自云溪县小女孩的视频火了,视频里她每天给花椒树浇水,对着树苗唱歌,看着树苗从幼苗长成小树,最后结出第一批花椒。视频配文:“花椒树长大了,我也长大了,我们一起守护家乡的山。” 这条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山区的绿化。
少年绿植团的“绿植手拉手”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琪琪带着多肉,先后走访了全省十多所乡村学校,和当地的孩子们分享养护经验,赠送多肉幼苗。每到一所学校,多肉都会成为焦点,孩子们围着它叽叽喳喳,琪琪则趁机教大家如何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状态。在她的带动下,全省新增了200多个校园绿植团,成员超过两万人。
张胖子的育苗基地也发挥了大作用。四个基地根据不同气候带培育的幼苗,源源不断地运往全省各地,不仅供应政府绿化项目,还平价卖给村民和社区。他还推出了“新手养护套餐”,包含幼苗、营养液和简易养护手册,让普通人也能轻松种活植物。短短半年,他的幼苗销量就突破了百万株,成了全省绿化的“物资后盾”。
推广过程中,林小满团队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有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幼苗运输困难,张胖子就和当地的农户合作,建立小型育苗点,传授育苗技术;有些基层工作人员理念落后,坚持要种名贵树种,林小满就带着他们去周边试点参观,用实际效果改变他们的想法;还有些地方资金不足,省绿化局就协调专项资金,张胖子也主动降低幼苗价格,确保方案能顺利推进。
半年后,全省推广迎来了第一个阶段性成果。11个地级市的核心试点全部落地,绿化存活率平均提升了30%,其中山区县的经济绿化模式不仅改善了环境,还让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500多元;老旧工业城市的土壤修复初见成效,多个废弃厂区变成了口袋公园;城市里的绿植团数量突破500个,志愿者人数超过10万。
省绿化局组织了一次全省绿化现场会,各地的负责人带着自己的成果前来展示。云溪县带来了晒干的花椒和核桃,临钢市展示了土壤重金属含量下降的检测报告,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则展示了厚厚的养护日记和植物标本。现场会上,王局长宣布:“‘植物友好’模式的阶段性成果远超预期,接下来我们会加大推广力度,争取提前实现全省覆盖的目标!”
林小满站在会场中央,看着来自全省各地的绿色成果,耳边仿佛响起了无数植物的欢歌。西部山区的核桃树在分享结果的喜悦,北部工业城的构树在诉说净化空气的成就感,城市里的紫薇在哼唱着欢快的歌谣。这些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汇聚成一首充满生机的交响曲。
回到花店时,已是深夜。店里的墙上,那张全省地图已经被绿色标记覆盖了大半。多肉趴在地图旁,叶片轻轻蹭着标注云溪县的位置,像是在怀念那里的核桃树。林小满笑着给它浇了点水,心里充满了动力。
团队成员们还在加班整理数据,规划下一步的推广计划。刘宇在优化植物适配数据库,陈阳在完善土壤修复方案,李婷在剪辑全省绿化成果的纪录片,张胖子在盘点育苗基地的库存。花店的灯光亮了一整夜,像是在为这片不断扩大的绿色,点亮前行的道路。
林小满知道,提前实现全省覆盖的目标,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她从不怀疑。因为她身边有最靠谱的团队,有充满热情的孩子们,还有无数默默生长、全力配合的植物们。她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张地图就会被绿色彻底填满,“植物友好型”城市会遍布全省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地方的人们都能生活在绿意盎然的环境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全省共同的追求。
《我靠听懂花草说话称霸全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我靠听懂花草说话称霸全国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靠听懂花草说话称霸全国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