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中国的航班穿梭在平流层,下方是翻滚无垠的云海,一如时尚与舆论场的变幻莫测。身处头等舱的沈清悦,却拥有了一份短暂的抽离与宁静。她合上手中那份汇总了全球主流媒体对巴黎高定周最终报道的简报,轻轻揉了揉眉心。简报显示,“星阁”及其创始人,已然成为本届高定周无法忽视的“东方现象”。
坐在她对面的陆景珩,将一杯温度刚好的温水推到她面前。“收官之战,成果远超预期。”他语调平稳,但眼中闪烁着属于投资人的锐利光芒,“boF(《时装商业评论》)将你列为‘本季最值得关注的六大突破性人物’之一,而《金融时报》的副刊则用半个版面分析了‘星阁模式’的潜在商业价值。这已不仅仅是时尚版的胜利。”
沈清悦接过水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媒体的赞誉是结果,而非目标。我更看重的是……”她顿了顿,目光投向舷窗外的湛蓝,“是奥赛美术馆当代艺术部发出的合作邀约,是那几个独立设计师工会希望引入‘星火计划’模式的探讨,还有,‘曼陀罗’在最后一天,通过中间人传递的……一份看似和解的午宴邀请。”
陆景珩嘴角微扬,带有一丝冷峭的意味:“卡罗琳的午宴,是毒苹果。她意识到无法在舆论上摧毁你,便想将你纳入她的游戏规则,进行驯化或消耗。你拒绝得干脆,这很好。”他话锋一转,“真正的收获,在于你通过这次巴黎之行,成功地将自己从‘被评估的对象’,提升为了‘规则的参与制定者’。国际顶级品牌和机构,现在看待你,不再是一个来自东方的、需要被审视的个体,而是一个拥有独特话语体系和潜在生态力量的平台代表。”
这份认知的转变,其价值远超任何一篇单独的正面报道。它意味着,“星阁”在国际舞台的入场券,已经从“受邀观礼”升级为“拥有席位”。
航班平稳降落在国际机场。当沈清悦在团队核心成员(林倩、负责商务拓展的副总等)的簇拥下走出海关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微微怔住。
接机大厅早已被闻讯而来的媒体和自发组织的“星阁”支持者围得水泄不通。闪烁的镁光灯几乎连成一片白昼,热烈的欢呼与尖叫声压过了机场的广播。粉丝们高举着印有她巴黎论坛演讲瞬间、或是秀场外优雅街拍的海报,上面写着“欢迎回家,文化之光”、“沈清悦,东方美学骄傲”等字样。其阵仗之浩大,远超她以往任何一次国内公开活动。
林倩迅速指挥随行的安保人员和“星阁”国内派来的助理组成人墙,护住沈清悦前行,同时低声道:“清悦姐,国内舆论已经彻底引爆。从你论坛演讲的全网刷屏,到成功反击外媒抹黑,再到最后权威媒体的定调,这几波连续高潮,已经把国民期待值和自豪感拉满了。”
记者们的话筒争先恐后地递过来,问题如同连珠炮:
“沈小姐,这次巴黎之行被外媒誉为‘东方浪潮’,您个人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对于海外质疑的声音,您是如何做到如此从容应对的?”
“‘星阁’接下来的国际战略是否会加速?有无具体的并购或合作计划?”
沈清悦停下脚步,并未急于离开。她深知,此刻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无限放大解读。她接过离自己最近的一个话筒,面向镜头,脸上是恰到好处的从容与谦和,声音清晰而沉静:
“感谢大家的热情。这次巴黎之行,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学习与对话。我们带去了东方美学在当代语境下的思考,也感受到了世界对多元文化的渴望与尊重。”她巧妙地将个人胜利转化为文化对话的成功,“至于未来的计划,‘星阁’会一如既往,扎根于我们深厚的文化土壤,用更创新的方式,讲述东方的故事。具体规划,我们会在不久后的年度盛典上向大家详细汇报。再次感谢,大家辛苦了。”
一番话,不卑不亢,既肯定了成绩,又留有余地,更将公众的视线巧妙地引导向“星阁”未来的动作上。在安保人员的护送下,她安然坐进前来接机的专车。车门关上的瞬间,外界喧嚣被隔绝,车内是一片宁静的战略空间。
车内显示屏上,正实时滚动着国内各大财经、科技版块的新闻。林倩指着其中几条,语气带着兴奋:
“清悦姐,你看。我们离开这段时间,尤其是巴黎论坛和反击战的新闻传回国内后,资本市场反应极其热烈。”
屏幕上显示:
《“星阁”巴黎折桂,估值模型面临重构,多家投行上调预期》
《深挖“星阁”护城河:文化Ip、系统化运营与领袖魅力的完美结合》
《传多家互联网巨头与顶级资本寻求与“星阁”战略合作,切入高端文化消费赛道》
陆景珩扫了一眼屏幕,淡淡道:“意料之中。你带回的不仅是声誉,更是一种‘确定性’。在国际顶级舞台上证明了自己的生存能力、战斗能力乃至规则制定能力,这极大降低了资本对未来发展的风险评估。之前还在观望的‘星耀同盟’后续基金,以及其他几家顶级pE(私募股权),已经主动联系我,希望尽快安排下一轮融资洽谈。”
沈清悦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景观,高楼林立,充满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她知道,归国,意味着一个旧的阶段彻底结束。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不断证明自己、在荆棘中开拓道路的独立设计师。如今的“星阁”和她,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国内时尚与文化产业的格局,因她此次西行,已被悄然改写。
回到“星阁”总部,迎接沈清悦的是一场盛大而充满敬意的内部欢迎仪式。全体员工自发聚集在办公区中庭,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他们眼中闪烁着自豪与近乎崇拜的光芒。这位年轻的创始人,不仅在国际上为“星阁”赢得了无上荣光,也更坚定了他们每一个成员对于自身事业价值的认同。
沈清悦站在二楼栏杆旁,望着楼下这群与她共同奋斗的伙伴,心潮涌动。她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讲,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用清晰有力的声音说道:“巴黎的胜利,属于‘星阁’的每一位!前方的路更长,我们一起走!”
简短的话语,再次点燃了全场的激情。
然而,真正的“高潮”,在欢迎仪式后,在沈清悦那间可以俯瞰城市风景的办公室里,悄然上演。
首先到访的,是几位此前合作仅限于项目制、态度始终有所保留的国内顶级奢侈品牌与大型商业地产集团的掌门人或其全权代表。他们的到来,不再是试探性的合作,而是近乎“站队”式的战略同盟宣誓。
“沈总,我们集团旗下位于北上广深核心区域的五个顶级商业体,愿意拿出最好的中庭位置,与‘星阁’共同打造为期一年的‘东方美学当代演绎’主题巡展暨旗舰体验空间。具体合作条件,以贵方意见为主。”一位地产大亨的副手,语气恭敬地递上合作意向书。
另一位百年珠宝品牌的中华区总裁则直言:“我们希望能与‘星阁’进行品牌层面的深度联名,不仅仅是产品,更包括会员体系、高端定制服务资源的全面打通。我们相信,‘星阁’所代表的美学高度与客群品位,与我们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这些提议,意味着“星阁”在国内高端商业生态位中,已经从“优质内容提供方”一跃成为“稀缺平台资源持有方”,拥有了极强的议价能力和规则制定权。
紧接着,之前若即若离的某些官方文化机构,也派出了副主任级别的官员,前来“沟通交流”,表达了希望在国家级文化对外推广项目中,引入“星阁”的策划与执行经验,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平等与尊重。
最后,在傍晚时分,沈清悦的私人手机响起,来电显示是一个极少主动联系,但在国内传媒与投资界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名字——一位之前对“星阁”模式略有微词的传统媒体大亨。
“清悦啊,我是王伯,”对方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热络,“这次在巴黎,可是给我们华人挣足了脸面!我看呐,以前我们对‘星阁’的理解还是太片面了。怎么样,有空聊聊?我这边正好有一个关于构建‘东方文化传播矩阵’的想法,觉得非你不可……”
听着电话那头热情洋溢却又难掩功利的话语,沈清悦的目光平静地投向窗外。夕阳的余晖为这座庞大的城市镀上一层金边,也映照在她清澈而坚定的眼眸中。
她礼貌地结束了通话,没有立刻承诺什么。
办公室内安静下来,只剩下她自己的呼吸声。她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巴黎的硝烟已然散去,凯旋的喧嚣也逐渐沉淀。
她知道,经过巴黎的淬炼与归国后这一系列重量级力量的主动靠拢,国内之“势”,已彻底奠定。
“星阁”这艘航船,已经驶出了风雨莫测的创业海峡,正式进入了可以凭借其庞大体量与强大动能,去开拓更广阔天地的“深蓝海域”。
一个属于沈清悦的时代,一个由她主导规则的全新格局,已经初定。
而下一个篇章——从个人魅力驱动的品牌,向制度化、平台化、资本化的行业巨擘转型的宏大序幕,也即将由她亲手拉开。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涅盘资本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