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钱立群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他标志性的,严谨而又略带疑惑的声音。
“陈天生?我当然认识他。他是我们实验室里,少数几个能在应用物理领域和我相提并论的华人。他最近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铟镓砷磷’半导体激光器,在光通信领域很有前景。但是……何总工,我不明白,您在这个时候找他,和我们的光谱仪有什么关系?”
在钱立群看来,光谱仪是分析仪器,属于精密光学和化学的范畴。
而陈天生研究的半导体激光器,是光源,是通信器件。
两者虽然都带个“光”字,但技术路径和应用领域,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何维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您只需要告诉他,我们在国内,已经成功拉出了直径八英寸的,单晶锗衬底。而且我们有能力,为他提供全世界纯度最高的,气相外延生长所需要的磷化氢和砷化氢气体。”
单晶锗衬底。
高纯度磷化氢和砷化氢。
这几个词,像一串精准的密码,瞬间击中了电话那头的钱立群。
他虽然不是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但也知道,这几样东西,对于研究“铟镓砷磷”这类三五族半导体材料的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就像,为一位绝世的厨神,准备好了全世界最顶级的,梦幻般的食材。
“我明白了。”钱立群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掩饰不住的震惊,“何总工,我马上就给他发邮件。”
他没有再追问。
因为他知道,这个年轻的领导者,每一次出手,都如同最精准的手术刀,看似不相关,实则早已洞悉了全局。
放下电话,何维看着办公室里,那几张依旧写满了“为什么”的脸,终于,决定为他们揭开谜底。
他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拿起一支黑色的记号笔。
“各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光谱分析仪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这个问题,把陆国兴和赵东升都问住了。
倒是陈博,毕竟是大学高材生,他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我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点。好像是利用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来分析物质的成分?”
“回答正确。”何维赞许地点了点头。
“那么,传统的,无论是德州仪器,还是旭日重工生产的光谱仪,它们用的是什么光源?”
这个问题,连技术出身的陈博,都一时答不上来。
何维没有卖关子,他直接在白板上,写下了一个词。
【钨灯 \/ 氘灯】
“没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白炽灯的升级版。”何维解释道,“它们发出的,是一种包含了各种波长的,连续的复合光。这种光,必须先通过一个叫‘光栅’的,极其精密的器件,进行分光。然后,再用一个接收器,去逐个波段地扫描和分析。这个过程,不仅慢,而且精度,非常依赖那个‘光栅’的加工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暂时造不出来的原因。因为,我们造不出那么精密的光栅。”
他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让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现在,他们联手,把这扇门,对我们关上了。”何维在示意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但是,”他话锋一转,在旁边画出了另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图。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呢?”
“如果我们,不再需要那个笨重,又难以加工的光栅呢?”
“如果我们能有一种全新的光源,它从一开始,发出的就不是复合光,而是波长极其单一,纯净得像一把手术刀一样的单色光呢?”
“我们想要分析哪个波段,就直接发射出那个波段的光。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不再需要光栅,我们的分析速度和精度,都会比传统的光谱仪提升一个数量级!”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
他们听懂了。
何维要做的,不是去模仿,去追赶。
他要做的,是在敌人封死的赛道旁边,另起炉灶,用一种降维打击的方式,直接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属于未来的赛道!
“您是说……”林秋宜的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那个半导体激光器,就是您说的那种,全新的光源?”
“完全正确。”何维在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半导体激光器】这几个字。
“而陈天生博士,就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接近成功研制出,可调谐波长的‘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科学家。”
“他,就是我们这把未来手术刀的刀尖。”
“而我们西北基地,即将生产出来的那些高纯度的特种气体,就是他打造这把刀尖不可或缺的磨刀石!”
谜底,终于完全揭开。
办公室里,鸦雀无声。
陆国兴和赵东升,已经彻底被何维这个庞大而又精妙的,连环套一般的计划,给震得说不出话来。
先是买下化工厂,以生产多晶硅为“幌子”,实际是生产未来的特种气体。
然后,利用日本人的封锁,反向刺激,去“邀请”那位他们原本根本接触不到的,顶尖的光通信科学家。
最后,用这条全新的技术路线,一举绕开对手所有的封锁,并且还要实现技术的全面反超。
这一步步,一环环,算无遗策,滴水不漏。
这已经不是商业计划了。
这简直是一部,足以写进教科书的科技战略!
“我明白了……”陆国兴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他看着何维,像是看着一个怪物,“小何,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从他们手里买设备。”
“你今天的这一切,都是在借力打力。”
“你是故意,放出招标的消息,引诱藤原敬二那个蠢货,主动跳出来,帮你把陈天生博士,从贝尔实验室里‘排挤’出来!”
何维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他的最终目的,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陆总,”何维说道,“我们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这股东风,就是钱老。”
他看着林秋宜:“林主任,你现在,立刻以我们‘未来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的名义,向我们联盟内部,所有的成员单位,发出一份募股说明书。”
“我们要成立一家全新的,独立的公司。就叫——‘红旗精密光谱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的目标就是研发和生产全新的‘半导体激光光谱仪’。”
“同时,”何维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只有华尔街的金融巨鳄才有的,锐利的光芒。
“你把这家公司的前景,和我们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整理成一份最漂亮的商业计划书。翻译成英文,德文,日文。”
“然后,通过我们驻海外的办事处,把它悄悄地递给那些对新技术最敏感的风险投资机构。”
“我要让全世界的资本都看到,一场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革命,即将在中国爆发。”
“我要让他们知道,”何维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自信的微笑,“日本人和美国人,封锁的不是我们。”
“他们封锁的,是他们自己,登上这艘驶向未来的新船的,最后一张船票。”
“我相信,资本是没有国界的。”
“当他们看到足够大的利益时,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何维的这番话,彻底为这次的“反绞杀”行动,画上了最精彩的一笔。
他不仅仅,是要在技术上战胜对手。
他还要在资本的层面上,对他们进行一次釜底抽薪式的全面的反击!
他要用的,是全世界的钱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然后,再用自己研发出的先进产品,去彻底摧毁对手赖以生存的市场!
……
一周后。
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
陈天生博士的办公室里。
他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封来自老同事钱立群的加密邮件。
邮件的内容很简单。
除了单晶锗和高纯度气体的致命的“诱惑”之外,还附上了一份由何维亲自起草的,关于“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在“过程分析技术(pAt)”领域应用前景的技术白皮书。
就是这份,只有短短三页的白皮书,让陈天生这位在光通信领域奋斗了近十年的科学家,看到了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广阔天地。
他一直以为,他手里的这把“快刀”,只能用来在光纤里传递信息。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把刀,竟然还可以被用来精准地剖析物质世界的微观秘密。
邮件的最后,是一个链接。
一个指向香港某个服务器的,经过加密的网站。
网站上,只有一张图片。
一张何维站在那艘漆黑的“深海幽灵”号潜艇前的,模糊的却又充满了震撼力的侧影照片。
照片的下面,只有两行小小的字。
【如果你想让你的技术,只停留在论文上,请忽略这封邮件。】
【如果你想让它,成为国之重器,扞卫你我的同胞,请告诉我们,你回家的航班号。】
陈天生,关掉了电脑。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那片熟悉的草坪,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知道。
大洋的彼岸,有一群人,有一艘船,正在向他发出一份,他此生都无法拒绝的邀请。
他缓缓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那家他最常订票的华人航空公司。
“您好,我想订一张,最早从纽约飞往京城的机票。”
喜欢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1982工业黑科技制霸全球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