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九,洛阳城迎来了久违的晨曦。刘封未乘銮驾,只骑一匹白马,在陆逊、庞宏等文武重臣的陪同下,自南面宣阳门缓缓入城。城门洞内硝烟尚未散尽,焦黑的梁木与破碎的瓦砾间,侥幸存活的洛阳百姓扶老携幼,跪伏在道路两侧,目光中交织着恐惧、疲惫与一丝微弱的期盼。
刘封勒住马缰,目光扫过满目疮痍的街市和面有菜色的民众。他并未急于前往皇宫,而是转向庞宏,声音沉稳却清晰地传入周遭百姓耳中:“传令,即刻于各坊市设粥棚,开仓放粮。伤者由随军医官救治,不分军民。阵亡者,无论敌我,皆予收殓安葬。”
这道命令比任何华丽的入城仪式都更能安抚人心。庞宏躬身领命,立即调派早已待命的行政团队。格物院设计的移动式粥车被推至街头,高效地分发着热气腾腾的粟米粥;医官们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用改良的金疮药和消毒法救治伤患。效率之高,令目睹此景的前魏官吏瞠目。
修复宫室的工作同步展开。但刘封下令,优先修复的是太仓(国家粮仓)和武库,而非帝王享乐的宫殿。工匠营采用格物院的新式测绘工具和预制构件,迅速恢复了仓储功能。对于被焚毁的宫室,刘封指示:“除主殿略作修缮以备典礼,余者砖石木料,尽数用于修复民宅与官署。”
十月中旬,标志着新朝气象的《安民诏》颁布。这份由庞宏主持、汇聚众多降魏贤才智慧制定的诏书,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它并未全盘否定前朝,而是声明“魏制有其善者,当承袭而除其弊”。具体而言:保留九品中正制的框架,但增设“考功司”,以政绩民望作为升迁重要标准;沿用均田制,但即刻废除司马氏增设的种种苛捐杂税,规定“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承认前朝颁发的部分地契,但对无主荒地及司马氏党羽抄没之田,优先分给退伍士卒与流民。
诏书用通俗易懂的文言写成,并由专人用大白话向百姓讲解。当“三年不纳粮”、“士卒授田”的政策传开时,洛阳城内外爆发出发自内心的欢呼。许多藏匿起来的原魏国中下层官吏,也开始主动向新政权报到。
与此同时,甄若、大乔、刘玥三位王妃的车驾抵达洛阳。她们没有入住残破的皇宫,而是暂居在原魏国某位获罪大臣的府邸。甄若立即着手整顿内府,将原魏宫部分愿意留下的宫女宦官重新编组,裁撤冗员,订立新规,一切用度从简,与民休息。刘玥则组织随行女官和洛阳本地妇女,成立“织造坊”,为军中及贫困百姓制作冬衣。大乔则组织医护团队更是深入民间,防治战后的疫病流行。
一日,刘封与庞宏巡视洛阳旧时的太学遗址。望着断壁残垣间摇曳的枯草,刘封俯身拾起半片残破的竹简,上面依稀可见“大学之道”四字。他对庞宏感慨道:“武力可夺天下,然文教方能安天下。不日当重建太学,使弦歌不辍。”庞宏深以为然,进言道:“可征召避乱隐居的饱学之士,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入夜,刘封登临修复后的南宫朱雀阙。放眼望去,城内多处仍有废墟黑影,但星星点点的灯火已比月初密集了许多,其间夹杂着工地篝火与巡逻士兵的火把,勾勒出一幅百废待兴却又充满希望的图景。甄若悄然来到他身边,为他披上一件外袍,轻声道:“百姓脸上,终见笑颜矣。”
此刻的洛阳,已不再是军事征服的目标,而是新生的瀚国经营天下、肇启太平的中心。刘封的定鼎,并非简单的改朝换代,更是一场始于人心、终于制度的深刻变革。旧的秩序在战火中崩塌,而新的基石,正于废墟之上悄然奠定。
喜欢封御三国:潜龙问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封御三国:潜龙问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