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边境的烽火虽已熄灭,但其带来的余波却在潜龙基地内外持续激荡。王平以一场干净利落的跨境突击,不仅打出了山地铁壁的威名,更让那些初来投效、尚在观望的文臣武将们,亲眼见证了这位年轻主公麾下强军的实力与魄力。一种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开始在这片南疆热土上凝聚。
为趁热打铁,进一步整合力量、选拔人才,刘封(士南)决定依照庞宏先前所献之策,在基地新落成的“招贤馆”前,举办一场“演武大会”与“经义辩论”,文武并举,以示唯才是举。
演武场设于海湾之畔,沙地平整,旌旗招展。由于禁担任总裁判,王平、蛮牛等为副。参与角逐者,既有基地原有的中低层军官,也有近期来投的各方豪杰,甚至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游侠儿。
项目不仅限于传统的弓马骑射、刀枪搏杀,更增设了连弩速射、负重越野、攀岩泅渡等极具潜龙军特色的科目。尤其是连弩速射,要求参赛者在移动中对不同距离的标靶进行快速精准打击,极大地考验了士兵的装备熟练度与心理素质。
场上龙争虎斗,精彩纷呈。王平麾下山地营的士卒在攀岩越野中独占鳌头,展现出惊人的山林适应能力;于禁整训的主力部队则在军阵配合与弓弩齐射上表现严谨;蛮牛亲自下场,展示了他那身恐怖的蛮力与悍勇,博得满堂彩。
然而,最令人瞩目的,却是一位来自江东、身材不高却异常精悍的年轻军官。他在弓马、刀术、乃至连弩应用上皆表现上乘,更难得的是战术灵活,在模拟小队对抗中,屡出奇招,以弱胜强。于禁看得眼中异彩连连,亲自考较其兵法,其对答亦颇有见地。
“此子名为凌操(注:历史上凌统之父,此处为虚构其早期经历),原为江东一小校,因得罪上官被排挤,流落至交州。”庞宏在刘封身边低声介绍,“观其才具,假以时日,必为大将之材。”
刘封颔首,心中已将其名记下。
与此同时,在招贤馆内,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在进行。经义辩论由庞宏主持,黄权作为特邀嘉宾坐镇。议题广泛,既论《春秋》微言大义,也谈《孙子》兵法诡道,更涉及屯田、水利、律法等实用之学。
青衫士子,往来辩难,唇枪舌剑。庞宏学识渊博,引经据典,往往能一针见血;黄权则经验老到,常从实务角度出发,发人深省。许多原本心高气傲的士子,在与他二人交锋后,方知天外有天,对潜龙基地的学术氛围刮目相看。
辩论中,一位名叫程祁的年轻寒士,虽衣着朴素,却对钱粮调度、户籍管理颇有独到见解,其提出的“分级税赋”与“以工代赈”之策,让负责记录的甄若都频频点头。另一位来自荆南的士子,则对水利工程极为精通,指出了邓艾地图上一处河道规划的隐患,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令邓艾受益匪浅。
文武之试,持续三日。最终,凌操凭借综合实力夺得演武魁首,由刘封亲自授予“锐士都尉”之衔,并赏赐精甲一套、宝刀一口。程祁等数名在辩论中表现出色的士子,也被当即授予相应职位,参与具体事务。
大会之后,刘封论功行赏,犒劳三军,宴请贤士。席间,他持酒而立,面对济济一堂的文武人才,朗声道:
“封,不才,蒙诸位不弃,相聚于这南疆之地!今日,不论出身,只论才德;不念过往,只期将来!吾等在此,非为苟安,乃欲在这乱世之中,辟一方净土,创不世之功!望诸位与封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愿随主公!”台下,以于禁、黄权、王平、庞宏、甄若等为首,文武众人齐声响应,声震云霄。无论是早期追随的旧部,还是新近归附的降臣、寒士、游侠,此刻皆感热血沸腾,归属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
经此一会,潜龙基地的文武体系得到了空前梳理和强化。于禁主持军务,黄权协理军政并负责修订完善军制律法,王平专司山地作战,庞宏总揽谋略与外交,甄若掌控经济命脉,邓艾的测绘司也更名为“舆地司”,职能进一步扩大。一个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军政集团,已然成型。
然而,在这片蓬勃景象之下,阴影依旧存在。龙编城内,高骁默默收集着关于招贤馆大会的一切信息,尤其是那些脱颖而出的新晋人才名单。他站在客栈窗边,望着南方潜龙基地的大致方向,眉头紧锁。
“文武并举,人才荟萃……其志果然不在小。”他低声自语,心中那份呈送给曹魏的警告,分量又加重了几分。他知道,必须尽快将这里发生的一切,真实、详尽地汇报上去。这条南疆潜龙,羽翼已丰,再也无法被忽视了。
喜欢封御三国:潜龙问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封御三国:潜龙问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