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几趟让他彻底明白,这大院守卫可马虎不得!
他立马立下铁规矩——二十四小时轮班值守,确保院里安全无虞,连只耗子都别想溜进来。
所有人员参照后期的队伍,军事化管理,规范日常生活、习武练枪、作坊护镖的所有规矩。
七十多个护镖队员,分成七个小队。又给大家强调,所有队员,对内就是护镖队,对外时根据情况,护镖时就是镖队的队员,缉盗安保时就是乡兵所的乡兵。
七个小队,白天值守四个时辰一队,夜里值守两个时辰一队,轮换交接班一丝不苟,谁也别想偷懒耍滑!
黑娃亲自带队搞起攻防操练,一队守家,一队偷袭,攻守互换,轮番上阵,没一个敢掉链子。
院里挂起了长明灯,院墙加高到三米,易燃杂物清理得干干净净,防走火的大水缸也稳稳当当蹲在固定位置,时刻准备着。
夜深人静,他常独自窝在窑洞火炉边,脑子里像走马灯似的,反复推演各种幺蛾子突发状况,眉头拧成了个“川”字,盘算着更周全的妙招。
也常和师父章茂才侃大山,聊乱世里的保命诀窍、攻防本事。
章茂才也乐得讲当年在清军打仗和闯荡江湖的老黄历。
师徒俩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切磋,一聊就聊到月儿西沉。嘿,这大院的防卫,愣是往上蹿了一大截!
桩桩件件安排得滴水不漏,黑娃简直像换了个人,如今往那一杵,沉稳如山。
练武场上喊杀声依旧震天动地,那股子松垮劲儿?早被扫进犄角旮旯,踪影全无!
晚上躺在炕上,他琢磨来琢磨去。
眼下心里头最大的疙瘩,就是远程攻击——看来那反曲弓也只是权宜之计。
章茂才身上的枪伤,可结结实实给他上了一课,把他对武器配备的认知彻底掀了个底朝天!
武艺再高强?刀法快如闪电?也快不过枪子儿飞!就算这个时代的破鸟枪、土铳,那也是要人命不眨眼的玩意儿。
再说,知府的同知,相当后世地级市的市长、副市长,靠大刀长矛反曲弓可不好对付,快枪才有可能。
教员教导我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己是个好学生,一定要听他的话。
还得搞枪杆子!反正顶着乡兵所的名头,正好能正大光明采买些快枪。
他抽空跟章茂才透了心思。章茂才听罢,捻着胡须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这世道,必须装备快枪,只是置办起来不易,得找门路。你真要弄,我倒是能给你引荐几个老相识,没准儿能牵上线搭上桥。”
原来,章茂才早年跟着本家章行志在甘军绿营当兵时,有个过命的弟兄叫王来升,家就是西安城的。
后来他家里托关系,把他调进了西安的西火药局。
这西火药局(军火库),是清政府陕西巡抚衙门在1866年设立的,专管火药、军械的修造和存放管理。
听说他那弟兄后来还升了个小官儿,专门经手火器调拨的事儿。
黑娃一听,乐得差点蹦起来,赶紧央求师父写信联系。
章茂才提笔就给他那弟兄写了封信,语气恳切,只说快过年了,让自己的侄子去看看他。
黑娃拿到信,二话不说准备礼当:两袋精细白面、两坛子透亮的菜籽油、一整条油汪汪的猪后腿。
师娘白氏还麻利地找了两双千层底布鞋,说是“添双鞋,脚踏实地”。
黑娃挑了四个精干利索、武功突出的队员,每人腰挎刀、手持矛,又从库房翻出四件厚实的老皮袄给他们路上御寒。
礼当用两匹骡马驮着,不套马车,图个轻快,计划天一亮就拍马走人。
吃完晚饭,黑娃回到自己的小东院拾掇行囊。他把羽绒马甲拿出来准备贴身穿在里面,还挑了件挡风的羊皮大氅。
写了份乡兵所公干的文书,把“同洲府澂城县仁义里乡兵所钤记”木印章、印油、纸笔一股脑儿收进帐篷空间,方便随时取用。
又从库房找了一些远志、防风、黄芩、酸枣仁四类药材的样品,包好带上。
刚收拾停当,忽听得院外脚步声起,刘小丫和章茂才走了进来。
刘小丫一见黑娃,便急吼吼地说:“黑娃哥,这趟去西安城,我也要去!”她眼睛亮得像星星,语气斩钉截铁。
黑娃一愣,还没张嘴,章茂才轻叹一声:“小丫缠我说了好几回,想去城里见见世面。
她小姨就在西安城,夫家做些小买卖,也能有个照应。这回你就带上她吧,多个人多份力。”
黑娃看看刘小丫,那眼神倔强又满是期待,再瞅瞅章茂才,点了点头。
刘小丫见黑娃应了,脸上立刻笑开了花,转身就要跑回屋收拾包袱。
黑娃赶紧喊住她,把自己的线绒帽塞过去:“明儿个把这个戴上,再装备个围脖。打扮成假小子样,省得路上招眼。”
刘小丫接过帽子,脸蛋儿微红,抿嘴笑着点点头,一溜烟跑开了。
天刚麻麻亮,黑娃一行六人八匹骡马便启程了,踏着一路的霜白奔向西南。
晨风像小刀子似的,刮得人骨头缝都凉。大伙儿裹紧皮袄,勒紧行装,马不停蹄往前赶。
第一天夜宿同洲府,第二天大清早继续上路,沿着官道继续直往西南奔,晚上歇在渭南县。
第三天拂晓,队伍早早开拔,下午5点来钟,总算赶到了西安府城郊。嚯!城墙高大巍峨,墙头上灯火隐约可见。
黑娃一行快马加鞭,直奔东门。到城门前,守门官兵拦住盘问。黑娃递上乡兵所的公干文书,官兵仔细查验后,挥手放行。
黑娃前世就住在西大街,心里头像有什么东西牵着,带着一行人沿着街道直奔城西。
这时候可没啥高楼大厦,满眼只是鳞次栉比的灰瓦房。年关将近,街巷里热闹得炸开了锅,叫卖声、鞭炮声此起彼伏。
过了钟楼、鼓楼,几人在桥梓口附近找了家客栈住下,安顿好骡马、礼当,黑娃留下两人值守,便带着其他人出门,沿着街巷找寻那熟悉的味道。
来到回坊,夜市灯火通明,牛羊肉泡馍、腊牛羊肉、各色糕点小吃的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皮毛加工、缝纫的铺子还都开着门。
走到一家牛羊肉泡馍馆子前,他停下脚步,掀开门帘而入。浓郁的肉香混着馍香扑面而来!
他招呼其他三人坐下,熟门熟路地点了四碗羊肉泡馍,外加一份腊牛肉,一碟爽脆的腌萝卜条。
他慢慢掰着馍,思绪却飘远了。前世他也常来回坊咥泡馍,和家人朋友围坐,吃着热腾腾的泡馍,天南地北地谝。
此刻重归故地,物是人非,心里头五味杂陈。她们……都还好吗?
喜欢穿回渭北做刀客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回渭北做刀客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