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轰炸越来越密集了。
自从总攻开始后,联合国军的飞机像闻到血腥味的苍蝇,整天在阵地上空盘旋,投下的炸弹和凝固汽油弹把原本就满目疮痍的山峦炸得更加破碎。维修连的临时阵地暴露在开阔地带,几次险些被命中,连长当机立断,命令所有人转移到后方的坑道里。
这是一条由天然山洞扩建而成的坑道,深邃曲折,像一条蛰伏在地下的巨龙。入口用厚厚的圆木和沙袋封堵,只留下一个仅供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上面覆盖着伪装网,从空中根本看不出来。
林建军跟着队伍钻进坑道时,一股混杂着霉味、汗味和硝烟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坑道里低矮潮湿,最高处也只能勉强站直身子,两侧的岩壁上结着冰碴,每隔几米挂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火苗在穿堂风里摇曳,将人影拉得忽长忽短。
“委屈大伙了!”连长拿着手电筒,在前面带路,光柱扫过两侧蜷缩着的战士,“这地方小是小了点,但安全,能扛住重磅炸弹。等打退这波进攻,咱们再换个宽敞点的!”
战士们没人抱怨,纷纷找地方放下工具箱,有的靠在岩壁上闭目养神,有的拿出干粮默默啃着,还有的在检查武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默的坚韧。
林建军和李大海、王铁牛挤在一个相对宽敞的拐角,刚放下东西,就听到头顶传来“哗啦啦”的声响,几块碎石从岩壁上掉下来,砸在地上扬起一阵灰尘。
“这破地方,怕是撑不了多久。”李大海扶了扶眼镜,看着头顶的岩壁,语气带着担忧,“刚才进来时我就瞅着,有些地段的岩石缝挺大,万一被炸塌了……”
他的话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坑道虽然隐蔽,却也有致命的弱点——结构不稳定,通风差,一旦遭遇持续轰炸,很容易发生塌方,到时候里面的人一个也跑不了。
林建军抬头观察着岩壁,手指轻轻敲了敲冰冷的石头。岩石的质地很松散,上面布满了裂纹,显然不是理想的防空洞材料。他的目光扫过坑道顶部,又看了看地面——地面凹凸不平,有些地方积着水,显然排水也成问题。
“得想办法加固一下。”林建军低声说,脑海里开始勾勒加固方案的草图。
王铁牛叹了口气:“咋加固?没材料没工具的,总不能用手抠吧?”
林建军没说话,只是默默记下那些看起来最薄弱的地段。他知道,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只有积极想办法,才能提高生存几率。
安顿下来没多久,空袭警报又响了。外面传来密集的爆炸声,震得坑道顶部簌簌掉灰,油灯的火苗剧烈晃动,险些熄灭。有人吓得叫出了声,很快被身边的人按住,坑道里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别慌!都别慌!”连长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带着镇定人心的力量,“这是咱们的地盘,炸不透的!”
轰炸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才结束。当外面传来“解除警报”的呼喊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不少人瘫坐在地上,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
林建军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决定四处走走,看看有没有能改进的地方。他刚走出拐角,就听到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一个年轻战士蜷缩在岩壁边,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显然是吸入了太多烟尘。
“他这是咋了?”林建军走过去,蹲下身问道。
旁边的战友叹了口气:“肺部受了伤,本来该送后方医院的,路被炸断了,只能在这儿硬扛着。这坑道里空气太差,对他病情不好……”
林建军皱起眉。通风问题比他想象的更严重。油灯燃烧消耗氧气,加上几十号人呼吸,坑道深处的空气已经变得浑浊不堪,长期下去,就算没被炸死,也得憋死、病死。
他继续往前走,越往深处,空气越污浊,甚至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硫磺味。在一个岔路口,他发现地上积着一大滩水,几个战士正用头盔往外舀水,嘴里骂骂咧咧。
“这破地方,下雨就漏水,不下雨也渗水,没个干爽的时候。”一个战士见他过来,苦笑着说,“昨晚就因为这滩水,摔了好几个兄弟,工具都摔坏了两件。”
林建军看着那滩水,又看了看岩壁上渗出的水珠,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他回到拐角,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解释:“你看,咱们可以用圆木和沙袋加固那些薄弱的地段,形成支撑;再用破军装缝几个长袋子,里面填上沙土,挂在顶部,就算掉石头也砸不伤人。通风的话,可以做个简易风筒,用铁皮或者油纸,从入口一直通到深处,利用空气对流原理,把新鲜空气引进来。排水更简单,挖条浅沟,把水引到坑道尽头的集水坑里,定期往外淘就行了。”
他的思路清晰,方案具体,听得王铁牛和李大海眼睛越来越亮。
“这法子行啊!”王铁牛一拍大腿,“咱们有圆木,有沙袋,破军装有的是,就缺个带头的!”
“我看行!”李大海也连连点头,“尤其是那个风筒,太重要了,再这么憋下去,没被炸死也得闷死!”
林建军站起身:“光咱们说好没用,得跟连长汇报一下。”
三人找到连长时,他正对着一张地图发愁,看到林建军手里的草图,眼睛一亮:“你这是……”
林建军把加固、通风、排水的方案详细说了一遍,连长越听越激动,猛地一拍桌子:“好小子!这主意太棒了!我怎么没想到!就按你说的办,全连都听你指挥!”
有了连长的支持,方案很快就付诸实施。战士们分工合作,有的去附近的废墟里找圆木和铁皮,有的用破军装缝制沙袋,有的则拿着工兵铲挖排水沟,原本沉闷的坑道里顿时充满了干劲。
林建军亲自指挥加固最薄弱的地段。他让战士们把圆木斜着顶在岩壁上,形成三角形支撑——这是系统“军工级结构知识”里提到的最稳固的支撑方式,用最少的材料能承受最大的压力。然后在圆木外面堆满沙袋,进一步增强防护能力。
通风筒的制作遇到了点麻烦,没有合适的材料。林建军灵机一动,让战士们把炮弹箱拆开,用铁皮条连接起来,外面裹上油纸,虽然看起来简陋,却意外地好用,一头对着入口,一头通向深处,很快就感觉到有微风流动,空气明显清新了不少。
排水系统也很顺利。他们沿着坑道内侧挖了一条浅浅的排水沟,坡度掌握得恰到好处,积水顺着水沟缓缓流向尽头的集水坑,原本湿漉漉的地面渐渐干爽起来。
忙了整整一天,当最后一袋沙土堆好时,所有人都累得瘫坐在地上,但看着焕然一新的坑道,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岩壁被加固得结结实实,再也不用担心掉石头;通风筒里吹来清新的空气,咳嗽声明显少了;地面干爽整洁,走起路来也稳当多了。
安德烈顾问在坑道里转了一圈,看着那些巧妙的设计,忍不住对林建军竖起了大拇指:“林同志,你不仅是机械专家,还是工程专家!这样的坑道,比我们的好多了!”
林建军笑了笑:“能让大家住得安全点,比什么都强。”
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在他脑海里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工程设计能力,成功优化坑道结构,提升生存几率,完成“特殊签到:战场坑道”任务!】
【任务奖励:“坑道结构优化方案(进阶版)”——包含防毒气渗透、伤员紧急转运通道设计;“多功能工兵铲一把(军工级)”——可折叠,含铲、镐、锯、刀等功能。】
林建军心里一喜。进阶版方案里的防毒气和转运通道设计,都是目前急需的;而多功能工兵铲,更是野外生存的利器。
他看着坑道里忙碌的战友,又望向入口处透进来的微光,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格外纯粹,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困难,这种感觉,是他在四合院从未体会过的。
几天后,美军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轰炸,炸弹落在坑道附近,震得地面剧烈摇晃,顶部落下不少灰尘,却没有一处塌方。通风筒呼呼作响,送来新鲜空气;排水沟里的水静静流淌,地面干爽如初。
战士们都庆幸不已,纷纷说:“多亏了林技术员的好主意,不然咱们这次悬了!”
连长在全连大会上特意表扬了林建军:“林建军同志用他的智慧和技术,保住了咱们全连的命!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我已经向团部为他请功了!”
林建军站在队伍里,看着战友们真诚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系统任务,更是为了守护这些并肩作战的兄弟。在这个冰冷的坑道里,他找到了比生存更重要的东西——责任和担当。
【叮!】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赞许:
【检测到宿主的方案显着提升坑道安全性,降低伤亡风险,获得“战地工程师”临时称号,在后续工程类任务中效率提升20%。】
林建军握紧了手里的工兵铲,铲刃在油灯下泛着冷光。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更多的难题需要他去解决。但他有信心,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运用智慧和技术,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坑道外的月光透过狭小的观察孔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小块光斑,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黑暗中静静发光。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