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环轻叩了两下,声音不大,却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林烨正坐在堂屋的木凳上,手里还捏着那张写满分工的草纸。他没动,耳朵却竖了起来。刚才一家人刚把事定下,母亲收了碗筷回屋歇着,父亲也进了里间,二哥蹲在门口啃完最后一口饼,正拍着裤腿准备睡觉。这会儿外头有人敲门,来得蹊跷。
“谁啊?”二哥站起身,嗓门有点冲。
外面没人应,只又叩了两下,不急不缓。
林烨抬手拦住二哥,自己起身走到门边。他从门缝往外瞧,灯笼光映着一张脸——灰布长衫,提着油纸灯,是赵德昌。
“是赵叔。”林烨低声说,随即拉开门闩。
冷风卷着夜气吹进来,赵德昌站在门口,鞋底沾着湿泥,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亮得很。“还没睡?”他问。
“刚忙完家里的事。”林烨侧身让他进屋,“您怎么这个点儿来了?”
赵德昌迈进门槛,把灯笼搁在桌上,没坐,先打量了一圈屋子。目光扫过墙角堆着的木料、靠在墙边的锯子,最后落在林烨脸上。“听说你们兄弟要搭伙干工程?”
林烨点头:“小活儿,补屋顶、修门框这类。”
“我有个活。”赵德昌直截了当,“翻建主屋,三间大瓦房,带院墙,全包给你们,敢接吗?”
屋里一下静了。二哥眼睛猛地睁大,脱口就想说话,被林烨一眼瞪了回去。
“您说详细点。”林烨语气平稳,请他坐到炕沿。
赵德昌坐下,双手搭在膝盖上:“老宅地基还在,但房子塌得只剩半面墙。我要盖结实的,青砖灰瓦,梁柱用硬木,能传几十年的那种。工期一个月,工钱两百块整。”
二哥倒吸一口凉气。两百块!他们之前所有活加起来才挣六十多,这一单就顶三倍还不止。
“材料您出?”林烨问。
“砖瓦、石灰、钉子都我备齐,木材你们自己上山砍,得是松木或杉木,不能用杂树。”赵德昌看着他,“你要是答应,三天内给我个准话,我要开始运料了。”
林烨没立刻回话。他在脑子里飞快算着:三间房,每间至少六根主梁,加上檩条、椽子、门窗框,光木材就得二十根以上。再加上搬运、立架、砌墙配合,三个人干一个月,几乎不停歇才能勉强赶完。
可这正是机会。
他低头翻开记账本,借着煤油灯的光,在空白页上画了几道线,标出大概结构。一边写一边问:“地基平整过了吗?有没有沉降裂痕?”
赵德昌一愣,显然没想到他会问这个。“前两天刚找人看过,土质实,没问题。”
“屋顶坡度多少?这边雨水多,太平了积水,太陡了压不住瓦。”
“你定。”赵德昌盯着他,“只要结实,样式你说了算。”
林烨合上本子,抬头:“明早我能去看看地基吗?”
“随时都可以。”赵德昌站起身,“我在家等你回话,三天内。”
送走人后,二哥一把抓住林烨胳膊:“你咋不直接答应?这么大的活,接了咱们就翻身了!”
“翻什么身?”林烨甩开他,“一个弄不好,砸的是咱们刚立起来的招牌。你知道盖一栋房有多少环节?少一根撑柱,整个屋架都能塌。”
二哥不服气:“可你说过要接大活!现在机会来了,你还犹豫?”
“我不是犹豫。”林烨坐回凳子,“我是得搞清楚能不能干成。两百块听着多,要是中途出事,赔进去都不够。”
他掏出系统奖励的《建筑基础图纸》笔记,翻到第一页。这是上次任务完成后兑换的资料,里面讲了地基处理、承重分布、防潮层设置。他对照记忆里的赵家老宅位置,估摸着地形走势,越看心里越有底。
“明天一早,跟我去趟赵家。”他对二哥说,“带上尺子和铅笔,把地基四至量清楚。”
第二天天刚亮,兄弟俩就出发了。赵家老宅在村西头,空地上划好了白灰线,能看出三间房的大致轮廓。林烨沿着边界走了一圈,蹲下抓了把土搓了搓,又用随身带的小铲子挖了半尺深,查看土层颜色和湿度。
“土不错。”他说,“没烂根,也不泛潮,可以直接铺垫层。”
二哥在一旁拿尺子量距离,嘴里念叨:“这面积比咱家大一倍不止……三间打通的话,中间还能加个穿堂。”
林烨没答话,只在纸上画出梁位分布,标出立柱点。他想着系统给的知识,特意在四个角加了斜撑位,防止大风天晃动。又算了木材用量,回头对二哥说:“今天就得上山,挑直的、无虫蛀的木头,最少二十根。”
“这么多,咱俩搬得回来?”
“大哥下午能来帮忙。”林烨收起纸笔,“先定方案,今晚我就给赵叔答复。”
当天傍晚,林烨带着修改过的草图去了赵家。
赵德昌正在院门口指挥人卸砖,见他来了,放下活计迎上来。“想好了?”
林烨递上图纸:“按您的要求,主体三间加院墙,一个月交工,工钱两百块。但我有两个条件——第一,木材由我们亲自验收,不合格的当场退;第二,施工期间,您不得随意改设计,尤其是承重部分。”
赵德昌接过图一看,眉头渐渐舒展。图上不仅标了尺寸,还有几处批注写着“此处加横梁”“地基需夯实三次”。
“你还画图?”他有些意外。
“心里有数,干活才稳。”林烨说,“另外,我建议在东侧加一道防雨檐,那边常年迎风,瓦片容易松动。”
赵德昌盯着图纸看了许久,忽然笑了:“行,就按你的来。”
眼看要敲定,他又补了一句:“要是顺手,能在主屋后面加个阁楼吗?放些粮食杂物。”
林烨没马上答应:“加阁楼可以,但得另算。材料费您出,人工三十块,而且必须加两根独立立柱,不能挂在主梁上。”
“你连这个都想到了?”赵德昌真正动容了。他原以为这群年轻人最多会点粗活,没想到连结构安全都懂。
“干这一行,不能光用手。”林烨平静地说,“还得用脑子。”
赵德昌伸出手:“那就这么说定了。三间主屋加院墙,两百块,一个月。阁楼另算,三十块人工,立柱你说了算。”
林烨伸手与他击掌。
“啪”的一声,清脆利落。
回程路上,二哥一路咧着嘴笑:“这下可真是大活了!两百三,顶别人半年收入!”
林烨没笑。他走在前头,手里攥着那张图纸,指节微微发紧。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夜里,他坐在院中磨锯子。月光照在铁刃上,泛着冷光。大哥扛着斧头从地里回来,路过时停下脚:“赵家的活……接了?”
林烨点头:“明早开工,第一件事是砍木头。”
大哥沉默片刻,低声道:“我早上五点就走,能赶上。”
林烨抬头看了他一眼:“不用非赶早,按你自己节奏来。但这回不一样,慢不得,错不得。”
大哥重重嗯了一声,转身进屋取工具。
林烨继续磨锯,一下一下,节奏稳定。远处传来狗吠,风掠过屋檐,吹动了桌上的图纸一角。
他伸手压住纸边,目光落在“主梁承重测算”那一栏,眉头微皱。
按照系统知识,这种跨度至少需要双拼梁加固,否则时间一长容易弯曲。可家里现有的木料不够长,只能拼接。
怎么接?用什么方式最牢?
他闭眼回想《高级木工技巧》里的内容,脑中浮现出几种榫卯结构。燕尾榫太耗材,平接不稳……十字穿枋或许可行,但施工复杂。
正想着,二哥从屋里探出头:“三儿,赵叔刚才捎话来,说后天第一批砖就能运到,让你准备好地基铺设。”
林烨应了声,低头在纸上画了个新草图,标出穿枋位置和固定点。
然后他站起身,把锯子挂回墙上,拿起靠在门边的尺子和铅笔。
“明天一早,上山。”他对二哥说,“叫上大哥,咱们得挑最好的木头。”
夜风穿过院子,吹得油灯晃了一下。
林烨站在门口,望着漆黑的山路方向,手里的铅笔轻轻敲着掌心。
喜欢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