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亮,院门还没开,林烨已经蹲在墙角磨凿子。二哥揉着眼睛出来时,他正用拇指试刀口,一缕晨风把碎木屑吹散了。
“真不摆摊了?”二哥靠在门框上,声音还带着睡意。
“不摆。”林烨收起工具,把布包甩上肩,“今天去城里转转,找点别的活路。”
两人没走西巷,绕了条远道进县城。太阳爬到房檐上时,他们站在东市口一家饭馆后门,看着伙计搬出几块裂了缝的案板,随手堆在墙边。
“这都快断了,怎么还不换?”二哥低声说。
“换新的贵,修一下能用半年。”林烨伸手敲了敲板底,“木头泡过水,得拆了重拼,再加铁箍固定。这种活,一天能做两户。”
他记下店名,继续往前走。南街小学外,几个孩子围着一张坏掉的课桌打闹,桌腿歪斜,螺丝全丢。看守的老校工坐在台阶上抽烟,见他们靠近,警惕地抬头。
林烨没多问,只扫了一眼就走。出了巷子,他对二哥说:“公家的东西,修要批条子,咱们没门路,碰不得。”
“那咋办?回摊上卖小玩意儿?”
“再往西边看看。”
他们在西巷外围停了下来。几排老屋挤在坡地上,瓦片残缺,不少人家门口堆着旧木料,墙上钉着歪斜的挡板。一个中年女人正踩着凳子补屋顶,稻草刚铺好就被风吹翻了一角。
“这家漏雨厉害。”林烨指着屋檐下的水渍,“她自己修,费工夫不说,三天就得返工。”
“你是说……咱们接这种活?”二哥皱眉,“可没人找上门啊。”
“那就让人知道我们能干这个。”
林烨拐进一条窄弄,在纸上写了几个字递给二哥:“写清楚些——‘修房补漏、门窗加固、家具翻新,随叫随到’。下面留个说法的地方,就说‘林家兄弟,手艺扎实,价格公道’。”
二哥盯着纸条:“拿啥印?写五张都不够贴。”
“我来想办法。”
他们找到供销社后面的空墙,三面都有遮挡,前面又是去菜市的必经之路。林烨摸了摸口袋,从系统里兑换了半叠草纸和一支炭笔芯——这点消耗连一毛钱财富值都不到,不影响后续任务。
他在背风处低头写字,一笔一划写得工整。二哥站在旁边望风,看见人多了就咳嗽两声。五张传单很快写好,两人挑了三个位置贴上去:菜市入口的木桩、老茶馆外墙的裂缝、供销社公告栏边缘。
“被人撕了怎么办?”二哥问。
“先试试。”林烨拍了拍手上的灰,“要是没人动,明天再多写几张。”
他们在附近守了小半个时辰。有路过的人停下看了两眼,有个老头还伸手摸了摸纸角,嘀咕了一句“乡下人也敢挂牌子”,但没撕。等太阳偏西,几张纸还在原位,只是边角卷了起来。
“行。”林烨点点头,“至少没惹麻烦。”
回去的路上,二哥一直回头看那些张贴点。“你说真有人会来找咱?”
“会。”林烨脚步没停,“下雨天最急,哪家屋顶漏水,半夜都想找人修。咱们不出摊,也不占地方,只要消息传出去,迟早有人上门。”
“可咱们连个工具箱都没有,接了活拿什么干?”
“工具有,材料也能凑。”林烨说,“第一单不能挑,哪怕只换一块窗框,也要做得利落。做完人家满意,自然会介绍第二家。”
二哥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了声:“你还真当自己是个匠头了。”
“不是想当,是得变成。”
村口的老槐树影子拉得老长,炊烟开始往上冒。林烨走在前头,脚步比早上稳了许多。二哥跟在后面,嘴里念叨着:“修房子……五块钱一户……要是一个月接十户呢?”
“别算太远。”林烨回头看了他一眼,“先把第一单拿到手。”
进了村,他们没直接回家,而是蹲在路边商量。林烨掏出本子,在背面画了个简易清单:屋顶修补、门轴更换、窗框加固、床架维修。每一项旁边标了个估价,最低三块,最高八块。
“按这个来。”他说,“谁找上门,先看活大小,再谈价钱。不压价,也不乱要。”
“万一人家嫌贵呢?”
“那就问他隔壁修过没有,花多少。”林烨合上本子,“咱们不怕便宜,就怕没活干。只要开始做,慢慢就有名声。”
二哥点头,把本子递回去。他忽然想起什么:“那要是来了大活,比如整间屋子翻修,咱们接得住吗?”
“接不住也得看。”林烨说,“先去看看情况,报个价。真能成,咱们再想办法借人手。现在不急,眼下最要紧的是——”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远处县城的方向。
“让别人知道,林家兄弟,能办事。”
天完全黑下来时,他们才各自回屋。林烨没点灯,坐在炕沿摸了摸袖口里的炭笔芯,又探手进内袋确认那几张传单样稿还在。外面风有点大,吹得窗纸啪啪响。
他起身插好门栓,躺下时听见隔壁二哥在翻身,床板吱呀了一声。
第二天得起得更早。
喜欢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