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甲!
这才是黑荧三,乃至所有殖民星战场,真正的主宰!
当一台高度超过八米、重量数十吨的钢铁巨人迈开沉重的步伐,大地随之震颤。
覆盖着厚重复合装甲的躯体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巨大的液压关节发出沉闷的咆哮,
多管速射机炮在旋转炮塔上缓缓校准,肩部导弹巢如同择人而噬的蜂巢,
主武器,无论是能熔穿坦克装甲的高能粒子炮,还是挥舞起来足以劈开小型建筑的震荡巨刃,都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毁灭气息。
最基础的量产型1代机甲,如蔚蓝军部旗下的“秃鹫”1型号,其火力、防御力和机动力,就足以碾压数名配合默契的d级超凡者。
一台装备了重装护甲和攻城火炮的1代重型机甲,
更是战场上的移动堡垒,是撕裂防线、摧毁工事的绝对核心。
而更先进、更强大的2代机甲,
以及只存在于人们言语相传的3代,
御空者、暗杀者、绝地骑士……
更是拥有改变一场战役走向的恐怖力量。
它们是钢铁与科技的终极造物,是殖民势力在这片废土上统治力的具象化象征。
战舰,那翱翔星海、主宰星系命运的终极武力,本应是对殖民星格局的降维打击。
然而,在黑荧三的上空,似乎笼罩着某种难以名状的大恐怖。
大型飞舰若在此停留过久,便会离奇失踪,再无痕迹可寻。
这片天空因而成为各大势力心照不宣的禁地,无人敢以重舰挑战其威严。
唯有小型战斗机或轻型运输单元,才敢短暂穿行于这天幕之下,
如同在巨兽沉睡的边际谨慎低飞,稍作任务便急速撤离,
唯恐惊动那无形却真实存在的吞噬之力。
因此,黑荧三的战争形态被牢牢锁死在了“地表步战为主,陆战机甲为核心”的模式。
天空属于稀少的武装旋翼机和偶尔掠过的、冒着巨大风险进行低空突防的小型攻击艇,
大地则属于咆哮的装甲洪流、沉默行军的步兵,以及那如同移动山峦般主宰战场的钢铁巨人
——机甲。
多方势力在这片被风暴隔绝的囚笼内,围绕着珍贵的矿脉和其他资源点,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拉锯、渗透、突袭与反突袭。
墨灰城,
因为其后方资源供给枢纽的地位(主要为蔚蓝科技开采和粗加工墨石),加上并非直接的前线冲突热点,
被蔚蓝集团刻意维持着一种相对“安稳”的假象,避免与其他势力发生大规模直接冲突,以保证这条生命线的运转。
但这种“安稳”,如同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薄冰,脆弱得随时可能被一场边境的败仗、一次成功的敌后渗透所打破。
宋北穿过一条狭窄的巷道,墨灰让两侧斑驳的墙壁显得更加肮脏。
街角巨大的公共光屏,正滚动播放着新闻。
画面剧烈晃动,充斥着爆炸的火光和刺耳的噪音。
解说的声音冰冷而急促:
“……最新消息!位于‘锈带’边缘的蔚蓝科技第17号前哨观察站,
于今日凌晨遭遇洛亚王国骑士团猛烈袭击!
据初步战报,敌方动用了至少两台改装过的旧型号2代机甲‘刀骑士’以及大量单兵反装甲武器…
我方守军顽强抵抗,但损失惨重…增援的‘灰狼’快速反应机甲小队已抵达交战区域…
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中!
邦德联合体对此暂无官方表态,但其在‘锈带’附近的装甲巡逻队活动频率显着增加…”
画面切换,是战地记者冒死拍下的短暂片段:
一台涂装粗糙、明显经过大量改装、关节处冒着黑烟的“掘地者”机甲,
用其前端的巨大破碎钻头,狠狠砸向一个半塌的合金堡垒掩体,碎石和扭曲的金属构件四散飞溅。
掩体后方,一名穿着蔚蓝科技制式外骨骼的士兵半边身子被压在废墟下,
徒劳地举枪射击,子弹在机甲厚重的胸甲上只溅起几点微不足道的火花。
下一秒,画面被剧烈的爆炸白光吞没,信号中断,只剩下刺耳的忙音。
光屏下,聚集着一些人,麻木地看着。
一个缺了条腿、倚着简陋合金义肢靠在墙边的中年男人,看着画面中士兵的绝望,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痛苦,
随即又化为更深的麻木,低下头,狠狠吸了一口手中劣质的、带着墨灰味的烟卷。
“妈的,又打!矿上的抚恤金还没发呢。”
旁边一个浑身沾满墨灰、刚从矿上下班的汉子低声咒骂了一句,声音里满是疲惫和对未来的无望。
“听说这次洛亚狗崽子搞到了几台‘重炮’?17号站悬了…”
另一个声音带着忧虑。
“怕啥,有‘灰狼’去了!那可是正经的1代半机甲小队,干死那些破铜烂铁!”
也有人试图给自己打气。
宋北没有停留,目光从那充满硝烟和死亡的光屏上移开。
战争的残酷,如同空气里的墨灰,早已浸透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浸透了他成长的岁月。
老宋那身洗得发白的旧警服下,掩藏着多少在冲突中处理平民伤亡、平息械斗留下的疲惫与无奈?
老陈偶尔醉酒后,眼中那深藏的、属于某营退役后勤机械师的、对战场机械残骸的麻木,
又是源自多少次在血肉与钢铁废墟中的翻找。
喜欢破碎星海:最后的骑士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破碎星海:最后的骑士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