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上到处窜动的装甲实验支队,已经在六年的时间后,从六百人变成了一万三千人装甲师了。
克虏伯、莱茵金属、戴姆勒–奔驰几家公司在这六年里,在甘肃这片土地上肆无忌惮的试验他们对坦克作战的种种设想,历史上在四十年代出现的3号坦克,已经在甘肃这片土地上出现了。
至于装甲试验支队起初用的老旧的一战坦克,早就被放到了后备物资仓库里面了。
如今还是挂名为装甲试验支队的,装甲师,已经是甘肃大地上最强劲的力量了,指挥部下辖:侦察、通信、宪兵、警卫分队(装甲指挥车8辆、无线电车20辆);装甲团一个(坦克100辆,指挥坦克40辆);摩托化步兵旅1个;炮兵团、反坦克营、侦察营、工兵营、通信营、后勤医疗就不一一复述了。
这支只占甘肃兵力九分之一的军队,吞下了甘肃总军费的百分之三十的军费,如果不是德国国防军和德国军工界出了一部分力,这个占比还会更高。
这支钢铁部队最大的短板,不是装备,而是人。甘肃境内,能玩转步枪和迫击炮的老兵不少,可懂装甲战术、能指挥千辆坦克协同作战的将领,一个都没有。
如今部队的指挥权,一半握在德国派来的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手里——这位未来的德国元帅,此刻正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在甘肃的戈壁上实践着他的装甲集群战术构想;另一半,则由常敬之自己勉强把持。
常敬之曾把希望寄托在侄子常远身上。常远精明能干,十六岁就跟着德国教官学习装甲战术,在几次和联盟的小规模冲突中,都取得了胜利。
在常敬之眼里,这个侄子既是自己人,又有真本事,是接管装甲师的不二人选。
可就在两年前,北京发生的事情让他的所有设想化为泡影。常远在接手了自己弟弟常恒在甘肃境内的青壮势力之后,对自己的最有力竞争者常恒下手了。
虽说在这乱世,枭雄多是狠心人,常敬之对“手足相残”本就没那么在意,但让他失望的是,常远费尽心机接手了常恒的势力后,竟然还斗不过常恒。
“连自己的兄弟都搞不定,还想指挥一万三千人的装甲师?”常敬之当时把收到的情报摔在桌上,心里既有失望,又有侥幸。
东北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权力交接就在眼前,老帅一死,少帅稳住的局面,岌岌可危。这权利的传承虽然也靠血缘,但是是能力在这个时代最重要。
常远既然在继承人竞争中出局,就只能接受被边缘化的命运。
常敬之三人商量后,没对常远继续追究,赶尽杀绝,只是把他调到了哈密一线,继续当他的团长——那里远离甘肃的权力中心,能让他自己有时间想清楚。
至于常远甘不甘心,他们不在乎;刻意打压也犯不着,毕竟是常家子弟,留条活路,也给其他人做个样子。
接班装甲试验支队的位置空了出来,常敬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宝山。这个从新疆、甘肃战场摸爬滚打出来的将领,打仗狠辣,又懂后勤,还爱学习,最重要的是,他对常敬之父子忠心耿耿。
常敬之一纸调令,把李宝山从外蒙古调回河西走廊,任命为装甲试验支队的副指挥官,辅佐魏克斯。
至于常乐,就看他的意愿了,常敬之兄弟三人倒没急着安排。他们给常乐铺好了两条路:要么在甘肃读完大学和军校,去德国留学深造,学最先进的装甲战术;要么直接进入部队,从基层军官做起。路怎么走,全看常乐自己的选择。
就在常敬之盯着桌子上关于装甲试验支队的报告想入非非之时,他的侍卫长李三敲响了他大开房门的书房门框。
“咚咚”
“进来吧,你在敲什么了?说说又发生什么事呢?看你的脸色应该是好消息吧!”常敬之揶揄道。
“不愧是司令,一猜即中。”李三很有眼色的送上马屁,“咱们在皋兰山麓无限电研究所,出了一个大成果,在常恒少爷提供的技术上,咱们甘肃成功研制出了预警距离七十公里的预警雷达,据参与的德国无线电专家说,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雷达。”
“好好,你赶快给我准备车子,准备足够的金条和荣誉勋章我要去看看他们。”常敬之激动的把水杯打翻了都没注意到。
常恒当年提出的环金城防御——超级堡垒计划在当年被旱灾给打断了,并没有大规模的建设,但是在这几年完全脱产的白俄工兵团和招揽的第一批建筑人员也陆陆续续在山体里面建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堡垒,在改造之后成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无限电研究所。
常敬之的车队,在蜿蜒曲折的柏油路上,拐进了山麓,在穿过几层防守严密的隧道之后,终于到了,无线电研究所。
“司令!无线电研究所全体成员欢迎您的到来!”研究所所长赵志远快步迎了上来,他的眼镜片上还沾着油污,脸上满是兴奋,“您快跟我来,看看咱们的‘千里眼’!”
常敬之跟着赵志远走进一间巨大的洞窟,洞窟里摆放着一个庞然大物——一个直径超过五米的抛物面天线,天线下方连接着密密麻麻的电线和真空管,几位科研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洞窟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标注着金城周边七十公里的范围。
“这套系统我们已经在山顶实验过很多次了,如今只不过是把它重新拉了进来,按照缺陷进一步完善……”
……
“杨格先生,感谢你对我们友谊的付出……”林锡光在省政府招待着从南京回来的甘肃谈判代表团。
林锡光对这一次的谈判结果显得很满意,最起码和南京的互惠互利的局面达到了,当双方的利益牢不可破之后,内部的斗争都会变得斗而不破,这给甘肃争取了至少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喜欢重生民国之我在西北当军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民国之我在西北当军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