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象征着死亡与隔绝的“归墟”海域,如今已成为人类联合力量的演武场与前沿哨站。巨大的、融合了部分解析自“织网者”与“收割者”科技的浮空平台,如同钢铁岛屿般锚定在深邃的蓝水上空,其下方是依旧缓慢旋转的、散发着微弱幽光的海水漩涡——那个通往星海彼岸的天然虫洞入口已被多重能量力场和物理闸门层层封锁,既是保护,也是警戒。
在最大的“泰山”级指挥平台上,江华伫立在宽阔的观测甲板边缘,海风带着咸腥味吹拂着她已剪短、夹杂着几缕银白的发丝。她身着的已不再是当年在哈尔滨时的粗布棉服,也不是后来“曙光”小组的战术装备,而是一套深蓝色的、肩章印有地球与橄榄枝徽记的“守护者联盟”高级指挥官常服。她的面容比以往更加坚毅,眼神深邃,仿佛蕴藏着星海的重压与失去挚爱的沉痛。只有偶尔,当她指尖无意识地拂过胸前一枚不起眼的、似乎由某种生物晶体和金属融合而成的挂坠时——那是沈哲明遗留的“样本S”生物信号数据,经过“摇篮”能量场固化后的产物——那眼底深处才会掠过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柔软与追忆。
“江指挥,联盟理事会紧急通讯,三级加密。”一名年轻的技术官快步走近,声音压得很低,但掩饰不住其中的紧张。
江华转身,步伐沉稳地走入灯火通明的指挥中心。巨大的环形全息星图占据了中央区域,地球在星图中缓缓旋转,周围布满了代表监测站、轨道防御平台和巡逻舰队的蓝色光点。然而,此刻,在星图的外缘,柯伊伯带以外的黑暗虚空中,一片刺目的、不断扩散的红色光斑正在生成,旁边疯狂跳动着无数的数据流和警告标识。
“讲。”江华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全息影像切换,联盟理事会轮值主席,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前美国将军,以及来自中国、俄罗斯、欧盟等主要势力的代表面容出现,背景是他们各自国家的指挥中心。
“江华指挥官,”轮值主席开口,语气沉重,“深空监测网络‘千里眼’系统,于Utc时间今日04时32分,捕捉到多重确认信号。目标,奥尔特云边缘,数量…无法精确统计,但模型预测,其规模远超上次‘收割者’先锋部队。运动轨迹分析,目标明确,直指内太阳系。预计先头侦察单位抵达木星轨道时间,约一百八十至二百地球日。”
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只能听到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末日般的威胁再次以如此清晰、如此庞大的规模出现时,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寒意依旧无法遏制。
“能量特征匹配度超过98%,确认是‘收割者’主力舰队。”一位来自欧洲空间局的科学家补充道,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江华的目光扫过星图上那片令人心悸的红色,仿佛能看到无数狰狞的舰影在虚空中滑行,带着毁灭的意志而来。她没有流露出丝毫惊慌,只是微微颔首:“情报已确认。启动‘火种’协议第一阶段。所有深空观测站提升至最高警戒级别,外围巡逻舰队后撤至预设防御节点。联盟理事会,请授权启动全球防御体系总预案。”
“授权确认。”轮值主席没有丝毫犹豫,“江华指挥官,‘守护者联盟’联合指挥部,由你全权负责此次危机应对。地球,以及人类文明的命运,托付给你们了。”
通讯结束。江华缓缓吸了一口气,转过身,面对指挥中心内所有望向她的目光——那些目光中有恐惧,有不安,但更多的是信任与决然。
“诸位,”她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传遍整个平台,甚至同步传输到全球各个主要防御节点,“我们等待的,或者说,我们一直在准备应对的时刻,到来了。‘收割者’没有忘记我们,而我们,也从未忘记过去的牺牲,从未停止为今天做准备。”
她抬手,指向全息星图:“这不是末日预言,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也必须跨越的挑战。从延安的窑洞,到哈尔滨的冰霜,从大兴安岭的林海,到蒙古的草原,再到这无垠的星海…我们一路走来,付出的代价无法估量。周组长、还有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同志,沈哲明博士…”她顿了顿,手指下意识地握紧了胸前的挂坠,“…他们用生命为我们争取了时间,为我们铺就了通往今天的道路。我们脚下的平台,我们掌握的科技,我们建立的联盟,就是他们 Legacy(遗产)的证明!”
她的声音逐渐高昂,带着一种钢铁般的意志:“现在,轮到我们了。轮到我们守护这颗蓝色的星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守护逝者留给我们的希望!我命令——”
“全球防御网络,‘金乌’,启动!”
“轨道防御平台,‘后羿’,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所有星舰部队,按‘雷霆—深空’预案,开始集结!”
“地面部队,启动重点城市及设施防护罩部署!”
“后勤与科研体系,全力保障前线需求,加速‘净化协议’衍生技术验证!”
一条条指令清晰、迅速地发出,整个指挥中心如同精密的仪器般高速运转起来。原本代表和平的蓝色光点,开始闪烁起代表战备的黄色,并逐渐向着代表战斗位置的绿色转变。全球范围内,隐藏在山腹中的导弹发射井盖缓缓开启,轨道上的防御平台调整着炮口方向,新建造的、流线型的星舰引擎开始点亮,发出低沉的轰鸣。
江华走到控制台前,调出了一个特殊的加密频道。频道另一端连接着的,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坐标,而是一个弥漫着柔和光芒、由无数流动数据和精神印记构成的虚拟空间——那是“织网者”网络的浅层接口。自从“归墟”之战后,凭借沈哲明遗留的生物信号密钥以及她自身与网络建立的深度连接,人类终于能够有限地、安全地访问这个古老的文明数据库和通讯网络。
网络中,不再是完全的死寂。一些微弱的光点如同星辰般闪烁,那是沈哲明的意识碎片融入后,与“织网者”本身记录的海量信息相互交织形成的特殊节点。江华无法与他进行清晰的对话,那种交流更接近于一种情感的共鸣、意念的碎片和知识的流淌。她能感受到一种广袤的、非人的宁静与守护意志,那是“织网者”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能捕捉到一丝熟悉的、属于沈哲明的温暖、关切,以及对知识和逻辑执着的印记。
她将“千里眼”系统捕获的数据,通过安全协议打包,发送至网络中的一个特定节点。
很快,一股庞大的信息流反馈回来。并非具体的语言,而是一系列复杂的星图标记、能量流动模型、以及关于“收割者”舰队可能采取的战术阵型的概率分析。这些信息远超人类目前的分析能力,显然是“织网者”基于漫长岁月中对“收割者”的观察和理解所提供的关键情报。
同时,一股强烈的情感波动涌入江华的心头——那是紧迫的警告,以及…一种更深层次的忧虑,仿佛在“收割者”庞大阴影的背后,还隐藏着更为古老和可怕的什么东西。这股忧虑并非来自沈哲明的碎片,更像是“织网者”网络本身传递出的、跨越了百万年时光的沉重记忆。
江华闭上限,努力消化着这些信息与情绪。沈哲明的“存在”让她感到并非独自在战斗,而“织网者”的警告则让她明白,这场战争的复杂性与危险性,可能远超他们最坏的估计。
她睁开眼睛,目光更加锐利。通过指挥系统,她将“织网者”网络提供的关键数据分发至各作战单位与分析部门。
“根据‘织网者’网络提供的情报,敌方主力舰队预计将分为三个波次,采用钳形攻势。第一波次为高速侦察与电子战单位,预计六十日内抵达小行星带。命令,‘朱雀’号、“青龙’号侦查舰队前出至谷神星基地,建立前沿预警线。”
“命令,‘玄武’号工程舰队,加速在木星轨道附近布设‘雷池’机雷阵。”
“命令,所有‘后羿’平台,能量武器开始预充能,目标设定为远距离拦截模式。”
全球预警已经发出,战争的机器开始全面启动。和平的时光短暂得如同泡影,深空的回响再次化作催征的号角。江华知道,从这一刻起,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将是与死神赛跑。她抬头,望向指挥中心穹顶之外蔚蓝的天空,仿佛能穿透大气,看到那片正在逼近的、由钢铁与毁灭构成的红色浪潮。
而在她的心底,一个声音轻轻回荡,既是对逝者的承诺,也是对生者的责任:“哲明,我们…准备好了。”
喜欢锦绣烬:关东寒霜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锦绣烬:关东寒霜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