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的灯光尚未完全熄灭,陈主任就带着几份文件走进后台,岳川正帮夏晚晴整理吉他弦,林野在导出当天拍摄的素材,键盘敲击声与琴弦的轻响交织。
“全国乡土声画艺术展的筹备要提上日程,”陈主任把文件放在化妆台上,“现在新媒体传播快,咱们得搞点新花样,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比如短视频挑战赛、直播互动,把声画展、戏曲、音乐都装进手机屏幕。”
岳川指尖一顿,想起前世“乡土题材短视频+直播”的爆款逻辑——用碎片化内容触达大众,用真实互动增强粘性,而非单纯的线下展览复刻。
“可以,”他接过文件,“短视频挑战赛就叫‘我的叶痕记忆’,让网友拍自己身边的乡土元素:老物件、树叶、家乡美食,配夏晚晴的《叶痕交响诗》片段当背景音乐;
直播分‘乡音夜话’‘手作课堂’‘戏曲后台’三个板块,每天晚上播一小时,让村民当主播,分享故事、教做手作、展示戏曲排练。”
这话看似是响应新媒体需求的自然方案,实则复刻前世乡土内容破圈的成功模式,伪装成“各艺术形式适配新媒体的必然选择”。
夏晚晴立刻拿出手机,翻出之前录制的《叶痕交响诗》片段:“我把每个乐章都剪成15秒的短音频,”她对着团队说,“标注‘适合拍老物件’‘适合拍自然风景’,方便网友搭配使用;
直播时我可以当音乐嘉宾,观众点歌,我现场弹唱,还能把网友分享的故事即兴编进曲子里。”
这既坚守了她音乐人的核心定位,又让音乐成为新媒体传播的纽带——她当即打开音频剪辑软件,开始裁剪音乐片段,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滑动,时不时哼两句旋律,调整节奏。
团队按固定分工推进,各领域内容自然交替:
林野负责短视频模板拍摄,他用手机拍了几个示范片段:张大爷摩挲枫香木梳的特写,配《雪落枫香》片段;王奶奶缝制槐叶枕的手部动作,配《槐香谣》;
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配童谣合唱,“星娱要是做模板,肯定会用精修画面,找模特摆拍,哪有这种用手机拍的真实质感”;他还在视频里加了“隐藏彩蛋”,结尾会闪过凌薇手绘的小树叶图案,引导网友参与挑战。
凌薇设计短视频挑战赛的海报和直播封面,用糙纸当背景,手绘枫香树、槐叶,搭配岳川写的短句“一片叶,一段情,我的乡土记忆”,字体歪歪扭扭,却透着质朴,“星娱的海报肯定用明星写真,加华丽特效,哪有这种手工绘制的温度”;
她还为直播设计了简易道具:手写的“乡音夜话”纸牌、用树叶拼的“手作课堂”标识,方便村民在镜头前使用。
陆哲负责直播声效和设备调试,他把之前收录的乡音分成“背景音库”:直播“乡音夜话”时,放轻柔的风吹树叶声;“手作课堂”时,混入手作的“沙沙”声;
“戏曲后台”时,加戏曲排练的片段,“星娱的直播只会放明星的背景音乐,哪有这种沉浸式的乡音氛围”;他还教村民使用直播设备,比如如何开美颜(特意叮嘱“别开太大,保留真实模样”)、如何回应弹幕。
岳川负责直播脚本和短视频文案,脚本只列核心话题,不写固定台词,比如“乡音夜话”聊“你最难忘的家乡味道”,“手作课堂”教“三分钟拓印小技巧”;
文案简洁有力,比如“拍树叶,唱乡谣,参与挑战,赢乡土盲盒”,避免华丽辞藻,像和朋友聊天一样。
周曼对接短视频平台和直播渠道,申请官方话题标签,联系本地自媒体转发,她没有找流量明星背书,而是邀请了几位乡土博主(粉丝量不算大,但内容真实)参与挑战,“星娱肯定会砸钱请顶流明星带头,买热搜,咱们要的是真实用户自发传播,这样才有生命力”。
短视频挑战赛上线第一天,就有不少网友参与。有人拍了外婆的旧竹篮,配着《槐香谣》,文案写“外婆走了,竹篮还在,味道还在”;
有人拍了老家的老槐树,配着戏曲选段,说“小时候总在树下听戏,现在树还在,戏却很少听了”;
夏晚晴在评论区互动,给优质作品点赞,还挑选了几个故事,在当晚的直播里即兴弹唱,“这个拍竹篮的朋友,我把你的故事编成了曲子,希望你能感受到外婆的温暖”,琴声温柔,弹幕瞬间刷屏:“听哭了”“想起了我的外婆”。
“乡音夜话”直播时,张大爷当主播,坐在枫香树下,手里拿着微型木梳,对着镜头说:“我年轻时逃山洪,就揣着一片枫树叶,现在老了,每天给枫香树剪枝,就像照顾老朋友。”
弹幕里有人问:“张大爷,枫香木梳怎么磨才好用?”他立刻拿起小刀,现场演示:“要顺着木纹磨,磨七遍,第一遍粗磨,后面细磨,磨完用手摸,不扎手就成。”林野的相机对着他的手,磨木梳的木屑落在地上,真实得能看到木纹的纹路。
夏晚晴作为嘉宾出现在直播里,观众点了《叶影随行》,她弹唱时,张大爷在旁边跟着哼,虽然跑调,却格外有味道。
有观众留言:“想点一首写给妈妈的歌,妈妈喜欢槐树叶。”夏晚晴点点头,即兴创作:“槐树叶,绿又黄,妈妈的手,缝衣裳,一针一线,暖心上。”歌声刚落,弹幕里满是“妈妈辛苦了”“想回家看看妈妈”。
可就在直播热度攀升时,周曼接到消息:星娱也搞了“乡土短视频挑战赛”,邀请流量明星带头参与,拍的却是“明星在豪华别墅里摆拍假乡土场景”,比如拿着塑料槐叶枕、对着假枫香树唱歌,还买了热搜“#明星的乡土记忆#”。
“他们的视频点赞量很高,但评论区全是吐槽,”周曼翻着手机,“网友说‘这哪是乡土,这是明星的cosplay’‘连树叶都是假的,太敷衍了’。”
对比之下,主角团队的短视频和直播越来越火。“手作课堂”直播里,李娟教网友拓印,有观众跟着学,把作品拍下来发在评论区,有的拓得歪歪扭扭,李娟都笑着点评:“不错,有进步,下次可以试试用枫香颜料。”
“戏曲后台”直播里,孩子们的童声伴唱跑调,却被网友夸“真实可爱”“这才是童真”。夏晚晴的直播弹唱更是圈粉无数,有网友留言:“每天晚上就等你的直播,听着你的歌,像回到了家乡。”
岳川看着后台数据,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破千万,直播峰值在线人数超十万,心里想着:新媒体的核心不是流量,而是真实的情感共鸣。
他让周曼整理网友的优质短视频和直播留言,计划做成一本《网聚乡心》的电子相册,搭配夏晚晴的音乐,在全国展上展出——这既延续了他文学创作的主线,又让新媒体内容成为线下展的补充,形成线上线下联动。
夏晚晴在直播结束后,整理了观众点的“定制旋律”,把它们串联起来,创作了一首新的歌曲《网聚乡心》,旋律温暖,歌词里藏着网友的故事:“屏幕里,槐叶黄,你的故事,我的念想;琴声起,乡音扬,千里之外,心相连。”她弹唱给团队听,陆哲立刻用录音设备录下来,准备作为短视频挑战赛的主题曲。
傍晚,团队坐在剧场的台阶上,夏晚晴抱着吉他弹唱《网聚乡心》,林野用手机拍着远处的晚霞,晚霞把天空染成橘红色,像枫香树的颜色。
周曼突然接到央视的电话,语气兴奋:“《文化视点》栏目想采访你们,聊聊乡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还想邀请你们在节目里表演《叶痕交响诗》和《叶痕三韵》选段。”
岳川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抬头看向天空,晚霞渐渐褪去,星星开始冒出来。夏晚晴的琴声停了,她看向岳川,眼里带着笑意,岳川也对着她笑了笑。林野的手机还在拍摄,镜头里,夏晚晴的吉他、远处的晚霞、团队的身影,构成一幅温暖的画面,弹幕里的“想家了”“加油”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喜欢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