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盛夏。
兖州濮阳,热浪灼人。
城南清泉小筑内,却是一片清凉。
“夫君,妾身实在不擅吹笙……”
锦缎华裳的美妇人眸光流转,朱唇微抿,容颜如三月桃花般明艳,气质似九月秋菊般清雅。肌肤莹润如玉,眉目间透着一股书香雅韵。
她正是已故尚书蔡邕之女,洛阳才女蔡琰,字文姬。
小筑中,一名身着锦袍的青年正抚弄琴瑟。
他身形挺拔,眉目如剑,目光锐利似寒星,双眉浓密如墨染。肩宽背阔,气势如虹,言语间尽显豪迈之气。
胆识过人,如猛狮踏云而下;筋骨强健,似神兽镇守凡尘。
宛若天界战神临世,威仪摄人心魄。
青年姓李名牧,字显谋,乃陈留圉县人氏,与蔡邕同乡。昔日蔡邕应董卓之召入京,途经圉县时,将蔡文姬许配于他,随后独自赴洛阳。
李牧无力劝阻,只得携蔡文姬远离陈留,隐居濮阳。
初平二年秋,黑山军首领于毒、白绕、眭固等率众进犯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难以抵御。袁绍遣曹操入东郡平乱,李牧顺势响应曹操求贤令,助其在濮阳大破黑山军白饶部。
次年春,他又辅佐曹操于顿丘击溃于毒部,在内黄大败眭固及匈奴于夫罗部,助曹操平定东郡。
作为曹操麾下元老谋士,李牧虽功勋卓着,却恪守谋士三戒:不结党、不妄言、献策必三思。待曹操立足东郡后,他便深居简出,终日与蔡文姬琴瑟相和,悠然自得。
曹操欲擢升他为濮阳令,却遭严词拒绝。
“在下不过一介谋士,岂能任县令之职?”
“主公当以才取人,莫因私废公!”
这番义正词严的推辞,令曹操哭笑不得。
谋士为何不能治县?分明是举贤不避亲疏!
正值用人之际,曹操岂容李牧闲散度日?执意委以濮阳令之职。
然而不久,曹操便察觉其中蹊跷……
李牧压根不懂如何治理县务,上任后只颁布了一条政令:濮阳城每户人家必须饲养鸡鸭,养得越多,其亲友同乡就越受曹操器重!
至于审案、治安、农耕等县令本职,李牧嫌琐碎,统统推给县丞处理,还振振有词:为官至境,当使百姓不觉有官!
这位县令整日只顾伴着蔡文姬游历山水,抚琴饮酒,三个月未曾踏足县衙。
濮阳政务皆由县丞赴东武阳呈报。
此举令曹操颇为头疼。欲加责罚,又念及李牧智破黑山军、平定东郡的功绩;若不惩治,连荀彧都上疏弹劾其渎职。
最终曹操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濮阳不出乱子,便由他去吧。
文姬,赌约既立,可莫要反悔。李牧执扇轻笑,眉目间尽显 。
时值盛夏,酷热难当。
李牧与蔡文姬打赌,声称能让这清泉别院凉似深秋。蔡文姬自是不信——纵有侍女执扇,拂来的皆是热风。
但李牧早有妙策。
他命工匠仿唐宫寒凉殿制式,以水车驱动风轮,将冰窖寒气与清泉凉意送入厅堂,效果堪比后世空调,且无伤身之虞。
可...可妾身实在不善吹笙...蔡文姬面染红霞,显见这乐器令她颇为羞赧。
李牧沐着凉风悠然道:百技皆由熟生,勤练即可。
郎君且坐,妾身去备羹汤!蔡文姬羞恼顿足,翩然离去。
望着佳人背影,李牧抚瑟轻叹:道阻且长啊...
正沉醉弦音时,忽闻马蹄声急。
显谋可在此处?
夏侯惇求见!
谋士三诫首条:不与外人深交。
智者以谋略立身,洞悉人心。身为君主者,最忌惮此类人物,恐其结党营私,广结权贵。
真正高明的谋士往往深居简出,或潜心修道,或专注敛财,亦或如李牧这般醉心享乐。此般作为,恰可表明其志不在朝堂,既无野心,亦无威胁,以此消弭主公猜忌。
汉末群雄各怀心思:袁绍表里不一,曹操生性多疑,刘备深藏不露,孙权自负轻狂。这些枭雄,无一易与之辈!
曹操尤为多疑,李牧应其招贤时便心知肚明。他特意选在曹操初入东郡时投效,正应了雪中送炭胜于锦上添花之理。加之其岳父蔡邕与曹操有旧交,自然较他人更受优待。
恪守谋士戒律,李牧自信能比满宠更长寿,甚至可能熬过司马懿!
然而夏侯惇驻军濮阳后,却屡屡造访清泉小筑。借口层出不穷:途经借宿避暑纳凉城中无善琴者独饮无趣切磋武艺族中有适龄侄女云云。
每每拒之门外,夏侯惇便借酒撒泼,次日又亲自修葺毁损之处,纠缠不休。
夏侯将军今日不巡城防,怎有暇来此?李牧笑意不达眼底。
夏侯惇罕见地面露焦色:显谋,出大事了!张邈、陈宫迎吕布入兖州,各郡县纷纷倒戈。荀司马急令我驰援鄄城,护卫主公及众将家眷。
李牧眸光微闪,旋即淡然:将军自去便是,何须告知于我?
见其漠然之态,夏侯惇急道:显谋竟毫不担忧?
有何可忧?李牧从容不迫,此事早在预料之中,将军依计行事即可。
夏侯惇双目圆睁:你竟早知张邈、陈宫要反?为何不早告知于我?
你又未曾问起。李牧神色淡然,恪守谋士不问不言之训。
夏侯惇一时语塞,胸中郁气难平。
不问便不说?
此言竟令他无从辩驳!
他深吸一口气:显谋,你身为濮阳令,就不怕被张邈、陈宫所害?
濮阳城中,几人还识得我这县令?我已一年未踏足县衙。若非你常来清泉小筑,怕无人知晓我尚在城中。李牧瞥了夏侯惇一眼,眼中隐有不满。
兖州之变,他早有预见。
然无凭无据,岂能妄言?
况且张邈与兖州士族动向,曹操未必不知。
本欲驻守鄄城,那里有荀彧、程昱坐镇,更兼曹营家眷所在,固若金汤。
偏生曹操执意命他出任濮阳令。
区区数百石俸禄,何须以命相搏?
思虑再三,他选择隐于市井。
一年光阴,足以让濮阳百姓忘却这位县令。
怎料曹操出征陶谦时,竟将夏侯惇留在濮阳。
不知曹操下了何等钧命,令这莽夫屡屡扰他清静。
夏侯惇哑然。
这便是你荒废政务的缘由?
他忽生一计:显谋既言我不问故不说,那我此刻问你:鄄城可守否?
可守。
濮阳呢?
必失。
为何?
你过于愚钝,恐为吕布所擒。
夏侯惇怒目圆睁:你敢小觑于我?我乃夏侯元让,主公帐下第一猛将,吕布焉能擒我!
李牧抚琴不语,逐客之意昭然。
夏侯惇眼中怒色一闪而逝,终是按下心头火气。
他并非愚鲁之人。
频访李牧,除奉曹操密令外,更因深知此人确有经天纬地之才。
在东郡剿灭黑山黄巾时,李牧屡献奇谋,每计必分上中下三策,皆可克敌制胜。
军师荀彧曾当众赞叹:临阵制胜之能,天下无人能及李牧!
此番荀彧密令夏侯惇进军鄄城时,还特意交代了两件事。
其一,向李牧问计。
其二,护送李牧返回鄄城。
在荀彧看来,让李牧担任县令实在大材小用,唯有在两军对垒之时,方能尽展其惊世才华。
此前弹劾李牧,不过是秉公执法罢了。
荀彧乃谦谦君子,岂会如袁绍帐下谋士那般争权夺利、公报私仇?
显谋兄莫怪,我夏侯惇是个粗人,说话直来直去。夏侯惇爽朗笑道:你说我会被吕布所擒,那定是确有其事。
说罢郑重行礼:显谋兄乃当世奇才,恳请赐教!
谋士三诫有云:不问不谋,谋必三策。
见夏侯惇诚心求教,李牧抚动琴弦,清音绕梁。
既然将军垂询,便献上中下三策。
上策:不问缘由,遇神杀神。凡阻碍将军返鄄城者,皆视为敌寇,格杀勿论!
这般杀伐决断,令久经沙场的夏侯惇也不禁悚然。
显谋兄可否明示?总不至于见人就杀吧?
李牧冷然道:正是见人就杀!未入鄄城前,纵使荀彧亲至,亦当斩之。
夏侯惇大惊失色。
这莫不是在报复荀彧弹劾之仇?
那...下策为何?
李牧挑眉:将军怎不先问中策?
夏侯惇憨笑:先听下策,先听下策。
心里却道:谁不知你三策之中以中策最宜,我自然要先听下策。
下策么...李牧环顾清水小筑,面露不舍:我随将军同返鄄城。
夏侯惇愕然:如此简单?
李牧冷冷瞥向夏侯惇,眼中满是愤懑:简单?若非你走漏风声,我何须在这酷暑时节随你去鄄城?与文姬在此清泉小筑逍遥快活,岂不胜过奔波劳顿?
夏侯惇避开李牧锐利的目光,讪讪转移话题:那...中策如何?想必中策更为妥当。
中策...李牧环视庭院,眼中眷恋更深:留韩浩率二百精锐伪装游侠驻守。你则速往鄄城防备诈降。
仅留二百人?夏侯惇愕然,如何守得住濮阳?
谁说我要守城?李牧嗤笑,这些人是护我周全的。是荀彧派你来问计的吧?他还命你我去鄄城?
夏侯惇瞠目结舌:这就是中策?三策竟无一策是要固守濮阳?
若要守城...李牧竖起两指,给我两千兵,可保濮阳三年无虞!
我总共就两千兵马!夏侯惇气馁,莫非让我单枪匹马回鄄城?
原来你也知晓兵力不足。李牧拂袖,三策任选,速做决断。
夏侯惇陷入踌躇。上策过于激进,下策需李牧同行,中策...他偷瞄李牧不舍的神情,想起这座耗尽家财修筑的避暑胜地。
以显谋之智,中策当为良选。
他执意留守濮阳,必有后手。
既言两千兵可守三年,二百精锐撑三月应当无碍。
夏侯惇猛然击掌:就选中策!
待夏侯惇离去,蔡文姬捧着鱼羹款款而入,眉间凝愁:郎君,战事又起?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