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青萍镇,总带着一股松快的暖意。过了初三,拜年的热闹渐渐淡了,乡亲们却没闲着,有的在院里翻晒去年的稻谷,有的在修补农具,还有的聚在分堂小院,听张老丈讲农时——火盆里的木炭烧得正旺,烤着瓜子和花生,柳轻烟泡了一壶热茶,林惊尘和苏慕言坐在一旁,手里拿着纸笔,把张老丈说的要点一一记下,准备补充进《田间互助实操小册》。
“正月里虽不用下田,却要把春耕的准备做足。”张老丈磕了磕手里的瓜子,指着窗外的田埂,“你们看,雪化得差不多了,再过半月就是雨水,雨水一到,地就软了,得提前把农具修备好,种子选好,不然等节气到了,手忙脚乱的,耽误了播种,一年的收成就受影响。”
林惊尘赶紧在纸上记下“正月备春耕:修农具、选种子”,又抬头问:“张老丈,种子怎么选才好?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是不是要挑颗粒饱满的?”
“没错!”张老丈点头,眼里满是赞许,“选种子要‘看、摸、闻’——看颗粒,要饱满、无虫眼;摸手感,要干爽、不粘手;闻味道,要带着新粮的清香,没有霉味。选好后,还要放在太阳下晒两天,杀杀里面的虫卵,这样播种后,出芽率才高。”
苏慕言在一旁听得认真,手里的笔也没停,却还是忍不住问:“那农具呢?锄头、铁锹坏了,修修就行,要是不够用,怎么办?”
“不够用,就找惊尘打!”张老丈笑着看向林惊尘,“惊尘的手艺好,打的农具结实耐用,乡亲们都信得过。过两天,让四堂的代表统计一下,谁家缺锄头,谁家缺铁锹,统一报给惊尘,赶在雨水前打好,不耽误春耕。”
“好!我这就去跟各堂代表说!”苏慕言立刻起身,刚走到门口,又想起什么,回头问,“对了,春耕的时候,要不要请柳姑娘去田里看看?万一麦苗有毛病,也好早点治。”
“当然要!”柳轻烟放下手里的茶壶,笑着说,“我正想跟你们说,过两天我去田里转一圈,看看麦苗的长势,顺便教乡亲们怎么识别麦苗的常见病,比如黄叶病、锈病,怎么用草药防治,不用花钱买农药,还环保。”
林惊尘点头,把这些都记在纸上,心里渐渐有了正月备耕的计划:先统计农具需求,赶制新农具、修补旧农具;再组织乡亲选种、晒种;最后让柳轻烟去田里巡查麦苗,教乡亲们防治病害,确保春耕顺利。
接下来的几天,青萍镇渐渐忙了起来。各堂代表把缺农具的名单报给了林惊尘,他在铁匠铺里开了火,从早到晚敲打着铁器,“叮叮当当”的声音,伴着炉子里的火光,成了镇里最踏实的声响。苏慕言有空就来帮忙拉风箱,还跟着林惊尘学修农具——断了的锄头柄,他学着用木楔子加固;钝了的铁锹头,他学着用锉刀打磨,虽然动作还略显生疏,却格外认真。
柳轻烟则带着两个学徒,每天去田里巡查。她手里拿着一根细棍,轻轻拨开麦苗,仔细观察叶片的颜色,见有麦苗叶子发黄,就蹲下身,摸了摸土壤的湿度,又翻看叶片背面,确认是缺水导致的,就告诉旁边的乡亲:“这苗是缺水了,等过两天天气暖和点,浇点水就行,不用施肥,不然容易烧根。”
遇到有乡亲不懂的,她就耐心讲解,还把常见的病害症状、防治方法,写在纸上,贴在田埂边的石头上,方便乡亲们随时看。有的乡亲家里有老人孩子,没时间去田里,她就主动上门,告诉他们家里麦苗的情况,该怎么做,让每个乡亲都放心。
张老丈则带着几个有经验的乡亲,帮着大家选种子。他们把去年收的稻谷、小麦,摊在晒场上,一颗颗挑选,把瘪粒、虫粒挑出来,剩下的饱满种子,放在竹篮里,再搬到太阳下晒,晒的时候还时不时翻动,确保每一颗种子都能晒到太阳。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青萍镇又热闹了一回。傍晚时分,乡亲们都聚在镇口老槐树下,手里提着柳轻烟编的小灯笼,孩子们则拿着苏慕言剪的兔子灯,围着大灯笼转。林惊尘和张老丈,在老槐树下搭了个小台子,林惊尘写了几副关于春耕的灯谜,比如“春种一粒粟(打一农具)——答案:种子篮”“雨水润良田(打一农活)——答案:浇水”,孩子们围着猜灯谜,猜对了就能领到一颗芝麻糖,笑得格外开心。
猜完灯谜,大家又一起煮汤圆。柳轻烟调了两种馅料,一种是豆沙的,一种是芝麻的,煮好的汤圆,浮在锅里,像一个个白胖胖的小月亮,咬一口,甜丝丝的,暖到了心里。大家围坐在火盆旁,吃着汤圆,聊着春耕的准备,眼里满是期待。
过了元宵节,正月渐渐接近尾声,天气也越来越暖和,田埂上的泥土,已不再结冰,踩在上面软软的,麦苗也渐渐返青,从土里探出头,绿油油的,格外精神。张老丈看了看天色,对林惊尘说:“再过三天就是雨水,咱们明天就组织乡亲们,把田里的排水口再清理一遍,雨水一到,雨就多了,别让水积在田里,淹了麦苗。”
“好!”林惊尘立刻点头,当天就让苏慕言去通知乡亲们,明天一早,在镇西田埂集合,清理排水口。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乡亲们就扛着铁锹、长杆,来到田埂上。林惊尘和苏慕言,负责用铁锹把排水口周围的泥土挖开;张老丈带着几个老人,用长杆把排水口深处的落叶、杂草挑出来;柳轻烟则在一旁,给大家递热水,见有人不小心滑倒,就赶紧上前扶起来,给摔疼的地方涂药。
大家分工合作,没一会儿,就把田里的排水口都清理干净了。张老丈蹲在排水口旁,看着里面通畅的水道,笑着说:“这样就好了!雨水一到,就算下大雨,水也能顺利排出去,不会淹了麦苗,春耕也能顺利开始了。”
乡亲们也都松了口气,有的坐在田埂上休息,有的则看着绿油油的麦苗,笑着说:“有张老丈和林公子在,咱们种地就放心了!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
林惊尘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他蹲下身,轻轻摸了摸麦苗的叶子,叶子上的露珠沾在手上,凉丝丝的,却透着一股生机。他从怀里掏出青铜令牌,放在田埂上,令牌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与远处的堤坝、近处的麦苗,构成了一幅安稳的画面——这就是他想要的日子,有农桑,有乡亲,有身边的家人,有这方土地的生机与希望。
“雨水一到,咱们就开始选秧田,育水稻苗。”林惊尘站起身,对乡亲们说,“秧田要选向阳、肥沃的,还要提前翻土、施肥,咱们一起动手,把秧田整好,育出壮壮的秧苗,为春耕做好准备!”
“好!”乡亲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在田埂上回荡,与麦苗的清香、泥土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格外清新。
夕阳西下,乡亲们渐渐散去,田埂上只剩下林惊尘、苏慕言、柳轻烟和张老丈。他们坐在田埂上,看着绿油油的麦苗,看着通畅的排水口,心里满是期待——雨水将至,春耕即始,新的一年,新的耕耘,也必将迎来新的丰收。林惊尘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很忙,会很累,却也会很充实,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的家园努力,在为安稳的日子奋斗,这份忙碌,值得。
喜欢剑起万里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剑起万里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