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知州大人在偏袒丐帮。而且自己三人确实杀了几个乞丐还有两个同伙的武林中人。州官老爷说不能偏听偏信,要去调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玄翊三人也不好立刻发作。只能在州衙被软禁起来,静观其变。
那闵世骧退堂后,也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午饭桌上,贤惠体贴的闵夫人知道丈夫是在公事上碰到难题了,很是善解人意的给丈夫斟了一杯酒,给丈夫夹了许多平时爱吃的菜,温言劝道:“老爷是在衙门有什么难事吗?实在不行,咱就不当这个官了,省得操劳。反正咱们也儿大女大,各有前程;以咱们自家祖传家业,也不愁吃穿用度的。这官场上的事错综复杂,人情淡泊,尔虞我诈,争名夺利,残忍冷血。老爷你谦谦君子确实不适合做官……”
闵世骧喝了口酒,叹了一口气:“夫人平时也劝我不要当这个父母官。可我总想光宗耀祖,也为宿州百姓办点实事。但这官也确实不好当啊。不管是当贪官还是当清官都很艰难。对百姓总感觉自己很多事无能为力,对辖下百姓造福甚少,愧对子民;对上面,自己做的再好,也得不到上级赏识,总让人觉得怀才不遇;对同僚时,又不能失去我平素做人的原则,但不同流合污又很难有好的人缘。以往这宿州的官还是好做,毕竟是太祖的龙兴之地,又是马皇后的娘家,治安、经济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受朝廷关照。可今天这个案子也就是因为这个“得天独厚”才难办啊……”
慧质兰心、才思敏捷的小女儿闵令仪道:“难道爹爹今日的案子与皇亲国戚有关”?
闵世骧叹气道:“真与皇亲国戚有关,反倒好办了,报于宗人府就是。关键现在这桩案子推不掉,审不了,判也不好判。想和稀泥混过去也不行。一来影响太恶劣,百姓民愤极大;二者确实被告作案手段令人发指,不严惩凶手,我良心有愧;其三,那原告是吃饱饭没事干的武林中人,对这种能扬名立万、行侠仗义的事肯定会死盯不放”。
“关键被告是丐帮,众所周知,从太祖立国以来,丐帮作为扶龙功臣,虽没入仕,但在朝廷,在民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咱们凤翔宿州的乞丐那是和太祖一起起兵造反的,虽说早已不是当年那波从龙乞丐,但那凤翔丐帮总舵余荫尚存,底蕴还在……”
闵令仪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案子呢?这么复杂的”。
于是闵世骧将一大早就过堂的案子一五一十的讲给家人听了。
闵夫人当场就为那些可怜的孩子流下了同情、怜悯的泪水。闵令仪也是义愤填膺,含泪欲滴。娘俩都是善良的人,都表示支持重判被告,深挖到底,彻底端掉罪恶根源。
倒是身为宿州巡检司的闵家老三闵令威深知此事关系颇大,不是父亲一个小小五品知州能断决的。
闵令威是闵家老三,从小就不爱读书,偏偏喜欢舞刀弄枪,五岁就开始跟着家中护院武师们学了些防身术,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满十二岁后又费尽周折拜在了少林俗家弟子华国雄门下。那华国雄当年已六十有余,早已不亲自收徒了。他本是少林方证大师的第七弟子,辈分极高,内外功早已达顶尖高手行列。不过看在闵家乃书香门第,名门大族,闵家在当地平素口碑也好,又是少林寺的大施主之一,加上闵令威为人正直能吃苦,确实也有习武的天份,所以华国雄才欣然收下这个关门弟子。
在华国雄的亲自倾囊相授下,闵令威苦学7年没回一次家。到十九岁才功成出师。今年刚满二十,年前轻松中了武举,就在宿州当了名巡检,巡检虽是九品,但比捕头好,捕快是没有品级的,连捕头也一样没品级。本来闵令威艺成后是要去浪迹江湖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不过家族中长辈都不赞成,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做了个巡检。
在闵家这种传世快两千年的书香门第,名门大族,家规祖训是最严格最重要的。闵家第一祖训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过好在闵世骧的大儿子、二儿子都是读书人,而且都已考取了功名,二儿子闵令懋在礼部任侍郎,官拜正三品,大儿子闵令珩在翰林院任大学士,官至二品。这个小儿子从小不爱读书,父母也没办法,不过学点武术防身,保家卫国,也不是坏事。所以闵令威是了解一些武林之事。
当下闵令威道:“那丐帮乃天下第一大帮,帮中高手众多,又统率着全国上万叫花子,财大势大,加之本朝对叫花子一向持怀柔示好态度。所以这个案子不好办,别说我们小小宿州,就是凤翔府,甚至朝廷对丐帮之事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今天这个案子已经在宿州城引起了很大轰动,不给百姓一个交待,也说不过去啊”……
喜欢一剑封候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一剑封候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