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一位三国时期的“清流”人物。说他清流,不是因为他有多与世无争,而是因为他在那个抢地盘、争功劳比抢红包还积极的年代,硬是活出了一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定。
这位大佬,就是曹操麾下的儒将——李典。
要是把曹魏集团比作一个快速扩张的创业公司,那李典绝对是那个最让cEo省心的联合创始人:能力在线却从不争权,资历老道却甘当绿叶,明明能靠元老身份吃老本,却偏要凭实力和格局赢得尊重。
一、李典的“天使投资人”出身
先来看看李典的初始设定。他不是普通打工人,而是带着初始团队和启动资金入局的。
李典的伯父李乾,早年在乘氏县拉起了一支队伍,算是当地有名的“民间风投”。曹操在兖州创业初期,李家就进行了“天使轮投资”,带着几千门客入股曹氏集团。这相当于今天你带着整个技术团队和项目资源空降阿里p9,起点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但李典这个“富二代”当得有点另类。他就像今天那些继承了家业却偏要自己考证上岗的创二代:明明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分红,却非要在项目一线证明自己。
二、李典的“佛系管理哲学”
李典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深谙“不争是争”的职场智慧。
官渡之战后,曹操团队进入高速扩张期。其他将领都在拼命抢地盘、扩编制,李典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主动把在乘氏的部曲家族一万三千多人全部迁到邺城,这操作相当于把自己公司的控股权无偿转让给了集团总部。
换成今天的职场场景就是:
老板:“今年给你们部门追加500万预算,再招100人。”
李典:“老板,我团队精简一下就好,资源给更需要的前线部门吧。”
同事:???
这种主动“交兵权”的行为,在吕布看来估计是脑子进水,在曹操看来却是懂事得让人心疼。从此曹操对李典的信任度直接拉满——一个有能力还不贪权的下属,哪个老板不爱?
三、李典的“技术型直男”操作
别看李典平时佛系,关键时刻却是典型的技术直男思维。
逍遥津之战前,军事会议上吵成一锅粥。张辽主战,乐进观望,眼看要错过最佳战机。李典默默听完双方需求,轻描淡写来了句:“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别吵了,这事儿要看方案可不可行。我跟他(张辽)虽然不太熟,但不会把个人情绪带进工作。”
这格局,瞬间秒杀今天那些在会议室为KpI扯皮的职场人。更绝的是,他当即表示愿意放弃成见,配合张辽执行这个高风险项目。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逍遥津之战成为经典案例,张辽封神,而李典就像那个在项目复盘会上默默补技术文档的架构师,功劳簿上排名不靠前,但懂行的都知道没他这项目早黄了。
四、李典的“终身学习人设”
李典还是个罕见的“学习型武将”。《三国志》记载他“好学,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放在今天,他就是那个工作再忙也要坚持读mbA的高管。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其他将领下班后都在喝酒撸串吹牛逼,李典却在家里点灯夜读《春秋》。同事朋友圈晒的都是战场杀敌的短视频,他分享的却是读书笔记和行业洞察。
这种文化人设,让他在曹魏集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当其他将领还停留在“打仗就是硬刚”的层面时,李典已经懂得运用战略思维和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
五、李典的“超前退休计划”
最让人唏嘘的是李典的早逝。三十六岁,正当壮年,却突然病逝。
这就像今天某个年轻高管,刚被评为年度优秀合伙人,正准备大展拳脚时突然递交了病退申请。曹操为此痛惜不已,后来追念功绩时还特意给李典的儿子加封。
但换个角度想,李典或许活出了另一种成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个人价值最大化,然后急流勇退,留下一个近乎完美的职场形象。没有卷入后期的权力斗争,没有经历兔死狗烹的悲剧,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
六、李典的“现代职场启示录”
李典的职业生涯,给今天的打工人提供了另一种成长路径:
第一,有时候不争就是最大的争。
在人人都在抢功劳的时候,主动退一步反而能让老板看见你的格局。
第二,持续学习是最稳的投资。
李典的儒雅人设不是装出来的,是实打实读书读出来的。这在知识迭代飞快的今天尤其重要。
第三,靠谱是最好的通行证。
不需要和所有人都做成朋友,但要让所有人知道:和你合作,放心。
第四,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曹魏一众猛将中,李典靠的不是最能打,而是最可靠。这种差异化的职场定位值得学习。
第五,懂得及时交牌。
在合适的时候把资源和权力交还给组织,往往能获得更大的信任和空间。
七、假如李典穿越到现代
如果李典穿越到今天的职场:
场景一:晋升答辩
领导:“这次晋升名额有限,你有什么优势?”
同事A:“我连续加班三个月!”
同事b:“我搞定了一个大客户!”
李典:“我整理了部门所有的项目Sop,新人培训时间缩短了一半。”
领导:“就你了!”
场景二:团队冲突
同事A:“这个需求做不了!”
同事b:“明明是你技术不行!”
李典:“这是三个替代方案,需要的话我可以协助沟通。”
众人:“大佬带带我!”
场景三:年终分红
老板:“今年利润不错,给大家多发奖金。”
李典:“我的那份投入部门学习基金吧。”
老板:(这孩子也太懂事了)
结语:致当代的“李典”们
其实,每个公司都有李典这样的存在:
他们可能是那个主动分享经验的技术大牛;
可能是那个把晋升机会让给年轻人的老员工;
可能是那个在跨部门协作中从不扯皮的接口人。
他们或许不会第一个被想起,但绝对是最被信任的那个;
他们或许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一定是团队最稳的压舱石。
在这个人人都在争当“吕布”的年代,或许我们可以偶尔学学李典:
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长远布局;
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格局胸怀。
毕竟,职场是场马拉松。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最懂得分配体力的。
这大概就是:不争不抢,自有风光;不急不躁,终成大道。
(完)
喜欢笑谈历史名人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笑谈历史名人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