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影号”携带着未启的门扉之谜与沉甸甸的远古信息,悄然返航吕宋。其带回来的,并非预想中能立刻扭转乾坤的星陨神器,而是一份更为庞大、也更为沉重的“遗产”——关于一个失落文明的辉煌、悲壮与其所面对的恐怖之敌的惊鸿一瞥,以及一个关于文明成长路径的深刻诘问。
李参将在得知最终决定后,沉默了许久。他望着南方海域的方向,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没有责备,也没有坚持。或许,在亲眼目睹了“龙威”号与深渊之门的同归于尽后,他内心深处也明白,有些力量,确实不是现阶段的人类可以轻易驾驭的。那信息流中“承吾敌”三个字,蕴含的因果太过恐怖。
陈默和玄玑子则立刻投入了对带回信息的梳理与解读工作。那庞大信息流中蕴含的、关于“多相水晶核心”更基础的原理阐述,如同醍醐灌顶,为之前许多晦涩难懂的蓝图细节提供了理论支撑。这并非直接的技术图纸,而是通往技术的“哲学”与“数学”。
“我们之前一直在试图‘模仿’蓝图的结构,”陈默兴奋地对核心团队成员说道,“但现在我们开始‘理解’它为何要如此结构!这关于能量在多维场域中的流转规律,关于物质与灵能的基态耦合……总督大人留下的‘钥匙’,现在才真正开始向我们展示锁孔后的世界!”
研究的重心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从急功近利的“复现”,转向了更为扎实的“理解”与“推导”。基于新的认知,“雷霆司”开始着手修订“多相水晶核心”的研发路径,虽然完整核心的制造依旧遥远,但一些衍生的、相对基础的技术突破开始涌现:更高效的能量传输与存储材料,初步的场域稳定技术(可用于改善通讯和探测环境),以及对灵能更为精细的观测和引导方法。
这些“副产品”虽然不具备毁天灭地的威力,却如同涓涓细流,开始反哺吕宋的整个工业与技术体系。格物学堂的教材被迅速更新,新一代的学子们开始接触到一个更加系统、也更加接近宇宙本质的知识体系。
与此同时,关于星陨文明与“圣主”(信息流中称之为“虚空掠食者”或“秩序之敌”)关系的碎片信息,经过玄玑子与陈默的共同努力,被拼凑出了一个模糊而骇人的轮廓:
“圣主”并非某种自然诞生的邪恶神只,它更像是一种在宇宙尺度上存在的、以吞噬有序文明与物质为生的现象或机制。星陨文明在其鼎盛时期遭遇了它,并与之爆发了波及星河的战争,最终不敌,残存的火种散落各方,以期躲避并寻找对抗之法。苍梧大陆的“圣主”,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触须”或者被其污染、同化的前哨。
这个认知,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渺小与压力。他们的敌人,远比想象的更加庞大和恐怖。
在这一背景下,吕宋基地内部关于未来发展路径的争论,虽然并未完全消失,却逐渐趋于统一。无论是李参将代表的军方,还是陈默代表的技术派,都达成了一个核心共识:在真正理解并掌握“多相水晶核心”所代表的的力量层级之前,在自身文明没有做好承担相应“因果”的准备之前,生存、发展、夯实根基,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我们不能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南海一隅,甚至不能只盯着苍梧大陆。”在一次高层战略会议上,李参将首次明确提出了战略转变,“我们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人口,更强的工业能力,来支撑未来的挑战。总督大人当年提出的‘星辰大海’,并非虚言。”
一个名为 “深蓝基石” 的长期发展规划被提上日程。其核心要点包括:
1. 技术扩散与工业升级: 在确保核心军事技术保密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将部分成熟的、利于民生的工业技术(如改良农具、基础机械、公共卫生设施)向大明本土,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推广,提升整个帝国的生产力水平,也为未来的技术跃进培育土壤和市场。天津卫格物分苑的作用被进一步提升,成为技术北传的枢纽。
2. 海洋扩张与资源获取: 加大对新大陆(美洲)、澳洲以及南洋各群岛的探索与开发力度,建立更多的海外补给点和潜在殖民地,获取那里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和战略空间。为此,新一代的、更适合远洋航行和殖民的蒸汽-风帆混合动力船只开始设计。
3. 人才培养与体系建立: 扩大格物学堂的规模,建立更完善的技术等级认证和晋升体系,吸引大明境内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格物”事业。同时,开始秘密遴选和培养能够理解和研究星陨信息、具备跨学科思维的战略科学家。
4. 对苍梧大陆的长期监控与隔离: 放弃短期内反攻苍梧大陆的激进想法,转而建立永久性的海上监控网络,严密监视大陆上“圣主”污染的变化。同时,研究信息流中提到的“净化”相关理念,尝试寻找遏制或逆转污染的方法。
这个规划,务实而长远,它承认了当前的局限,也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就在“深蓝基石”计划悄然启动的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为这略显沉重的基调带来了一丝异样的色彩。
一名“雷霆司”的技术员,在对“深蓝之钥”与遗迹共鸣时的能量数据进行深度复盘分析时,注意到了一个极其微弱、几乎被淹没在主信号背景噪音中的异常能量印记。这个印记并非来自遗迹,也非“深蓝之钥”本身,其频率特征……与凌云总督的灵能特征有着高度相似性,但又似乎更加……弥散和融入了某种更大的背景之中。
“这……这不可能!”技术员最初以为是自己计算错误,但反复验证后,结果依旧。
他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陈默和玄玑子。
玄玑子得知后,闭目感应了许久,最终,他睁开眼,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与一丝微弱的希望。
“总督大人的灵韵……并未完全消散。”他的声音带着颤抖,“在那奇点爆炸的最终时刻,他的意志或许并未被彻底湮灭,而是……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与那片区域的空间、能量,甚至与……那破碎的‘门’的规则本身,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这个推断太过惊世骇俗,甚至超越了现有科学的理解范畴。是真实的残留,还是数据误差与悲痛期望结合产生的幻觉?
陈默下令对此进行最高级别的秘密研究,但对外严格封锁消息。因为无论真假,这个消息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动荡。
希望的星火,即便再微弱,也已在黑暗中悄然点燃。
吕宋基地,这个失去了伟大舵手的文明方舟,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与分歧后,终于找准了自己的航向——不再追求一步登天的捷径,而是选择俯下身,默默耕耘,将凌云留下的知识与意志,化为自身最坚实的基石。
他们放弃了打开一扇可能通往毁灭的门,却为自己,也为整个文明,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也更需谨慎前行的……未来之门。
深蓝的基石,正在一块块垒砌。
而那渺茫的星火,也在无尽的深空中,静静地等待着燎原之日。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