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冷眼破鸿蒙

首页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神武天帝十龙夺嫡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穿越南宋当皇帝长宁帝军佣兵的战争明末求生记雪落关山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冷眼破鸿蒙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全文阅读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txt下载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章 第11章 案àn,“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案àn,考察,核实。王充《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相违:互相矛盾。)

我们对王充《论衡·问孔》中“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这一核心论点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 原文、注释及翻译

1. 原文节选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是《论衡·问孔》篇的开篇论点之一,王充在提出此观点后,列举了大量具体例子来证明。其中一例是关于孔子对待弟子公冶长和南容的论述: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俱不如也。”是贤颜渊,试以问子贡也。

问曰:孔子所以教者,礼让也。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孔子笑之。使子贡实愈颜渊,孔子问之,犹曰不如;使实不及,亦曰不如。非失对欺师,礼让之言宜谦卑也。今孔子出言,欲何趣哉?使孔子知颜渊愈子贡,则不须问子贡。使孔子实不知,以问子贡,子贡谦让,亦不能知。使孔子徒欲表善颜渊,称曰“贤哉回也”,则足以矣,不必定须问子贡而后知其贤也。曰:“汝与回也孰愈?”曰:“弗如也。”然则皆有不如之辞,何谓有胜负之论乎?

2. 注释

· 案:考察,核查。

· 贤圣:此处主要指儒家尊奉的圣人,如孔子、孟子。

· 相违:互相违背,前后矛盾。

· 相伐:伐,攻击。此处指文章前后自相抵触。

· 仓卒:同“仓促”,匆忙。

· 难问:难,驳难,质疑。问,追问,请教。

· 愈:胜过,更好。

· 趣:意向,目的。

3. 翻译

(王充说)当今的儒生学者,喜欢迷信老师(的说法)并认为古代的一切都是对的,认为圣贤所说的话都没有错误,专心一意地讲习学习,却不懂得提出辩驳和疑问。圣贤们动笔写文章,虽然经过周详细致的思考,还不能说完全符合实际,何况是仓促之间说出来的话,怎么能全都正确呢?既然不能全都正确,当时的人却不懂得去辩驳;或者有时候说得对,但意思隐晦难以理解,当时的人也不懂得去追问。(我)考察圣贤的言论,发现他们前后多有互相矛盾之处;他们的文章,前后也多有自相抵触的地方。 当今的学者,却不懂得这一点。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强一些?”子贡说:“我怎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这本来是)孔子认为颜渊贤能,并用这个问题来试探子贡。

(王充)质问说:孔子用来教导人的是礼让。子路说“治理国家要依靠礼,但他说话不谦让”,孔子就讥笑他。假使子贡确实比颜渊强,孔子问他,他尚且要说自己不如;假使确实比不上,也当然会说不如。这并非回答失实欺骗老师,而是按照礼让的规范应该说谦卑的话。如今孔子说这话,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呢?如果孔子知道颜渊胜过子贡,那就不需要问子贡。如果孔子确实不知道,因而去问子贡,子贡谦让,结果还是不能知道(谁更强)。如果孔子只是想表彰颜渊的优点,称赞一句“颜回多么贤德啊!”,那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一定要通过问子贡然后才知道颜渊的贤能。(现在却问:“你和颜回谁更强?”(子贡答:)“不如他。”既然两人都有“不如”的言辞,哪里还能分出胜负高下的结论呢?)

二、 创作背景

1. 作者王充与《论衡》

· 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他出身寒门,一生仕途不顺,主要精力用于着述。他的思想极具批判精神,不盲从权威。

· 《论衡》 是其代表作,书名意为“衡量、评论当时言论的标准”。全书主旨是“疾虚妄”,即批判当时社会流行的各种虚妄迷信之说,追求实证和真理。

2. 汉代思想背景

· 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推上神坛,孔子也被逐渐神化为“圣人”。

· 到了东汉,与儒家经典相结合的谶纬神学极度盛行。这种学说将儒家经典神秘化,附会各种预言和神话,使得儒学充满了虚妄和迷信色彩。当时的儒生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盲目崇拜,认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不敢有丝毫质疑。

3. 《问孔》篇的写作动机

正是在这种“造神运动”和思想僵化的背景下,王充写作了《问孔》篇。他并非要全盘否定孔子,而是要打破对孔子的盲目迷信,恢复理性的思考。他旨在说明:圣人也是人,其言论并非句句是真理,也会有逻辑不通和自相矛盾之处。敢于质疑权威,才是追求真知的正确态度。

三、 寓意与阐释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这句话,是王充批判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寓意深刻:

1. 反对盲从,提倡理性批判:这是最核心的寓意。王充挑战的是“好信师而是古”的学术奴性。他认为,真正的学者不应做经典的传声筒,而应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考察的能力。

2. 破除“圣人完美”论:王充将孔子从神坛拉回人间。他指出,圣人写作尚且不能完全符合实际,何况是日常的即兴发言?因此,圣人的言论存在错误和矛盾是完全正常的。这打破了思想禁锢,为自由思考开辟了空间。

3. 强调逻辑与实证:王充在《问孔》中,不是进行人身攻击,而是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指出孔子言论中的逻辑漏洞和前后矛盾之处。这种方法论本身,就树立了一个理性分析的典范,强调言论必须经得起逻辑和事实的检验。

4. “问”是“学”的必经之路:王充认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必然包含“问难”这一环节。只有通过不断的质疑和追问,才能深入理解,辨别真伪,推动认识的发展。

四、 结合现实论述

王充的思想在今日,依然振聋发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 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启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相互矛盾的观点和言论,其中不乏所谓的“专家说”和“权威发布”。如果我们缺乏王充那样的批判性思维,就会沦为信息的奴隶,被谣言和偏见所左右。我们必须学会“案其言”,即考察信息来源、逻辑链条和事实依据,而不是盲目相信“权威”或“流量”。

2. 在学术与教育领域的意义:我们的教育有时仍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的能力。王充的精神提醒我们,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培养信仰者,而是培养思考者。 健康的学术环境应该鼓励“问难”,允许挑战权威理论,这才是科学进步和文化创新的源泉。

3. 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决策和判断。是盲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迷信某位领导的“金口玉言”?王充告诉我们,敢于并善于对任何既定的结论提出“为什么”,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是个人成熟和智慧的表现。 这种能力能帮助我们避免陷入集体无意识,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4. 对“造神”文化的警惕: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一旦将某个人或某种思想神化,不允许质疑和讨论,就意味着思想的僵化和死亡的开始。王充的《问孔》是对一切“造神”行为的超前警示。保持理性的怀疑精神,是防止社会陷入狂热和非理性的重要屏障。

结论: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不仅仅是一句古代哲学家的论断,它更是一种永恒的、宝贵的理性精神。它呼唤我们从盲从与迷信中醒来,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敢于对一切权威和习以为常的说法问一句:“真是这样吗?”这,正是王充留给后世最伟大的精神遗产。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NBA:我以控卫封神抗日之烽火特战组此生只想宠你上仙别跑徒儿来了天眼仙医吴北超级仙王在都市帝王冷妃我从末世归来末日乐园凌天至尊英雄联盟之极品天才不死医圣手天武神帝云飞扬林雨初主角叫楚剑秋柳天瑶的小说万古杀帝我!清理员!大明最强皇太子夜玄周幼薇无渊大地我家萌妃超级甜
经典收藏万世秦疆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大明最狠总兵我在秦朝当神棍穿越红楼之军功封王妖孽的小王爷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他逃她追,王妃逐渐黑化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大隋:全能败家子锦衣卫创始人崇祯有把枪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王爷太坏,王妃太怪我是关陇老秦人此刻,万代帝王,奉我为神!回到远古带领部落一统华夏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我爷是刘邦
最近更新三国:玄行天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水浒新梦我的发小是朱元璋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大唐中兴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大周皇商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铁马冰河肝胆照从少爷到皇帝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冷眼破鸿蒙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txt下载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最新章节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