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秋意漫进澈心文娱的创作工坊时,窗外的银杏叶正染成金红。工坊内没有喧嚣的讨论,只有淡淡的墨香与线香交织,墙上悬挂着《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复刻、苏轼《寒食帖》的书法拓本,以及一叠叠标注着“宋词场景考据”的手稿。苏澈坐在靠窗的茶桌旁,指尖摩挲着一本线装《宋词选集》,书页间夹着的便签上,密密麻麻写着对“苏轼黄州岁月”“李清照南渡前后”的场景构想——《宋词故事》舞台剧的立项筹备,已在无声中酝酿许久。
“苏总,赖导到了。”张岚轻声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一位身着素色亚麻长衫的老者,面容清癯,眼神明亮,正是蓝星华国话剧界的泰斗级人物,赖声川(平行世界对应人物)。他刚一进门,目光便被墙上的宋代文人生活图鉴吸引,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指尖轻轻拂过图鉴上的“西园雅集”场景:“这是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复刻吧?人物的姿态、器物的摆放,甚至案上的笔墨纸砚,都还原得极为精准。”
苏澈起身相迎,笑着递上一杯热茶:“赖导果然慧眼。为了筹备《宋词故事》舞台剧,我们从历史经典全库中提取了大量宋代生活、艺术资料,小到词人的茶具形制,大到临安城的街景布局,都做了细致考据。这次邀请您,就是希望能借助您的舞台美学与叙事功力,让宋词不止于‘读’和‘听’,更能‘看’和‘感’。”
赖声川接过茶杯,目光落在茶桌上的《宋词故事》初步脚本上:“我早有关注你们的唐宋文化Ip,《宋词故事》动漫的水墨风格和情感表达,让我看到了宋词的现代生命力。但舞台剧与动漫不同,它需要即时的情感共鸣和空间的沉浸感。”他翻开脚本,指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章节,“比如这段,如何将‘大江东去’的豪放与苏轼内心的苍凉,通过舞台语言呈现?单纯的吟诵或表演,都容易显得单薄。”
“这正是我们想与您探讨的核心——‘宋词吟唱+话剧’的融合。”苏澈示意林墨展开舞台初步设计图,“我们计划邀请国家级宋词吟唱传承人,将《念奴娇》《醉花阴》等经典词作谱曲,用宋代的‘小唱’‘嘌唱’技艺演绎,作为话剧的情感主线和转场纽带;话剧部分则聚焦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四位词人的人生片段,通过‘一景多时空’的舞台设计,让不同词人的故事在同一空间交织,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林墨补充道:“舞台设计会采用‘宋代园林+水墨光影’的风格。主舞台以可拆卸的亭台楼阁为核心,参考《营造法式》的建筑规制,亭柱、栏板的雕花都是宋代样式;背景则用巨型纱幕,通过投影呈现水墨风格的江景、雪景、庭院,比如演绎《醉花阴》时,纱幕上飘起细雨与菊花疏影,配合词人的吟诵,营造‘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境。”她顿了顿,拿出一个微缩模型,“您看,这个亭台可以旋转,转一面是苏轼的黄州雪堂,转另一面就是李清照的青州书斋,通过光影切换,实现时空流转。”
赖声川眼中闪过亮光,接过微缩模型仔细端详:“这个设计好!宋词的魅力在于‘意在言外’,舞台也该如此,留白与转换能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他翻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章节,“辛弃疾的豪放不是外放的张扬,而是压抑后的爆发。我们可以在舞台一侧设置半开放式的军营场景,他抚摸宝剑时,纱幕上浮现战场虚影,吟唱声从低沉渐至激昂,再突然收束,突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壮。”
赵凯适时插话:“我们可以加入轻度的AR技术,不破坏舞台的古典质感,却能增强沉浸感。比如演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AR技术让一轮明月从舞台中央缓缓升起,光影洒在观众席,配合合唱式的吟唱,让观众仿佛置身苏轼笔下的中秋之夜。”他补充道,“所有技术都将服务于情感表达,不会喧宾夺主,比如辛弃疾的宝剑出鞘时,AR光影只会勾勒剑的轮廓,配合音效,突出他的壮志未酬。”
“考据要严,表达要活。”赖声川放下模型,语气愈发郑重,“我年轻时研究宋代戏曲,深知‘词为曲之骨’。舞台上的每一句吟唱、每一个动作,都要贴合词人的身份与心境。苏轼的步态要洒脱中带沉稳,李清照南渡前的动作要轻盈雅致,南渡后则多了几分凝重,这些细节都要从史料中寻找依据。”他看向苏澈,“你们的历史经典全库,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吗?比如宋代文人的礼仪、服饰的穿着规范、甚至不同词人的书法风格,这些都可能成为舞台上的点睛之笔。”
“赖导放心。”苏澈打开终端,调出历史经典全库的宋代板块,“这里有《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的完整记载,还有宋代文人的书信、手札,甚至连苏轼在黄州时的饮食、李清照常用的砚台形制,都有详细数据。比如苏轼的‘东坡肉’,我们不仅能还原做法,还能在舞台上设置一个微型灶台,让演员在表演间隙‘烹制’,香气与场景结合,更能让观众代入。”
接下来的一周,赖声川与澈心团队密集研讨,确定了舞台剧的核心架构:全剧分为“汴京繁华”“乱世流离”“山水寄情”“家国情怀”四个篇章,以宋词吟唱串联,通过12个核心场景,展现四位词人的人生轨迹与时代变迁。赖声川提出的“词境可视化”理念,被融入每一个细节——《雨霖铃》的长亭送别,舞台地面会随着吟唱声缓缓浮现落叶与流水的光影;《破阵子》的沙场梦回,AR技术让铠甲虚影覆盖演员身形,配合鼓点,再现战场的肃杀。
“吟唱部分是关键。”赖声川在与宋词传承人合作时强调,“不能用现代的唱腔演绎,要还原宋代的音韵节奏,比如《清平乐》的明快、《声声慢》的舒缓,同时要与演员的表演情绪同步。苏轼吟唱‘一蓑烟雨任平生’时,声调要从低沉渐至豁达;李清照吟唱‘寻寻觅觅’时,要带着哽咽的气声,让词韵成为情感的延伸。”
舞台剧立项发布会选在江城文化中枢的露天广场举行,当天秋风和煦,广场上挤满了慕名而来的观众与媒体。当主持人宣布《宋词故事》舞台剧正式立项,由赖声川执导,采用“宋词吟唱+话剧”形式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赖声川站在台上,手持《宋词选集》,语气深情:“宋词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它有苏轼的豁达、李清照的细腻、辛弃疾的豪情、柳永的温婉。这次,我们要把这些文字变成舞台上的光影与歌声,让大家在剧场里,与千年之前的词人对话。”
苏澈补充道:“舞台剧的首演将在明年春天举行,演出场地选在新建的江城宋韵剧院,剧院的建筑风格完全还原宋代戏楼,能容纳1200名观众。我们还将同步推出‘宋词研学套票’,包含舞台剧门票、宋代文化体验、后台探班,让观众不仅能看剧,还能深入了解宋词背后的文化。”
发布会最令人期待的,是首演门票预售启动环节。当主持人宣布“首演门票今日12点准时开售,限量800张”时,现场观众纷纷拿出手机,全球的网友也守在购票平台前。12点一到,购票通道正式开启,屏幕上的余票数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短短10秒,800张门票全部售罄!
“没抢到!10秒就没了,也太快了吧!”广场上一位年轻观众懊恼地跺脚,“我特意定了三个闹钟,还是没抢到,能不能加场啊!”旁边的中年观众也点头附和:“赖导的话剧本来就一票难求,加上《宋词故事》的Ip加持,太火爆了。希望能多开几场,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
线上平台同样一片沸腾。#宋词故事舞台剧10秒售罄# 的话题瞬间冲上热搜榜首,阅读量破20亿。网友们纷纷留言:“不愧是赖导+宋词Ip,这热度谁顶得住!”“没抢到首演票,求加场!愿意跨省来看”“已经开始期待了,想象一下在宋代戏楼里,听着宋词吟唱,看着舞台上的词人故事,太有代入感了”。海外网友也在社交平台留言,希望能有全球巡演或线上直播。
喜欢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