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双反调查应对稳 职校招生反响热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红枣粥的暖香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勺子轻轻搅动锅里的粥——新磨的玉米粉熬出的粥底泛着乳白,颗颗红枣煮得软烂,甜香漫满整个院子。“晴晴,快把宝宝的毕业服拿出来熨烫一下,今天幼儿园毕业典礼,穿得整齐点。”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爬爬垫上的两个小家伙身上,哥哥正穿着小小的学士服转圈,妹妹跟在后面追,学士帽歪在头上,嘴里脆生生喊着“毕业”“科技奖”,小脚丫踩得垫子沙沙响。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帮双胞胎整理学士服:“早熨好了,这衣服还是小电小时候穿的,稍微改了改,刚好合身。”她舀了一勺温凉的红枣玉米粥,喂给妹妹,小家伙张嘴就含,小嘴巴动得飞快,还不忘伸手去扶歪掉的学士帽。哥哥见了,连忙停下转圈,帮妹妹扶正帽子,兄妹俩凑在一起,笑得眉眼弯弯。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书包从房间跑出来,手里高高举着一张金色的奖状,脸上满是自豪,“我的作文《我的乡村振兴梦》获校级‘家国情怀’主题作文大赛金奖了!王老师说,评委们都夸我写出了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双反调查的应对总结报告,连忙放下文件,接过奖状翻看——奖状上的字迹工整有力,下面印着“校级金奖”的鲜红印章。“真棒!我儿子越来越有想法了!”林凡一把抱起小电,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快给爸爸讲讲,作文里又写了什么新感悟?”
小电挺直小身板,眼神坚定:“我写了职校奠基时的场景,写了智能农机帮老乡秋收的画面,还写了爸爸带领企业出海的故事!我说,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扎根土地、努力奋斗的事业,我以后要成为农业专家,让更多乡村富起来!”母亲凑过来,看着奖状笑得合不拢嘴:“我孙子真有出息!中午给你做你最爱的玉米排骨,好好庆祝庆祝!”
送双胞胎去参加幼儿园毕业典礼,小电去学校领取作文奖项,林凡直奔智舱系总部——今天要召开双反调查应对复盘会,林小雨和50家配套企业的负责人都已到场。刚进会议室,林小雨就迎上来,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林总,太好了!某国的双反调查结果出来了,咱们因为提前布局了东南亚海外基地,受影响程度不足5%,带动的50家配套企业也都平稳经营,没有一家出现亏损!”
林凡点点头,坐下翻看应对总结报告:“这多亏了大家提前配合,调整生产线、适配海外标准。现在海外基地建设进展如何?什么时候能正式投产?”林小雨翻开笔记本汇报:“一期工程已经完成70%,预计再过一个月就能投产,首批生产的智能汽车零部件已经接到东南亚3个国家的订单,后续还会拓展整车生产。”
一位配套企业的王总站起来说:“林总,真是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提前预判,带着我们出海,这次双反调查我们肯定扛不住。现在我们的产品通过海外基地出口,不仅避开了贸易壁垒,还打开了新市场,订单比以前还多!”林凡笑着说:“大家不用客气,民族产业就是要抱团发展,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抵御风险、做强做大。后续我们会继续共享资源,帮助大家拓展更多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乡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现场异常火爆。智能农机维修、农产品加工、乡村物流管理三个专业的报名点前排起了长队,家长们带着孩子咨询报名细节,招生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老师,我家娃想学报智能农机维修,以后能进智舱农机工作吗?”一位中年父亲问。招生老师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们和智舱系、农数科技等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毕业生100%推荐就业,优秀学员还能直接入职,企业技术骨干还会来校兼职授课,实操机会特别多。”
苏晚晴赶到招生现场帮忙时,刚好遇到西坡村的张婶带着孙子来报名:“苏妹子,我孙子初中毕业不想外出打工,就想来职校学农产品加工,以后跟着农数科技干,你看靠谱吗?”苏晚晴笑着说:“张婶,太靠谱了!农数科技的玉米深加工产业越做越大,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你孙子学好技术,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你。”张婶听了,立刻带着孙子报名:“那就好!那就好!我们相信你和林总!”
中午,林凡赶到幼儿园,参加双胞胎的毕业典礼。操场上,孩子们穿着整齐的学士服,唱着毕业歌,双胞胎站在队伍里,跟着音乐节奏摇摆,脸上满是认真。毕业典礼结束后,双胞胎跑到林凡身边,骄傲地说:“爸爸,我们毕业啦!以后要上小学,加入科技小组,像哥哥一样考科技奖!”林凡抱起他们,亲了亲他们的小脸蛋:“好!爸爸支持你们!以后爸爸教你们更多智能技术,让你们研发出更厉害的小发明。”
下午,林凡赶到农数科技的玉米种质资源库,李教授正带着技术人员查看“西坡1号”的培育数据。“林总,太好了!‘西坡1号’的培育试验非常成功,不仅高产抗虫,还抗旱耐涝,已经在周边10个村小面积推广,老乡们反馈特别好!”李教授指着数据报表说,“现在种质资源库已经收集了200份玉米种质材料,我们正在培育更适合南方湿热地区种植的品种。”
林凡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苗,心里满是欣慰:“李教授,辛苦你们了!后续我们会加大投入,扩大种质资源库的规模,收集更多国内外的优质玉米种质材料,争取培育出更多适配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的优质品种,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傍晚,全家围坐在“家和院”的餐桌旁,分享着一天的收获。母亲端上晚饭——玉米排骨汤、炒青菜、玉米发糕,还有刚榨的玉米汁。小电兴奋地讲着领取作文奖项的场景:“王老师说,我的作文会被收录到校刊里,还要在全校广播!以后我要写更多关于乡村振兴的文章,让更多人关注乡村、热爱乡村。”双胞胎拿着幼儿园的毕业相册,给父母翻看:“爸爸,妈妈,这是我们和小朋友的合照,这是我们画的智能灌溉系统!”
林凡说:“双反调查的应对很成功,海外基地下个月就能投产,配套企业也都平稳经营;职校招生火爆,报名人数突破1200人,远超计划;‘西坡1号’的推广也很顺利,咱们的事业正在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苏晚晴笑着说:“编织联盟的订单也排到了下个月,‘西坡编织’的品牌越来越响,以后我们要继续把乡村产业做好,让更多人受益。”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远处的玉米地里,“西坡1号”玉米在晚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海外基地的工地上,施工队正在连夜赶工;职校的校园里,工人正在安装教学设备;合作社的院子里,刚打包好的编织品整齐地堆放在货架上。“你看,”苏晚晴轻声说,“少年有志向,产业有根基,民族有韧性,这样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成不了的事。只要我们扎根土地、心怀家国,一代代人接力奋斗,乡村一定会越来越繁荣,民族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强,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昌盛。”
喜欢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