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尽,期末的寒霜便已悄然降临。市一中的校园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梧桐树的叶子几乎一夜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直指灰白色的天空。空气里呵出的白气清晰可见,教室的窗户玻璃上,也常常凝结着一层薄薄的冰花。
期中考试的成绩早已公布,如同一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每个人心中激起了不同的涟漪。
陈遇的名字,毫无悬念地高悬在年级红榜的最前列。数学98分,语文96分,英语92分,政治95分,物理97分,这样的成绩让他不仅在一班,甚至在全年段都引起了小小的轰动。课间时,偶尔会有其他班的学生假装经过一班门口,好奇地张望那个传说中的学神。
然而陈遇自己却异常平静。课间,他依旧坐在座位上,或是整理笔记,或是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对那些或羡慕或探究的目光恍若未觉。只有莉莉知道,他书包里那本《初中数学竞赛精讲》已经翻过了大半。
莉莉自己的成绩也相当不错,语文88分,数学85分,英语90分,政治89分,物理83分,稳定在班级前十。但她更在意的是,她和陈遇是红星小学今年唯一考上市一中的两个人。这份特殊的联系,让她在看着成绩单时,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她小心地把成绩单折好,准备周末带回家。
王小虎捧着刚好及格的数学试卷——62分,咧着嘴笑,对他来说,这已经是超常发挥。孙宇一如既往地稳定优秀,语文91分,数学94分,位列班级第五。而张伟,则凭借其无懈可击的理科成绩——数学96分,物理95分,和数据化的答题模板,破天荒地冲进了班级前三,让他扶眼镜的频率都提高了不少。
成绩带来的短暂喧嚣很快被期末更大的压力所覆盖。黑板角落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各科老师仿佛约好了一般,试卷、复习提纲、模拟卷雪片似的发下来,几乎将课桌淹没。
语文老师重点强调文言文翻译和作文:《岳阳楼记》的重点段落必须背熟!作文要特别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数学老师反复叮嘱: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是重点,特别是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还有几何证明题的格式要规范...
英语老师拿着粉笔敲黑板: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很重要!阅读理解要注意抓关键词...
政治老师则要求大家熟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具体内容,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自习课的纪律空前的好,只剩下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如同春蚕食叶,绵密而紧迫。偶尔有人低声讨论问题,也尽量压着嗓子,生怕打扰了这凝神聚气的氛围。
陈遇成了班里最忙碌的人之一。不仅因为他自己要复习,更因为他身边总是围着请教问题的人。王小虎自然是常客,抓耳挠腮地指着数学题:这道行程问题,甲乙两人相向而行,速度比是32,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距离第一次相遇点30公里,求全程...这该怎么画线段图啊?
孙宇会和他讨论物理题:这道浮力问题,木块放入水中,露出水面体积是总体积的25,求木块密度...
连张伟也会拿着自己推演的复杂公式来与他验证逻辑。
而莉莉,更是近水楼台。她的理科弱一些,常常被函数和电路图弄得头晕眼花。
陈遇,这个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我这样算对不对?她蹙着眉,把草稿纸推过来。
陈遇放下自己的笔,仔细看一遍,然后用红笔轻轻在某处画了个圈:这里,1R总=1R1+1R2,你忘记取倒数了。
啊!对哦!莉莉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我总是搞错这个。
陈遇并不多说,只是拿起笔,在旁边空白处重新写了一遍完整的计算过程。莉莉看着他那工整细致的笔迹,心里那点焦躁不知不觉就平复了下来。
这种时候,她常常会偷偷看一眼陈遇专注的侧脸。他讲题时语气总是很平静,没有丝毫不耐烦,条理清晰得像他推导数学公式一样。她想起在红星小学时,他们也是这样并肩学习,如今在市一中,他们依然是彼此最熟悉的依靠。这份从小学延续至今的默契,让她心里那份朦胧的好感,在这些并肩作战的复习时光里,悄然沉淀,变得更加实在和温暖。
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期末的压力也无处不在。天气越来越冷,早起成了巨大的考验。306宿舍的起床号角从王小虎的嚎叫变成了张伟精准的天气预报加倒计时提醒:今日气温零下二度,距期末考还有九天,建议提前十分钟起床以应对大脑启动延迟...
食堂里,热乎乎的豆浆和包子变得更受欢迎。莉莉常常会多买一杯豆浆,放在陈遇桌上:早上喝点热的,暖和。陈遇则会从书包里拿出家里寄来的肉松或酱菜分给大家下饭。
偶尔周末,他们也会短暂地从书海中抬起头。不再去远处的水库,最多只是在厂区附近散散步,活动一下冻得发僵的四肢。呵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交织,聊的也多是复习的进度和彼此的鼓励。
政治笔记借我看看吧?我总觉得我背的重点不对。
英语听力最后一部分我总是抓不住关键信息,有什么技巧吗?
物理那道综合题,你第二种解法再给我讲一遍吧?
在这样的互相扶持下,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飞一般地溜走。
期末考前最后一周,学校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晚自习延长了半小时,教室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李老师看着台下一个个眼下带着青黑却依旧强打精神的小脸,心疼又欣慰,特意让班长每天去买些红糖姜茶来分给大家驱寒。
考前一天,雪终于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不大,却足以将校园染上一层洁净的银白。课间,学生们涌出教室,兴奋地伸出手接住雪花,短暂的欢笑声打破了连日来的沉闷。
陈遇和莉莉站在走廊尽头,看着雪花无声地飘落。
明天就考试了。莉莉轻声说,语气里有些紧张,也有些期待。
嗯,陈遇看着远处被雪花模糊了的操场,像我们第一次来这里时一样。
莉莉愣了一下,想起九月开学那天,也是这样一个天气微凉的日子。那时只有他们两个人从红星小学来到这里,对一切充满陌生和不安。而现在,虽然有了新的朋友,但他们依然是彼此最熟悉的存在。
加油。陈遇转过头,看着她,很认真地说。
你也是!莉莉用力点头,笑容在雪光的映衬下格外明亮。
考试日,终于在万众瞩目(和忐忑)中到来。
雪后初晴,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考场里安静得能听到暖气片里水流循环的微弱声响和窗外树枝被积雪压断的脆响。
陈遇深吸一口气,冰凉的空气让他精神一振。试卷发下,他浏览一遍:语文卷上有默写《沁园春·雪》指定段落、分析《故乡》中闰土形象的变化;数学卷上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证明三角形全等;英语卷上有现在完成时填空、阅读一篇关于长城介绍的短文并回答问题...心中便已有数。笔尖落下,稳健如常。
莉莉遇到一道棘手的文言文翻译题: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她卡了几分钟。有些心急,下意识地抬眼看了看斜前方陈遇的背影。他坐得笔直,肩背舒展,似乎一切尽在掌握。那股沉稳的气场仿佛能透过空气传递过来,让她莫名地安下心来。她深吸一口气,重新审题,终于想起这是《论语》中的名句,意思是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张伟在自己的数据领域里如鱼得水,逻辑推理题做得严丝合缝。孙宇则在作文《我的1993》中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就连王小虎,也咬着笔头,把选择题涂得满满当当,计算题则把他能想到的公式全写了上去——步骤分,能拿一分是一分!这是他考前从陈遇那里得到的真传。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整个教学楼先是陷入一种极致的安静,随即,巨大的、如释重负的欢呼声从各个教室爆发出来,几乎要掀翻屋顶!
解放了!
终于考完了!
寒假!我来了!
学生们涌出考场,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红光。有人把书本抛向天空,有人激动地和好友拥抱,更多的人则是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陈遇和莉莉在走廊相遇。
感觉怎么样?莉莉迫不及待地问,眼睛亮晶晶的。
还行。陈遇笑了笑,反问,你呢?
那道文言文翻译我最后做出来了!是《论语》里的那句!莉莉兴奋地说,仿佛打了一场胜仗,多亏你之前让我多背经典名句...
她的话没说完,但两人都明白。那些从红星小学开始,到现在一起复习、互相提问、分享笔记的日夜,早已化作考场上的底气与从容。
回到班级,教室里像是炸开了锅。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着答案,估算着分数,规划着寒假生活。李老师走进来,看着这群仿佛重获新生的孩子,忍不住笑了:好了好了,都静一静。考完了就暂时放下,好好享受你们的寒假!
她开始布置寒假作业:语文要求写五篇日记、读完《红岩》并写读后感;数学是一套综合练习题;英语要抄写单词和课文...台下虽然还在嗡嗡作响,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和期待。
放学铃声最后一次响起,标志着初一上学期的正式结束。同学们互相道别,约定着寒假一起玩耍,然后背着塞满行李的书包,欢呼着冲出了教室。
雪花又开始零星地飘落,校园里充满了拖着行李箱、兴高采烈奔向回家的学生的身影。
陈遇、莉莉,和306宿舍的兄弟们一起走在覆着薄雪的路上。
过年我去我奶奶家,那边河里能冰钓!王小虎计划着。
我要把下学期物理先预习一遍。孙宇说。
我需要更新我的数据库,并尝试编写一个学习计划生成程序。张伟推着眼镜。
陈遇和莉莉相视一笑,没有说具体的计划,但都知道,寒假里,一定会有几次一起去水库边走走的时间,或许,还能试试冰钓。
走到分别的路口,大家互相说着新年快乐、开学见。
陈遇和莉莉并肩走着,脚下的雪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
下学期,莉莉说,还要继续做同桌哦。
嗯。陈遇点头。
雪渐渐大了些,落在他们的肩头、发梢,却丝毫不影响那份从心底溢出的轻松与喜悦。
寒假的序幕缓缓拉开,一个学期的忙碌与奋斗暂时告一段落。那些挑灯夜读的辛苦,考场上的奋笔疾书,此刻都化作了面对漫长假期的踏实与期待。如同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种子,静待着春日的暖阳,酝酿着下一次的萌发与生长。而对陈遇和莉莉来说,这份期待中,还多了一份只有他们才懂的、从红星小学延续至今的特殊羁绊。
喜欢重钓人生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钓人生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