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最终停靠在首都站时,姜知夏透过模糊的泪眼,看到的是一片与南城截然不同的、更加广阔而繁忙的天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空气中弥漫着北方干燥而陌生的气息。离别的伤感被扑面而来的新环境冲击得暂时退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忐忑、好奇和隐隐兴奋的复杂情绪。
在车站与父母依依惜别后,姜知夏拖着行李,按照指引,挤上了开往大学城的公交车。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提醒着她,一个全新的、独立的生活篇章,正式开启了。
她的大学,坐落在大学城的核心区域,校园古朴而宏伟,绿树成荫,随处可见抱着书本行色匆匆的学生,空气中都仿佛飘荡着知识的味道。办理入学手续,找到分配的宿舍,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新室友们初次见面……一切都按部就班,新鲜又忙碌。
她的三位室友性格各异:一个来自东北,爽朗热情;一个来自江南,温婉细腻;还有一个是本地的,带着点首都姑娘的见多识广和从容。她们对姜知夏这个南方来的“学霸”既好奇又友善,宿舍里很快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当夜深人静,躺在陌生的床上,听着室友们均匀的呼吸声时,那股被强行压下的思念,便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她拿出那本星空封面的笔记本,借着手机微弱的光,看着扉页上江屿白那行字,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给他发了报平安的短信,他只回了一个简单的:【嗯,安顿好。】
没有多余的问候,没有表达想念,依旧是江屿白式的简洁。但姜知夏却从这寥寥数字里,读出了他的关注。她知道,他不是不关心,只是不习惯用语言表达。
大学生活很快步入正轨。课程比高中深奥繁重得多,尤其是她选择的物理专业,充斥着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数学推导。教授们讲课速度飞快,思维跳跃性极强,身边的同学也个个都是曾经的佼佼者,竞争压力无形中增大。姜知夏不敢有丝毫松懈,每天奔波于教室、图书馆和宿舍之间,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新知识。
她偶尔会想起江屿白。如果他在,以他的天赋,面对这些课程,大概会游刃有余吧?她甚至能想象出他听着教授讲课,偶尔蹙眉,可能在内心挑剔着某个证明不够严谨的样子。这种想象,让她在感到学业压力时,反而生出一种奇异的动力——她要努力,要配得上站在他身边,要能理解他所在的那个更高层次的世界。
她开始尝试用他曾经点拨过她的思维方式去学习,不再满足于记住结论,而是深入探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这种转变让她学得更吃力,却也更有趣。她会在看懂一个精妙推导后,兴奋地在本子上写下心得,仿佛在与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无声交流。
她也开始探索这座巨大的校园。图书馆是她最常去的地方,那里的藏书量远超南城,她在自然科学区的书架间流连,偶尔会发现一些江屿白可能感兴趣的书籍,会拍照发给他,附上一两句简短的感想。他的回复依旧简短,有时是【看过】,有时是【可参考第x章】,但每一次收到回复,都能让姜知夏开心很久。
她也参加了两个社团,一个是天文社,因为喜欢星空;另一个是辩论社,想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思辨能力。社团活动让她认识了更多不同专业的同学,视野逐渐开阔。她不再是高中那个只专注于学习的姜知夏,开始尝试着融入更广阔的集体。
日子在忙碌和充实中飞快流逝。北方的秋天来得早,校园里的银杏树渐渐染上金黄,景色很美。姜知夏会和室友一起去食堂尝遍各地风味,会在周末约着去附近的博物馆参观,会在夜晚的操场上跑步,看着陌生的星空,思念着远方的人。
她和江屿白的联系,保持着一种低频但稳定的节奏。通常是她主动发信息,分享一些校园趣事、学习困惑,或者仅仅是傍晚天空的照片。江屿白的回复总是延迟且简短,但每次都不会落空。他从不问她生活细节,也不说自己的情况,交流的内容始终围绕着知识和思维。这种独特的沟通方式,成了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直到十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姜知夏在图书馆啃一篇关于量子力学的英文文献,被里面晦涩的表述和复杂的数学弄得头昏脑胀。她 frustrated 地合上书,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给江屿白发了条信息:
【量子纠缠的概念,总觉得理解得隔了一层膜,抓不住本质。教授讲得太快了。】
她没指望立刻得到回复,通常他都要隔几个小时,甚至第二天才会回。但这次,出乎意料地,几分钟后,手机屏幕亮了。
江屿白的回复不是文字,而是一张图片。
姜知夏点开图片,呼吸瞬间一滞。那是一张手绘的示意图,用黑色墨水笔勾勒,线条干净利落,极其精准地表达出了量子纠缠的核心思想——两个粒子的关联超越空间,仿佛用一个更高维度的“结构”连接着。旁边用极小的字标注了几个关键物理量和数学符号。
这张图,比她看过的任何教科书插图都更直观、更深刻!一下子穿透了那些繁琐的数学公式,直击物理图像的本质!
这绝对是江屿白的手笔!只有他,才有这种化繁为简、直指核心的能力!
一股巨大的暖流和兴奋涌上姜知夏心头,她激动得手指都有些发抖。她立刻回复:【天!这个图太清晰了!谢谢你!你画的?】
这次,隔了更久,直到姜知夏回到宿舍准备睡觉时,才收到回复。依旧简短:
【嗯。早点休息。】
看着这五个字,姜知夏抱着手机,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她能想象出他坐在南方的某个角落,可能也是在深夜,随手在纸上画下这幅图,然后拍给她。这种无声的、跨越千里的辅导,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她感到被珍视和……被理解。
她忽然觉得,异地恋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熬。虽然触摸不到,虽然沟通有限,但那种精神上的同频共振,那种知道他就在那里、用他独有的方式关注着她的感觉,足以抵御所有的孤单和距离。
然而,这种平静而充实的新生活,在十月底被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
那天,姜知夏刚结束一场期中考试,感觉还不错,正和室友商量着晚上去哪里改善伙食,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苏晓的微信。苏晓和沈哲在同一所大学,感情稳定。
苏晓的信息带着兴奋和八卦:【知夏!特大新闻!我听说,江屿白他们学校,有个超级厉害的什么“少年班”或者特殊人才培养计划,好像特别神秘,要求高得变态!据说进去的人都是未来要参与国家级重点项目的苗子!有人看到江屿白好像去参加了那个计划的选拔!我的天,要是选上了,那可不得了!】
姜知夏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心脏猛地一跳,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
特殊的……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重点项目?
她忽然想起,高考后江屿白父亲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小白的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他肩上扛着的东西,也比同龄人重得多。”
也想起了江屿白偶尔流露出的、那种超越年龄的沉重和疲惫。
难道……这就是他必须隐藏实力、必须选择那所特定大学的原因?这就是他父亲为他规划好的、那条“不一样”的路?
一股莫名的寒意,夹杂着巨大的担忧和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瞬间席卷了姜知夏。她仿佛看到,一扇更加沉重、更加未知的大门,正在江屿白面前缓缓打开。而那扇门后的世界,可能远非她所能想象。
大学新生活的平静表面下,暗流开始涌动。姜知夏知道,她和江屿白所要面对的,或许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还有即将到来的、更加严峻的考验。而她对江屿白那个深不可测的世界的好奇与担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喜欢恰似星语过境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恰似星语过境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