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熥儿,你可知罪?”朱允熥“扑通”一声跪下,却梗着脖子说道:“皇爷爷,孙儿何罪之有?孙儿只是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要创立科学学说,这是为了咱大明好啊!”
朱元璋眉头紧皱,怒喝道:“你这逆孙!从古至今,治国理政皆以圣人之言、经史典籍为纲,你竟敢妄图自创学说,这不是离经叛道是什么?”
朱允熥急忙说道:“皇爷爷,时代不同啦!您看如今咱大明,虽国泰民安,但仍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孙儿的科学学说,能让百姓生活更好,军队更强。就像孙儿在工部做的那些玩意儿,都是科学的体现呀!”
朱元璋哼了一声,说道:“工部之事,不过是些奇技淫巧,怎能与圣人之道相提并论?你不好好学习经史,却整日琢磨这些旁门左道,将来如何担当大任?”
朱允熥着急地解释:“皇爷爷,这可不是旁门左道!科学能让咱们知道为什么天会下雨,星星为什么会亮,还能造出更好的农具,让粮食产量大增。有了科学,咱大明的军队能有更厉害的武器,保卫咱的江山!”
马皇后在一旁看着心疼,轻声说道:“陛下,熥儿年纪小,想法或许有些出格,但他也是一片赤诚之心,想为大明做些事情,您先消消气。”
朱元璋看了马皇后一眼,语气稍微缓和了些,对朱允熥说道:“熥儿,你说的这些,老夫一时难以理解。但祖宗传下来的学问,历经千年,自有其道理。你贸然否定,实在不该。”
朱允熥见有了转机,连忙说道:“皇爷爷,孙儿不是要否定祖宗学问,只是想在这基础上,再增添一些新的东西。科学与祖宗学问并不冲突,反而能相辅相成。”
朱元璋沉思片刻,说道:“你且详细说说,这科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朱允熥眼睛一亮,说道:“皇爷爷,科学就是探索世间万物规律的学问。比如,咱们知道水能灭火,这是常识,但科学能告诉咱们为什么水能灭火。掌握了这些道理,咱们就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利用水,或者预防火灾。”
“再比如说,在农业上,科学能研究出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什么庄稼,怎样施肥能让庄稼长得更好。这样一来,百姓的收成增加,生活也就富足了。在军事上,科学能让咱们造出更精准的火炮,更坚固的盔甲,让敌人不敢轻易侵犯咱们大明。”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听你这么一说,似乎有些道理。但你这学说从何而来?你小小年纪,怎能凭空想出这些?”
朱允熥眨了眨眼睛,理直气壮道:“皇爷爷,您说科学怎能凭空想象?那儒学不也一样是圣人根据世间万象、人心人性等感悟总结,进而凭空创造出来的吗?孙儿创立科学学说,也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对万事万物的思考。”
他掰着手指头,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孙儿瞧见工部的工匠做活,琢磨物件原理时,就想到这背后肯定有规律可循。像那水车能引水灌溉,为啥它能转起来,还能把水送到高处?研究多了,就有了些科学的影子。还有在田间,为啥有的地种稻子收成好,有的地种麦子合适,这里面肯定也有门道,孙儿就想着去弄明白,这一来二去,科学学说的雏形就有啦。”
朱元璋微微皱眉,显然对朱允熥把科学和儒学相提并论有些不满,说道:“儒学传承千年,乃治国安邦之根本,育人育德之准则,岂是你这不知所谓的科学能比?”
朱允熥却不慌不忙,继续说道:“皇爷爷,孙儿并非贬低儒学。儒学教人为善,教人礼仪,对大明自然重要。可时代不同了呀,如今咱大明要更强盛,光靠儒学不够。科学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很多问题,让百姓吃饱饭,让军队打胜仗。这两者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了哪条走路都不稳当。”
马皇后在一旁轻轻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笑着说:“陛下,熥儿这孩子虽然大胆,但话糙理不糙。您就听他再说说,说不定真能给咱大明带来新变化呢。”
朱元璋看了看马皇后,又把目光投向朱允熥,说道:“那你且继续说,这科学除了农作和军事,还能有啥用?若说不出个所以然,休怪咱今日不轻饶。”
朱允熥心中一喜,知道皇爷爷有了几分松动,连忙说道:“皇爷爷,科学的用处可多啦!就说这医术吧,科学能让咱们更清楚人体构造,研究出更好的治病法子。以前一些治不好的病,说不定以后就能治好啦。还有建筑方面,掌握科学原理,能造出更坚固、更宏大的宫殿楼阁,咱大明的都城也能变得更加壮观。”
朱元璋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熥儿,你说的这些虽有些新奇,但终究是未经证实。你若真想推行这科学学说,就得做出些实际的成果来,让咱和满朝文武都心服口服。
朱允熥咬了咬牙,抬起头直视朱元璋的眼睛,说道:“皇爷爷,孙儿明白要拿出成果。可孙儿还有句话不得不说,就算孙儿真做出天大的成果,只要儒家一日不倒,满朝文武中不知有多少人不会同意科学学说。这其中,不乏派别之分啊!”
朱元璋眉头一皱,脸上浮现出不悦之色,喝道:“熥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儒家乃我朝正统思想,教化万民,稳固朝纲,岂容你这般诋毁?”
朱允熥赶忙磕头,说道:“皇爷爷息怒,孙儿绝无诋毁儒家之意。只是如今天下,官员自幼研习儒学,对儒家学说深信不疑,已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在他们眼中,祖宗之法不可变,圣人之言不可违。而科学学说,与他们所熟知的一切大相径庭,必然会被视作异类。”
他抬起头,眼中满是忧虑,接着说道:“这些官员,为了维护儒家正统地位,哪怕看到科学能给大明带来诸多好处,也会因派别之见,固执地加以反对。就好比孙儿提出科学学说,天下读书人,二话不说便斥之为荒谬,根本不愿深入了解。”
朱允熥顿了顿,继续说道:“皇爷爷,您瞧,就连儒家内部都并非铁板一块,也存在着派系之争。就说西汉时期,儒家内部便有八大派系。这八派,虽都尊崇儒家,但对经典的阐释、对治国理念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像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公羊派,主张‘大一统’,强调君权神授,认为这是维护国家稳定的根本。他们借助阴阳五行学说,将儒家思想与政治紧密结合,深受汉武帝的青睐,从而让儒家一跃成为正统思想。”
“而与之相对的,是谷梁派。谷梁派更注重对《春秋》经文的训诂,在阐释经义时,更强调宗法情谊和道德教化,与公羊派在很多观点上都有分歧。这两派为了争夺儒家内部的话语权,在朝堂之上、在学府之中,争论不休。”
“还有那以研究《诗》闻名的齐诗派、鲁诗派和韩诗派。他们对《诗经》的解读方式、传授内容都有差异。齐诗派喜欢用阴阳灾异来解释《诗》,鲁诗派则注重以史证《诗》,韩诗派在传承过程中,又融入了许多自己的见解。这三派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也没少明争暗斗。”
“另外,还有研究《礼》的大小戴礼学派。大戴礼学的戴德与小戴礼学的戴圣虽是叔侄,可在对礼学的理解和传承上,也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大戴礼学更注重礼的宏观架构和社会功能,小戴礼学则在细节和仪节上更为考究,两派在儒家礼学传承方面各执一词。”
“皇爷爷,您看这儒家内部都如此复杂,各派系为了自身的地位和主张,争斗不断。如今孙儿提出科学学说,那些一心维护儒家正统的官员,又怎会轻易接纳这全新的事物呢?所以,孙儿若想推行科学学说,面临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啊!”朱允熥满脸无奈,重重地叹了口气。
朱元璋目光深邃地看着朱允熥,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允熥,既然你知晓阻力这般大,那就不能再随意去宣扬了。这事儿做可以,但说绝对不行!”
朱允熥一听,心中不由得一紧,脸上露出焦急之色,刚想开口反驳,却见朱元璋突然一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朱允熥见状,只得硬生生地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朱元璋见状,微微颔首,表示满意,然后继续说道:“皇孙啊,你先莫急,且听皇爷爷把话说完。要知道,这天下乃是儒学主导之天下,儒家思想早已深入人心,犹如大树之根,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之上。而那些读书人们,更是深受其熏陶,他们对儒家经典深信不疑。”
说到这里,朱元璋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给朱允熥一些时间消化他所说的话。接着,他又缓缓说道:“你如今骤然提出这科学学说,无疑是在这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啊!朝堂民间,读书人那恐怕会对你群起而攻之,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动荡不安了?”
朱允熥听了朱元璋的这番话,心中虽然仍有些不以为然,但也明白皇爷爷所言不无道理。他暗自思忖着,该如何才能让这科学学说在不引起太大波澜的情况下得以推行呢?
就在朱允熥沉思之际,朱元璋的声音再次传来:“不过呢,皇爷爷我也并非是那种顽固不化之人。你所说的科学,若是真能如你所言,对我大明有益处,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啊,皇爷爷给你指一条路,你可以暗中去做这件事。”
朱允熥闻言,眼睛一亮,急忙问道:“皇爷爷,您的意思是……”
朱元璋微微一笑,解释道:“你可以先在工部,还有一些偏远之地,悄悄地推行你的科学。这样一来,既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也能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和验证你的学说。等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到那时,就算有人想要反对,也无从下手了。”
喜欢大明熥仔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明熥仔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