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厚爱,学生铭记五内!”
宋河再次深深一揖。
“此生,定不负‘子渊’二字!”
李渔欣慰地点点头,伸手将他扶起,眼中的笑意愈发温和。
“好,好孩子。”
他拍了拍宋河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郑重,“今日赐字,终究是仓促了些,也不合礼制。”
“你且记着,待你二十岁行冠礼之时,老夫要亲自为你操持大礼,为你正名、加冠、赐字,昭告乡里,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李渔的弟子,是何等风采!”
宋河心头一暖。
冠礼,乃是男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典礼之一,通常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父亲主持。
先生此言,几乎是将他视如己出了。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除了父母,他第一次从另一个人身上感受到了如此纯粹而深沉的关怀与期许。
“先生……”宋河喉头有些发紧,眼眶微热,“先生待我,恩重如山,如父如师。”
李渔哈哈大笑,摆了摆手:“行了,你这小子,莫学那些文人酸腐之态。老夫看好你,便盼着你将来能一飞冲天,老夫脸上也有光彩。”
……
学正王瑞正捏着一份薄薄的学籍档案,眉头紧锁。
“宋河,十岁,青州龙泉村人,父宋三,母何氏,于宋氏布坊做事……启蒙于龙泉村塾师王长明……”
王瑞的手指在“启蒙先生”四个字上轻轻敲击着,眼神闪烁不定。
他身为青州学正,官职虽只是区区正九品,但职权却不小,掌管着整个青州的教务与学风。
更重要的是,他王家在青州也是有名的书香门第,族中出过举人,他本人更是差一点就中了进士,在时政策论上的造诣,远非寻常秀才可比。
“只有启蒙先生,尚未拜师……”
王瑞喃喃自语,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一丝弧度。
这简直是上天赐予他的绝佳机会!
宋河这等千年难遇的麒麟儿,谁能将他收入门下,悉心教导,将来必定能名动天下,而他作为其师,自然也是与有荣焉,青史留名!
至于李渔?
王瑞心中有了定论。
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终究是脱离朝堂太久了。
他能教宋河什么?无非是些陈腐的经学义理,过时的诗词歌赋。
可科举之路,越往后走,越看重的是策论!是对时局的洞察,是对政务的理解!
这方面,他王瑞自信,整个青州,无人能出其右!
李渔能给宋河的,是虚名。
而他王瑞,能给宋河的,是实打实的通天之路!
而且,李渔要教导整个官学的生员,精力分散。
他王瑞若是收了宋河为亲传弟子,便可倾囊相授,一对一地精心雕琢这块璞玉!
想到这里,王瑞心中一片火热,再也坐不住了。
他必须立刻行动!
必须抢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将这根绝世好苗子,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
“小九!”王瑞扬声喊道。
一个眉清目秀的书童立刻推门而入,躬身道:“先生,有何吩咐?”
“备上拜帖和一份薄礼,随我去一趟李探花的住处。”
王瑞一边说,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衣冠,脸上是志在必得的笑容。
虽然他自认在教导策论上胜过李渔,但李渔毕竟是前辈,又是这次县试的主考官。
于情于理,上门“抢人”之前,总得先去拜个码头,做足姿态。
“是,先生。”书童小九答应一声,转身便去准备。
一炷香后,王瑞主仆二人便来到了李渔所居的幽静小院门前。
院子里飘来阵阵墨香,清雅怡人。
王瑞整理了一下衣袍,正准备让小九上前敲门,耳朵却微微一动,隐约听见了里面的谈话声。
他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侧耳倾听。
“……老夫今日,便为你取字——”
“子渊。”
“多谢先生赐字!”
王瑞的脑子嗡的一声,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赐……赐字了?!
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
开什么玩笑!宋河才十岁!离行冠礼还有整整十年!
这李渔……这老家伙……竟然如此不顾礼法,提前下手了?!
王瑞的嘴角狠狠抽搐了一下,心里顿时把李渔骂了个狗血淋头。
好个李渔!真是人老脸皮厚!为了把宋河绑在自己船上,竟然连这种招数都用出来了!
他当然明白李渔的算盘。
为未来的巨擘赐字,这等于是在一份注定要升值的绝世墨宝上,提前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将来宋河功成名就,史书上提及“宋子渊”三字,就绕不开他李渔!
这……这简直是釜底抽薪啊!
王瑞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李渔已经抢先一步,与宋河建立了如此深厚的情谊,自己现在再去说要收徒,还有希望吗?
“先生……先生您别急……”
一旁的书童小九看着自家先生铁青的脸色,小声地安慰道,“李探花虽然赐了字,但……但终究不是正式拜师嘛。咱们还是有机会的。”
这话与其说是在安慰王瑞,不如说是在安慰他自己。
王瑞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赐字之恩,几同于再造。
这层关系,比寻常的师徒名分可重多了。
“罢了罢了,是老夫来迟了一步。”
王瑞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懊悔。
小九眼珠一转,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道:“先生,您别灰心啊!这次县试,除了十岁的宋案首,还有好几位神童呢!我方才去抄录案榜的时候可都记下了!”
“哦?”
王瑞精神一振,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快说来听听,是哪几位?”
“有啊!兵马都监李刚家的公子李魁,今年十二岁!法曹赵万金家的小公子赵雷,今年十一岁!还有城里首富墨怀仁家的独子墨卿,也是十二岁!”
“对了对了,还有知府大人的公子卢晚,十一岁!他们可都考中秀才了!而且,他们也都在官学挂了名籍!”
小九一口气报出了一串名字。
王瑞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十一二岁的秀才,虽然比不上十岁的宋河那般惊世骇俗,但也绝对是天纵之姿,百年难得一见!
喜欢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