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界山的新春,暖阳融化了屋顶的残雪,屋檐垂下的冰棱化成水珠,滴落在青石板上。东坡的灵草区里,耐冻灵草的绿芽顶破薄雪,海灵草的叶片贴着湿润土壤舒展,连空气里都飘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
地脉小卫士同盟的孩子们背着鼓囊囊的“新春帮扶包”,在护世盟广场上列队。包里装着为新区域准备的物资:给石林谷的防冻干草、给稻禾乡的绿肥种子、给芦苇荡的水质检测试纸,还有每村一套的改良版测灵仪与《护脉新手册》(最新增补了“春季护脉要点”)。
王小树站在队伍前,手里举着“帮扶分工表”,声音清亮:“今天分三队行动,目标是帮新村庄把春季护脉工作落地。第一队跟我去石林谷,重点教岩石缝隙防冻加固和灵气日常监测;第二队由银饰女孩带队去稻禾乡,指导绿肥种植和土壤肥力提升;第三队由数据记录队队长带队去芦苇荡,协助搭建水位监测站和水域灵草养护。”
他顿了顿,指着每个队员的背包补充:“每个队都配了1名技术骨干,要在村里驻点帮扶一周。记住,咱们不仅要帮他们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教会他们独立操作,真正让他们融入网络。”
“明白!”孩子们齐声回应,纷纷检查背包里的物资。银饰女孩从包里掏出一小袋灵草灰,笑着对队员说:“稻禾乡土壤肥力底子薄,灵草灰能应急。咱们还得教他们用村里的枯枝落叶自制灵草灰,以后就不用等咱们送了。”
数据记录队的队长则翻出芦苇荡的地脉图谱,在上面圈出重点区域:“芦苇荡的核心是水位控制,咱们要先找到三个关键监测点,把临时水位站搭在那里,数据才准。”
没过多久,三队人马分别登上飞舟。飞舟划破晨雾,朝着不同方向飞去。
王小树带领的石林谷小队,率先抵达目的地。石林谷四面环山,随处可见陡峭的岩石,地脉节点就藏在岩石缝隙里。村长带着几位村民早已在村口等候,手里还捧着晒干的野果。
“小英雄们可算来了!”村长拉着王小树的手,往村里走,指着路边一块大岩石皱起眉:“冬天给缝隙填的干草,有好几处被风吹松了。这几天气温回升,怕融雪渗进去结冰,把缝隙堵死了。”
王小树蹲下身,用手拨开岩石缝隙里的干草,仔细查看:“别担心,咱们有办法加固。”他从背包里拿出灵脉晶屑和黄土,“先把松动的干草换掉,再用黄土混合灵脉晶屑调成稀泥浆,涂在缝隙表面。泥浆干了能固定干草,晶屑还能辅助灵气流通,一举两得。”
队员们立刻分工:有的帮村民更换干草,有的搅拌泥浆,有的教村民如何用小刷子把泥浆涂进缝隙。石林谷的年轻小伙阿石学得最快,很快就独立完成了一处缝隙的处理。他举着沾满泥浆的手,兴奋地说:“原来这么简单!以后我们每天都来检查,保证缝隙不会堵!”
王小树笑着递给他测灵仪:“光检查还不够,还要学会看灵气数据。你按这个开关开机,把探头插进岩石旁的土壤,数值在12以上就是正常,低于10就要赶紧找原因。”阿石跟着操作,看着屏幕上跳出的“12.8”,开心地喊:“咱们的地脉灵气很稳定!”
与此同时,银饰女孩带领的小队已在稻禾乡的田埂上忙碌起来。稻禾乡是平原农耕区,田里还留着去年收割后的稻茬,部分地块的土壤泛着浅白,一看就是肥力不足。
青岩村的技术骨干李伯蹲在田边,抓起一把土捻了捻,对围过来的村民说:“这种土太瘦,得种点绿肥养一养。咱们带的是‘紫云英种子’,撒下去十天就能发芽,长到半尺高翻进土里,就是最好的肥料。”
他一边说,一边演示播种:“种子要均匀撒,每亩地撒两斤,覆盖半寸薄土,再浇一次灵泉水,保准发芽快。”村民们立刻拿来竹筐和锄头,跟着学播种。一位大妈边撒种子边问:“灵泉水不够咋办?普通井水行不行?”
银饰女孩走过来,笑着回答:“普通井水也可以,就是要多浇一次。另外,咱们还可以把家里的枯枝落叶堆起来腐熟,制成有机肥,比灵泉水更管用。”她还拿出土壤检测仪,帮村民测地块肥力,“这块地肥力2.3,需要多撒些灵草灰;那块地肥力3.1,直接种绿肥就行。”
村民们拿着小本子,认真记下每句话。村支书看着忙碌的孩子们,感慨地说:“以前种地全凭老经验,现在有了科学方法,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芦苇荡这边,数据记录队的孩子们正和清塘村的技术骨干一起,搭建临时水位监测站。芦苇荡水域广阔,水面上长着零星的枯萎灵草,远处的芦苇丛随风摇晃。
队长指着准备好的材料——几根竹竿、一卷测绳、一块木板,对村民说:“咱们选三个关键监测点,每个点插一根竹竿,竹竿上绑上测绳,标上刻度,每格代表一寸水位。”
他一边搭架子,一边解释:“红色刻度线是‘警戒水位’,超过就要排水;蓝色刻度线是‘最低水位’,低于就要补水。每天早上记录一次,数据记在这个本子上,方便后续对比。”
村民们跟着帮忙扶竹竿、绑测绳。一位年轻村民疑惑地问:“光看水位够吗?水里的灵气咋测?”数据记录队的队员立刻递给他水质检测试纸:“把试纸放进水里泡一分钟,变成绿色就是正常,变黄就是灵气不足,这时候就要给水域灵草撒点灵脉晶屑。”
大家跟着试纸检测,看着试纸变成鲜亮的绿色,都松了口气。村长握着队长的手说:“以前管水全凭感觉,现在有了监测站和试纸,再也不用怕灵草枯萎了!”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各队的帮扶工作都有了明显成效。
石林谷的岩石缝隙全部完成防冻加固,村民们不仅学会了用测灵仪,还自发组成了“岩石监测小组”,每天轮流检查;稻禾乡的紫云英种子顺利发芽,田埂上冒出一片嫩绿,土壤肥力检测数据比之前提升了0.5;芦苇荡的三个临时水位监测站全部投入使用,水域灵草的新芽也从枯萎的草丛中冒了出来。
当孩子们准备离开时,各村的村民都带着礼物来送行。石林谷的村民用岩石雕刻了小巧的灵草摆件,每个孩子都收到一个;稻禾乡的村民装了满满一袋新磨的大米,还塞了几个刚蒸好的米糕;芦苇荡的村民则采了新鲜的湿地灵草,编成小篮子送给大家。
“谢谢你们!”石林谷的村长紧紧握着王小树的手,眼眶有些发红,“等秋天灵草成熟了,我们一定带着最好的灵草籽去两界山,和大家一起分享成果!”
返回两界山的路上,飞舟穿过傍晚的云霞。孩子们坐在飞舟上,翻看着帮扶记录册——上面贴着现场照片,记着村民的反馈,还有手写的改进建议,每个人脸上都满是自豪。
王小树翻到石林谷的记录页,笑着说:“新村庄的学习能力比咱们预想的还强,只要接下来定期回访两次,他们就能完全独立护脉了!”
银饰女孩点头,指着稻禾乡的土壤数据补充:“我们还要把这次的帮扶经验整理成‘春季新域护脉案例’,补充到《小卫士实战手册》里,以后再帮新村庄,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当晚,护世盟的议事坛里灯火通明。孩子们围坐在长桌旁,将三队的帮扶资料分类整理:石林谷的岩石加固步骤图、稻禾乡的绿肥种植教程、芦苇荡的水位监测站搭建指南,一一归档。
苏清寒端着刚煮好的灵草茶,给每个孩子倒了一杯,笑着说:“新春开局就能帮新域站稳脚跟,这是个好开头。你们用实际行动让新村庄感受到了网络的温暖,也让‘同心护脉’的信念更牢固了。”
墨渊看着资料里的村民反馈,点头补充:“接下来可以把帮扶案例分享给所有村庄,让大家都能借鉴经验。随着更多村庄加入,护脉网络会越来越强,修真界的地脉也会永远稳固。”
月光温柔地洒在两界山,灵草区的绿芽在夜色中轻轻生长,守护林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护世盟的守护灯散发着暖黄的光,与桌上的帮扶资料交相辉映,仿佛在轻声诉说着护脉网络新春助新域的故事。
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与智慧,会继续在修真界传递,让更多地脉常青,直到地脉永存,盛世无疆。
本章完。
喜欢地脉千年:守护者的征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地脉千年:守护者的征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